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制备适合感光性银浆的载体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选用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作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作为引发剂,丁酮作为溶剂,合成丙烯酸树脂.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反映因素对树脂重均分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子量的主次工艺参数依次为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和反应时间.浆料的显影实验表明,分子量在20 000~26 000之间的树脂适用于感光性银浆.  相似文献   

2.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利用甲基丙烯酰氯与L-薄荷醇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单体,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的方法控制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薄荷醇酯手性高分子,并对所合成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1H NMR,13C NMR,CD和GPC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聚合物是具有窄分子量分布和光学活性的高分子.  相似文献   

4.
先用酯化的方法合成了含有聚乙二醇(PEG)的降冰片烯大分子单体, 再用开环易位聚合方法使大分子单体聚合, 得到了PEG取代的聚降冰片烯接枝共聚物. 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研究合成的接枝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 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1.0万~4.4万; 分子量分布为1.11~1.22, 并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随[M]/[I]的增加而变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通过DSC和GP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经二乙氨基乙醇(DEAE)中和的共聚物加水调制得微乳液。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微乳液及其室温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乳液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流体;其交联体系则属非牛顿流体,并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6.
以异丙基苯钾(n-Cumyl potassium)作引发剂,α-甲基丙烯酰氯为终止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不同组成的新型聚(苯乙烯-环氧乙烷)(疏水-亲水型)嵌段大单体[Poly(St-b-Eo)-MA magromer]。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它的数均官能度(?)_n,对大单体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在不同条件下的共聚反应也进行了研究。发现反应条件对大单体和烯类单体的共聚速率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水作溶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衣康酸(IA)、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了水溶性高分子衣康酸/甲基丙烯酸(IA/MAA),用正交实验法确定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引发剂用量8%,单体配比n(IA)∶n(MAA)=1∶7,反应时间1.5 h.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垢样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作为反应单体,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蜡(PPW)上接枝马来酸酐,以其接枝产物为原料接枝聚乙二醇(PEG)合成PPW-g-PEG接枝共聚物.采用IR, DSC,TG对所得的聚合物进行表征,红外谱图分析证明聚丙烯蜡与马来酸酐发生了接枝反应,该中间体也成功与PEG发生了缩聚反应,TG检测表明该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酸值测试表明分子量为1000的PEG聚合物反应最完全,且该分子量的改性接枝物的熔点降低最多.  相似文献   

9.
以固定化的脂肪酶(Novozyme-435)为催化剂,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为引发剂, 丙烯酸乙烯酯(VA)为封端剂,进行ε-己内酯的酶催化开环聚合,得到了α-丙烯酰氧基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单甲醚嵌段共聚物型大分子单体(APCL-b-MPEG),其分子量为2510,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1。对该大分子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分子量为22784、分子量分布系数为1.19的梳状接枝共聚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结构明确,规整性好的两亲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到甲酯接枝聚氧乙烯(PMMA-g-PRO)并以IR,NMR和GPC方法表征了两亲接枝共聚物,通过定性和定量测试,结果证明两亲接支共聚物具有预期的结构,两亲共聚物的结构,分子量与大分子单体的结构,分子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偏光显微镜和拉力实验机表征了(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共聚物[poly(3HB-co-4HB)]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考察了4-羟基丁酸酯(4HB)不同含量的poly(3HB-co-4HB)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oly(3HB-co-4HB)共聚物有多个熔点,并随4H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共聚酯的热稳定性几乎不受4HB含量的影响,共聚酯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均随4HB含量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2.
The urethane acrylate(UA) was made of poly(tetramethylenc oxide), 4,4'-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and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A serie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 urethane acrylate copolymers was prepared by using a redox initiating system. The copolymers had cross linked structures and two-phase morphologies as indicat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mechanical measurement and swelling test.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硫代碳酸双(α,α′-二甲基-α″乙酸)酯作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的链转移剂,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聚苯乙烯均聚物.以得到的末端冠有链转移剂活性基团的聚苯乙烯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与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和甲基丙烯酸丁酯(BMA)4种单体分别进行嵌段聚合反应;通过一步投料,合成了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两亲性三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1 H-NMR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3,3′ 二磺酸钠基 4,4′ 二氯二苯砜(SDCDPS)、 邻甲基对苯二酚、 4,4′ 二氯 二苯砜(DCDPS)为原料, 利用亲核缩聚反应, 通过调整磺化单体(SDCDPS)和非磺化单体(DCDPS)的比例与邻甲基对苯二酚共聚,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醚砜. 红外光谱证实所合成聚合物为目标产物. 发现邻甲基对苯二酚结构单元的存在, 使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容量, 从而使低磺化度的共聚物具有相对高的质子传导率. 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各种合成聚己内酰胺- 聚芳酰胺- 聚己内酰胺三嵌段共聚物的方法. 采用高温溶液直接缩聚法, 合成了具有不同长度的聚己内酰胺链段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链段的三嵌段共聚物, 并对这些三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接枝到聚丁二烯链的马来酸酐为反应活性点,与端羟基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接枝反应的规律,采用IR、1H NMR、TGA、ATR-FTIR等方法研究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该大分子改性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择优外迁特性,在共混物表面层中呈现明显的浓度梯度,是PP的优良共混添加型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17.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自制的双锂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两步法合成出线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PSI-PIB-PSI)。采用1H-NMR研究了微观结构及共聚组成,透射电镜(TEM)观察了聚合物的形态,动态粘弹性仪(DMTA)对热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四氢呋喃与活性中心锂的物质的量比(R值)为60时,可实现异戊二烯-苯乙烯(I-S)的无规共聚;TEM图表明聚合物PSI-PIB-PSI为两相结构,且随着苯乙烯(St)的含量的增加,相分离现象明显;当PIB/PSI的嵌段质量比为1/2,苯乙烯的质量分数为27%~28%时,该线型三嵌段共聚物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分子单体技术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了不同组成的接枝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g-N-异丙基丙烯酰胺)(P(MAA-g-NIPAM)),通过UV透光率的测定和荧光探针技术对接枝共聚物在稀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P(MAA-g-NIPAM)具有温度和pH值的双重敏感性,不同组成的P(MAA-g-NIPAM)具有基本相同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当溶液的pH<6时,随着pH值的降低P(MAA-g-NIPAM)的主链从较为松散的线团构象变为较为压缩的线团构象.  相似文献   

19.
以顺酐为“桥连剂”,通过顺酐与端羟基(PMMA)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大分子表面改性剂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探索了反应规律,并用IR、NMR、TGA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着PMMA含量及侧链PMMA长度的增加而下降,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择优表面迁移特性,适合于作为聚丙烯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