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捕捞品种,本文介绍了三疣梭子蟹的自然生态习性和捕捞作业方式,同时从形态学、遗传多样性、繁殖性能、营养品质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在海捕三疣梭子蟹上的基础研究进展,将为今后海捕蟹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挤压强度(L1(无挤压)、L5(轻度挤压)、L10(中度挤压)、L15(较重度挤压)、L20(重度挤压))和挤压时间(0 h、12 h、24 h、36 h、48 h)对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能力和应激能力的影响,其中无挤压组为对照组。结果显示:(1)挤压胁迫下蟹体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无挤压组和轻度挤压组的变化具有相似规律,其与挤压处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较重度挤压组和重度挤压组在挤压前后变化显著(P0.05);(2)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挤压处理后活力显著性升高(P0.05);(3)总抗氧化(T-AOC)能力在挤压胁迫下呈下降趋势,无挤压组和轻度挤压组与挤压处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较重度挤压组和重度挤压组中T-AOC与挤压前相比变化显著(P0.05);(4)热休克蛋白(HSP70)在不同挤压强度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且挤压前后活力变化显著(P0.05)。整体上,挤压胁迫将致使梭子蟹肝胰腺中的SOD、GST、T-AOC、MDA以及HSP70这5种指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变化规律受挤压程度的轻重以及挤压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呈现出明显的程度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6±2℃下,将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饲养于500 m L塑料杯中,置于不同波长LED光照下,研究不同波长光照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至Ⅱ期仔蟹期间存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各波长光照下大眼幼体至Ⅰ期仔蟹(M→C1)期间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Ⅰ期仔蟹蜕壳至Ⅱ期仔蟹期间(C1→C2)在光波长为500~510 nm和600~605 nm下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在450~455 nm光波长下M→C1以及C1→C2的蜕皮(壳)周期最短,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波长为450~455 nm波长的光照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及Ⅰ期仔蟹的存活及生长是最有利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比较2个不同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核苷酸、甜菜碱和胆固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产地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不同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等营养组成上差异显著。浙江台州海域野生雄蟹肌肉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山东日照海域野生雄蟹,差异显著(P<0.05);浙江台州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甜菜碱含量均显著高于山东日照海域(P<0.05)。研究发现,2个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基因、摄食饵料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2×2因子实验设计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40.21±2.25)g的三疣梭子蟹幼蟹为实验对象,使用添加不同虾青素(分别为0.00%与0.03%)和胆固醇(分别为0.00%与0.60%)水平的4组实验饲料(依次为D1-D4组)投喂8周,研究虾青素和胆固醇对三疣梭子蟹生长、体组成及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D1组三疣梭子蟹的肝体比显著高于D2组(P0.05),D3组肝体比低于D4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处理对增重率、壳长、存活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处理组之间三疣梭子蟹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脂肪含量、灰分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色泽影响方面,D2组A、B、C和D各部位的a*值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P0.05),D2和D4组之间无显著差异。D1组各部位有最高的L*值,与D2组、D3组差异显著(P0.05),D1组各部位之间L*值差异不显著(P0.05)。四个处理组之间各部位b*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能显著改善三疣梭子蟹色泽,除了肝体比,虾青素和胆固醇对其他指标的影响没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雌体放养密度分别为12 000只/hm~2(D1),19 500只/hm~2(D2),27 000只/hm~2(D3)的3个梯度下进行为期6个月的梭子蟹养殖试验,研究梭子蟹大规格蟹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不同密度组梭子蟹的终末体质量、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为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2)成活率差异较大,D1组的成活率最高,达50%左右,显著高于D2组和D3组(P0.05);(3)饵料系数表现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显著降低的趋势,即D3D2D1;(4)单位面积产量相近,但是高密度组因苗种和饲料成本增加,导致其净利润和回报率降低。综合认为,池塘养殖条件下梭子蟹雌体放苗密度为12 000只/hm~2为宜,过高的放养密度反而会加剧养殖成本,降低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自主开发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在三疣梭子蟹养殖中的可行性,采用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M1)、配合饲料半替代杂鱼(M2)、全杂鱼(M3) 3种饵料模式进行阶段性养殖试验,为该配合饲料的优化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在第一次蜕壳期间,M1幼蟹蜕壳周期显著长于M2和M3(P0.05),3种饵料模式中的增重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M1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M2和M3 (P0.05);第二次蜕壳期间,无论是增重率还是特定生长率,M1均显著低于M2和M3组(P0.05),而M2和M3却十分接近。第二次蜕壳后,3种饵料模式幼蟹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均相近,无显著差异,但M1幼蟹的胃和肝胰腺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M2和M3 (P0.05);M2幼蟹肝胰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高于M1和M3 (P0.05);M2和M3幼蟹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相近且较高于M1组(P0.05)。综上,本研究认为使用该配合饲料全替代杂鱼的模式显著影响了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速度,但使用该配合饲料部分替代杂鱼对幼蟹生长无显著影响,且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幼蟹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舟山海域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抱卵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和比较池塘养殖和野生三疣梭子蟹人工繁殖亲本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生殖力和单个卵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人工育苗用野生三疣梭子蟹的体重、甲壳长、甲壳宽、抱卵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蟹(P<0.05);2.野生三疣梭子蟹的平均生殖力(Fecundity,粒/g)和单个卵重也大于池塘养殖梭子蟹,但是由于变异系数较大,并无统计学的差异(P>0.05);3.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相关系数高于野生梭子蟹,无论野生还是池塘养殖梭子蟹的抱卵量与体重、甲壳长和甲壳宽呈正相关,且抱卵量与甲壳长的相关系数最高。从而,总结出了利用三疣梭子蟹的甲壳长和甲壳宽来预测其抱卵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体质量为:15.3±1.2 g)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体外暴露法,开展了两种常见重金属离子(Cu~(2+)、Zn~(2+))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1)Cu~(2+)、Zn~(2+)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34 mg/L和3.901 mg/L;三疣梭子蟹幼蟹对Cu~(2+)、Zn~(2+)的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39 34 mg/L和0.039 01 mg/L,表明两种重金属对梭子蟹幼蟹的毒性相近;(2)Cu~(2+)、Zn~(2+)离子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三疣梭子蟹幼蟹96 h联合毒性与其浓度配比相关,低毒性强度的Cu~(2+)对Zn~(2+)具有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u~(2+)具有协同作用,当Cu~(2+)、Zn~(2+)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壳寡糖对三疣梭子蟹免疫功能的影响,设置了含壳寡糖0.0、0.5、1.0、1.5和2.0g/kg(分别为T0、T1、T2、T3和T4组)的5组试验饲料饲喂三疣梭子蟹,分别在第10 d、20 d和30 d取血清进行酚氧化酶(PO)、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试验结束时测定血细胞的密度.结果显示,在基础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壳寡糖可以显著性提高ACP、T-SOD、LSZ、POD活力(P<0.05),对PO和AKP活力促进效果不显著(P>0.05).壳寡糖可以显著提高三疣梭子蟹血细胞密度(P<0.05),对3种血细胞所占比例有一定的影响(P>0.05).综合考虑,T2、T3组对三疣梭子蟹免疫促进效果较好,建议基础饲料中壳寡糖添加量为1.0~1.5g/kg.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台州定置蟹刺网渔具结构、渔具装配、操作流程、作业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台州定置蟹刺网属刺网类单片型定置式网具;(2)定置刺网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生产作业灵活,具有较强选择性,主要捕捞对象为三疣梭子蟹;(3)当前海洋资源衰退严重,相对于其他渔具,定置蟹刺网较符合海洋生态环保理念,可适当推广使用;(4)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渔民合理利用资源,建议进行配额捕捞。  相似文献   

12.
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对蟹类的感染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病发生期间,养殖虾池内的蟹类也往往出现异常甚至死亡.通过WSSV对三疣梭子蟹(Portumus trituberculatus)的人工感染证实了其感染性.三疣梭子蟹在注射感染后第9天全部死亡,注射后第6天死亡率最高;经口感染,三疣梭子蟹在感染后第25天全部死亡,在15~20d死亡率最高;在浸洗感染和对照组30d内无蟹子死亡.在感染死亡蟹子和发病虾池内病蟹的鳃、上皮组织的细胞核内电镜观察到的病毒粒子,其形态特征与在对虾上观察到的一样.用PCR和单克隆抗体的FAT法在注射感染和投喂感染的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阳性结果,浸浴感染的蟹子和健康蟹子都得到了WSSV感染阴性结果.蟹类(三疣梭子蟹)对WSSV的敏感性较对虾低,为此蟹类有可能是WSSV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不同性别拟穴青蟹"肉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并分析了肝胰腺和肌肉的常规生化、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结果显示:(1)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雄蟹,但雌雄蟹的出肉率非常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2)雌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雄蟹(P0.05),水分和脂肪含量低于雄蟹;(3)雌雄蟹之间肝胰腺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主要表现在雌蟹肝胰腺的C20:4n6和Σn-6PUFA含量显著低于雄蟹,n-3/n-6和DHA/EPA比值显著高于雄蟹(P0.05);(4)雌蟹肝胰腺和肌肉的绝大多数氨基酸(16种)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ΣEAA、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和总氨基酸含量TAA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整体上,不同性别拟穴青蟹"肉蟹"相比,雌蟹的肝胰腺含量较多,且其肝胰腺和肌肉均具有更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atus)是重要的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其视网膜电图(ERG)作为网膜的综合电位是反映视觉特性的一个良好指标。目前对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以昆虫、乌贼和鲎为主,至于虾蟹研究颇少。且缺少系统研究。为加深对蟹视网膜特性了解,本文对我国常见的三疣梭子蟹ERG的波形和适应特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靖海湾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资源量贡献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海面积法对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本底资源量和放流后资源增加量进行估算,分析了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的比例及放流苗种的阶段性成活率.调查结果表明:2010—2012年,靖海湾三疣梭子蟹放流后10 d左右,海域中三疣梭子蟹资源量分别达到342.9万只、285.67万只和571.5万只;放流种群占总资源量比例分别为62.5%、85.0%和92.5%;放流苗种的阶段成活率分别为34.3%、37.0%和31.2%.  相似文献   

16.
在网箱内通过设置不同底基隐蔽物、放养密度和投喂不同饲料来进行拟穴青蟹幼蟹的中间培育,以观察其对幼蟹生长、存活率及残肢率的影响,培育时间为20 d。结果表明:在放养密度和投喂饲料相同的情况下,用网片做底基隐蔽物,幼蟹培育的成活率显著高于用泥蚶壳或砂做底基物的试验组(P〈0.05);而不同底基物对幼蟹的残肢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底基物和所投饲料相同的情况下,放养密度为150只/m^2的试验组比放养密度为250只/m^2的试验组幼蟹成活率要高,而残肢率要低(P〈0.05)。在底基物和放养密度相同而所投饲料不同的情况下,幼蟹成活率和残肢率在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试验组间幼蟹出箱的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我国匙茗荷科有柄蔓足类两新记录:三齿裂楯茗荷和阿氏薄板茗荷星板亚种。所依据的标本于1980年至1982年间采集自我国东海北部海域。三齿裂楯茗荷见于三疣梭子蟹、远游梭子蟹、白斑(虫寻)、武士(虫寻)以及锦蟹的颚足或鳃腔入水孔周围体壁,阿氏薄板茗荷星板亚种大量附着于脊龙虾的鳃上。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采样法在若干市场采集3种螃蟹,共43份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螃蟹不同可食用部位的镉含量.结果 43份样品中,镉检出率为100%. 3种螃蟹蟹膏/蟹黄中的镉含量均大于蟹肉中镉含量,蟹体镉含量情况为面包蟹>梭子蟹>大闸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梭子蟹和面包蟹中镉含量超标,在摄入时需注意摄入量,镉主要集中在蟹膏/蟹黄部位,与螃蟹品种无关.  相似文献   

19.
亚硝酸钠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为实验对象,以发育次日为实验起点,对其进行了亚硝酸氮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对三疣梭子蟹Z1期幼体饥饿和饱食两种状态下72 h半致死浓(LC50)分别为为2.282mg/L和2.736 mg/L,Z2期幼体分别为9.955 mg/L和11.541mg/L,Z3期幼体分别为19.487mg/L和30.336mg/L,Z4期幼体分别为14.243 mg/L和15.568 mg/L,M期幼体分别为69.110 mg/L和126.020 mg/L;饥饿与饱食状态下72 h半致死浓度无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育苗池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228mg/L以下。最后就亚硝酸盐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急性致毒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机选取30只野生和养殖雌性三疣梭子蟹作为实验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两者形态学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涉及的18个形态学性状参数中,有9个形态学比例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4个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到的5个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563%。其中PC1的贡献率远高于其它主成分,PC1有10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经逐步判别分析,从18个比例参数中挑选出2个判别贡献较大的变量(A2/L2,C2/L2),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86.3%,因此可以根据两者形态学差异和判别方程来鉴别两种蟹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