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含义,阐述了当前6种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HFCs、SF6)及其浓度剧增的原因,并概括了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高效的发展策略,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林之光 《科技潮》1999,(7):23-25
人类早期的活动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改变,所以几百万年间人与自然还能相安无事。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情况发生急剧变化,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爆和石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其中二氯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酸雨: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空臭氯层,造成南极臭氧洞和全球臭氯层变薄。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闯下了弥天大祸。不少灾害看起来似乎是天灾,而实际上却往往是属于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被破坏的地球大气正在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绝不会因为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的。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0,(7):4-11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里,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这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其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而近年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究竟是什么引起全球变暖,目前还没有一个彻底的说法。本文从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入手,首先具体地比较了不同气体的温室效应,然后说明它们造成的全球变暖程度。最后提出海洋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影响要超出人们的预测,是全球变暖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到公元2010年,预计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这一数字约为目前的15倍。到那时,人们将要求更多的商品,更为舒适的环境,更多的能源和电力。这将提高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积聚并将引起全球变暖,破坏地球环境。为了对付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考虑使用除核能以外的其...  相似文献   

6.
李晔 《科技潮》2004,(2):42-43
2001年底,联合国下属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了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报告特别指出,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尤其是最近50年中,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超出了过去几十万年间的任何时间。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使得过去140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达到了1000年以来的温度最高值。与此同时,气候系统也发生了各种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河湖结冰期缩短约2周;北极海冰最近几十年减薄40%,范围减少10%~15%(春、夏);极地冰川大范围缩减,比40年前的总面积减少10%;极区永久冻土带消融,变暖和退化;厄尔尼诺现象近20~50年更频繁、持久和强烈;北半球作物生长期近40年中每10年延长约1~4天;全球动植物活动区北移、上移,具有更长的乳化期、开花期、迁移期和病虫害爆发期……近日,英国气象学家也警告说,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7.
英国科学家最近称,全球变暖正导致土壤释放出大量碳,从而加快全球变暖的步伐,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令人类对付全球变暖的斗争比以往想象的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通过数值试验方式,检验了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副热带-热带经圈环流(STC)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全球变暖的信号主要位于中高纬度,中低纬度(特别是风场)的变化相对不大,导致STC的响应很弱,其变化低于自然变率.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05,(1):54-54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们人类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些仍然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6,(7):49-49
全球变暖又给人们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加可以使一种有毒的蔓生植物毒藤长得更快,同时体形也更大。而这会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多项试验显示,这种因二氧化碳量增高而疯狂生长的蔓生植物同时也能产生出更多的导致皮疹的化学物质:漆酚。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暖带来一系列的异常和灾变,有些短期内即可显现,如气象灾害;有些则产生较深远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已经适应了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看看气候变暖会对植物以及生态系统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上升趋势在1999—2008年的十年间近乎暂停,科学家们一直想要对此现象作出解释。美国波士顿大学的Robert K. Kaufmann等最近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给出了一种令人出乎意料的解释——1999-2008年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暂停升高,是由于中国大量排放硫化物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父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中部平原区为例,通过对123眼地下水观测井水温多年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论述了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和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的多年变化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地下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计算了各含水层地下水温度与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量之间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1年的20 a间,3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温均呈上升趋势.各含水层水温上升的主要因素不同,孔隙潜水和孔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白垩系孔隙裂隙承压水温度上升则主要是由该含水层被强烈开采、水位大幅下降、上部潜水补给作用加剧所致.  相似文献   

15.
温室气体控制一体化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异常的气候现象频繁发生,在洪水、干旱、台风等灾难面前,人们开始认识到地球气候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异常气候的发生主要归因于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氟化物、一氧化二氮等)引发的温室效应。目前,大气中CO2的浓度为370mg/L,而工业化前的水平是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过去100年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升高了约0.74℃,近25年来升温出现加速。全球变暖的证据还来自于观测到的海洋和冰冻圈的明显变化,包括热带海洋的升温、海平面上升,海冰和雪盖面积减退以及普遍的冰川退缩等。科学数据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青年科学》2011,(12):25-25
科学家警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包括绵羊、鹿、鸟类以及爬行动物在内的动物体形正不断“缩水”。研究人员指出,过去几年的升温迫使一些动物体形缩小,需要较少的体脂肪便可生存下去,相比之下,其他动物则为食物展开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土壤是温室气体重要的源和汇。探讨不同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特征,为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提供参考。笔者从森林土壤温室气体(forest soil green house gases)、森林管理(forest mangement)和全球大气变化(global atmospheric change)3个关键研究点,查阅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归纳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下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一般性模式。CO2、CH4和N2O是3种重要温室气体,其通量间存在协同、消长和随机型耦合关系。森林管理如火烧、采伐和造林等显著影响土壤温室气体通量。一般情况下,火烧导致土壤N2O通量降低,CH4吸收量增加,CO2通量因火烧类型、火烧强度、生态系统类型不同出现增加、减低和无影响3种结果; 采伐通常导致土壤CO2、CH4和N2O排放增加; 造林可使土壤CO2排放减少,对N2O和CH4通量的影响随生态系统类型、造林树种等而改变。全球大气变化如CO2浓度升高、氮沉降和气温升高影响森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通常,CO2浓度升高导致土壤CO2和N2O排放量增加,CH4吸收量降低; 氮沉降促进土壤N2O排放、抑制CH4吸收。气温升高导致土壤CO2和N2O排放增加。森林管理和全球大气变化对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综合影响是非叠加的,有效的森林管理可能改变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对全球大气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
大气模式中季节内振荡特征对不同海温强迫场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全球大气模式(CCM3),分别以月平均和周平均海表温度(SST)为强迫场进行2个积分试验(称为CCMM和CCMW试验)。积分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CCM3模拟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信号的强度均较观测资料偏弱,而其中以CCMW模拟的强度略大而较接近真实。表明SST强迫场包含更真实的季节内变化信息对提高模拟MJO强度有作用,CCMM与CCMW模拟MJO活动的时间位相均与观测差别较大,直接原因在于CCM3中降水季节内振荡与SST变化的相关关系不正确,而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大气模式无法反映资料分析发现的内时间尺度的SST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战争碳排放"是人类活动中强度最大、最为集中的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远比工业碳排放大得多,更应计入参与战争国家的碳排放总量。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这次大会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主要由发达国家构成)从2013年起执行第二承诺期,并在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