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毒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腹泻性贝毒(DSP)、麻痹性贝毒(P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损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素(CTX)等5种主要贝类毒素,描述了其主要特征,给出部分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式、毒性大小及毒理效应,对已有的生物分析检测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作以介绍.其中,腹泻性贝毒的研究报道比较多,检测技术方法主要有4种,而且主要集中在软海绵酸(OA)上;麻痹性贝毒事故发生频率最高;而记忆缺损性贝毒和西加鱼毒素目前研究还相对较少,检测方法以免疫法为主。  相似文献   

2.
麻痹性贝毒毒素(PSP)是海洋赤潮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藻毒素,是甲藻等有毒藻产生的一类四氢嘌呤毒素的总称。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SP对鱼类有强烈的致死作用。海洋鱼类除了受到PSP及其产毒藻的急性毒性影响而死亡外,在受到非致死性的毒性作用时,鱼的其它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酶活性增加或降低、细胞坏死脱落以及鱼的行为改变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贝类腹泻性贝毒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近海贝类受腹泻性贝毒污染状况,制备并应用多克隆抗体建立对腹泻性贝毒主要成分软海绵酸(OA)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idc-ELISA).应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沿海双壳贝类中腹泻性贝毒的含量,并与小鼠法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dc-ELISA方法的检出限为0.1 ng/mL,相当于贝类样品的检出限8 ng/g;idc-ELISA方法和生物小鼠法的符合率为90%;中国沿海贝类受腹泻性贝毒污染严重,部分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含量超过了规定的0.2μg/g的食用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兆蕃 《甘肃科技》2010,26(18):89-93,84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简称AF)是由某些真菌产毒菌株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致癌性,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概述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理化性质、分布与产生的条件及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论述了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而确保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5.
食物中毒是食品卫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细菌(毒素)性食物中毒又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其中O157:H7大肠杆菌的Vero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神经毒素是经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毒素.对这3种食物中毒菌毒素的产生、中毒情况、毒素类型、基因特性、致病机理、检测方法、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织纹螺(Nassarius spp.)是沿海地区较常见的螺种之一,对其带毒途径现还存有分歧.本文选择厦门海域常见两种织纹螺,粗肋织纹螺(Nassarius nodiferus)和红带织纹螺(Nassarius succinctus)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态环境下培养的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月腹刺鲀内脏投喂织纹螺.采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推荐的小白鼠的生物检测法,对织纹螺进行毒素检测.小白鼠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红带织纹螺本身不带毒性,而粗肋织纹螺本身带有毒性,麻痹性贝毒和河豚毒素两种毒素都可以通过摄食转移累积毒性.  相似文献   

7.
蓖麻毒素生物恐怖及其医学防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美国“9.11”恐怖袭击和炭疽芽孢事件发生后 ,世界各国开始高度关注生物恐怖袭击。鉴于一些生物化学战剂在非战场被恐怖或极端分子使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一些国家把天花病毒(Variolavirus)、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同炭疽杆菌(Bacillusanthracis)一起列为可能被使用的生物恐怖病原[1—2]。但近年来 ,随着多个恐怖组织和极端分子研制和拥有蓖麻毒素(Ricin)的消息频频进入媒体 ,特别是多名恐怖分子携其惊现英国首都伦敦后 ,蓖麻毒素这种致命的、毒性极强的生物毒素 ,已超过肉毒毒素、天花病毒等 ,被美国等国列为最有可能被用作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8.
东亚马氏钳蝎部分纯化的神经毒素对GH3细胞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钳蝎粗毒SephadexG-50柱层析分离后可得到几个组分。其中峰Ⅱ毒素对蜚蠊毒性较大,而峰Ⅲ毒素对小白鼠毒性较大,可以认为它们是部分纯化的昆虫类毒素和哺乳类毒素。  相似文献   

9.
地表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危害与控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一类环状多肽类物质,具有很强的肝毒性.微囊藻毒素在我国淡水水体分布广泛,许多大型水体和供水水库都已发生微囊藻水华,一些城市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的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酶联免疫法(ELISA),但目前仍缺乏一种快速、经济的常规检测方法.要控制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的含量,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去除手段外,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控制手段.  相似文献   

10.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及防控的相关工作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阐述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产生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重点讨论光照、温度、水活度、营养物质、pH值、氧化胁迫等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及已明确的调控机制;阐明了参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同时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技术层面介绍了多种有效抑制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总结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策略;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和重点防控措施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产毒条件及其粗毒素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在不同的培养基、pH值、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致病力差异显著,以初始pH值为4的PSK培养液中培养13~15 d时提取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而且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种子根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小麦幼穗上接种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及其毒素均会造成黑胚症状,以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河豚毒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福建省泉州市崇武海域的现有资源出发,就河豚鱼的种类,及其毒性,毒素的形成,变化等情况。对河豚毒毒进行提取。纯化,并对毒力进行定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崇武海域的河豚鱼属于弓斑园豚,其内脏的毒性大小依次为卵、肝和肠。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 of Knowledge文献数据平台核心合集(SCI)、TI和Innography,综合应用TDA、SPSS、Excel等软件进行分析,探索肉毒毒素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趋势及动态前沿,以期为该领域的决策者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提供数据支撑,为科研机构及所属人员提供参考。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肉毒毒素研究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中国的主要研究力量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机构,肉毒毒素主要研究内容为方法检测、预防与应用、疫苗类型及作用机制机理。中国的肉毒毒素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推动专利技术的发展,提高整体研究实力,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生物恐怖事件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麻痹性贝毒毒性早期预测指标,采用膝沟藻毒素GTX-1,4对小鼠进行暴露,剂量为1 μg/kg,时间为60、90、120 min.结果发现暴露组脑中乙酰胆碱(Ach)含量在60 min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90 min时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在90 min明显低于空白组(P<0.01);NO含量在3个时间节点上均没有明显变化;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120 min时NOS活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从而推测:神经递质参与了麻痹性贝毒对脑损害的毒性过程;NOS是麻痹性贝毒毒性相对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肠艾希氏菌(E.coli)中的大部分菌种是人与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一般情况是,对机体无害,并能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B和K,产生大肠菌素,对机体有利。随着kaufman的血清分型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细菌鉴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也有部分菌种对人和动物有害,是肠道致病菌,可引起感染性腹泻,这一类大肠杆菌称为可致病的大肠艾希氏菌或致泻大肠艾希氏菌。目前已确知的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粘附性大肠杆菌(EAEC)、能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杆菌(ES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等。大肠艾希氏菌O抗原已有180种,H抗原有60种,K抗原已超过100种,能引起人出血性腹泻的目前认为有O_(157)∶H_7、O_(26)∶H_(11)、O(111)∶H_8、O_(125)∶N_M等血清型,其中O_(157)∶H_7是主要血清型。现将肠出血性大肠艾希氏菌O_(157)∶H_7(ECOH)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以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为饵料,通过室内滤食实验,考查了腹泻性贝毒(diarrheic shellfishpoisoning,DSP)在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体内的累积与排出规律,分析了HSP70基因的表达与毒素累积与排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翡翠贻贝暴露于产毒利玛原甲藻后,其滤食率显著下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毒素积累阶段,翡翠贻贝鳃组织中DSP毒素显著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停止染毒后,贻贝体内毒素含量显著下降.染毒后,随着毒素的累积,HSP70显著增加,并于第2天达到高峰.这些结果提示,翡翠贻贝对DSP毒素有一定的清除及耐受能力,HSP70基因的诱导表达可能是贻贝对DSP毒素胁迫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可能在贻贝抗DSP毒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人肝细胞HL-7702和肝癌细胞Bel-7402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细胞外部形态观察、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及TUNEL法等方法,研究了腹泻性贝毒的主要组分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对其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OA对人两株细胞的增殖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4 h IC50分别为65 ng/mL和60 ng/mL,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OA导致两株细胞的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变圆,脱壁,细胞膜形成泡状突起,最终形成膜包裹的凋亡小体。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法及TUNEL法检测均发现:OA能够诱导两株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凋亡,且凋亡细胞的比例与OA的浓度相关。以上结果表明:OA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而对人肝细胞和肝癌细胞造成影响,且这种影响的程度与OA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危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曲霉毒素是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群衍生物,可分为B1和G1两大类。黄曲霉毒素性质较稳定,其产生菌黄曲霉菌在自然条件下较易生长繁殖,并产生具有毒性的黄曲霉毒素,此毒素对人类造成致突变危害、肝脏危害等,容易对食品造成污染从而危害人类健康。检测黄曲霉毒素需要简便、快速、容易操作的方法。预防黄曲霉毒素产生危害的主要措施是防霉和去毒。  相似文献   

19.
山黧豆中毒素分析与去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分离鑑定了山黧豆中所含的毒素为一种变异氨基酸,B-草酰氨基丙 氨酸(简称BOAA)。2.对BOAA的毒性进行了动物急性中毒试验,小鸡中毒最低剂量为 15—25毫克/100克体重。3.建立了纸上色谱一光电比色监测毒素 BOAA的方法。4.将山黧豆制成粉条,去毒效果达到99.9%,去毒过程中的废水含 有毒素应严禁人畜饮用。  相似文献   

20.
近十多年来,从眼镜蛇等科的毒蛇中先后分离出多种具有神经毒性及膜毒性的旦白质毒素。可是有关眼镜蛇类蛇毒对比的电泳图谱,在国内、外均未见报导;眼镜蛇科中的金环蛇与眼镜王蛇的电泳图谱亦未见报导。从蛇毒中提纯的旦白质毒素,其分子量大多数都较小。以突触后神经毒旦白为例,其分子量在7000至8000之间,并具强碱性,等电点位于pH九至pH十之间。一九七一年Bonilla等(1)报导了一种酸性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电泳法,用于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