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解决一般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需要频繁发送训练序列的问题,基于最陡下降法,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测量的码分多址(CDMA)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通过合理地选取时变步长,使得算法刚开始时步长取大值以加快收敛速度,算法将结束时步长取小值以减小规范化平方误差的极限值.运行该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时,只需知道两个系统参数:期望用户的扩频序列和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方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一般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优点的基础上,可有效地提高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收敛速度,从而提高CDMA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CDMA系统中一种新颖的盲自适应随机多用户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一般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需要频繁发送训练序列的问题,基于最陡下降法,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测量的码分多址(CDMA)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通过合理地选取时变步长,使得算法刚开始时步长取大值以加快收敛速度,算法将结束时步长取小值以减小规范化平方误差的极限值.运行该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时,只需知道两个系统参数:期望用户的扩频序列和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的方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一般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优点的基础上,可有效地提高多用户检测算法的收敛速度,从而提高CDMA系统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技术是码分多址 (CDMA)系统中抑制多址干扰的一项重要技术。针对传统的基于最小化平均输出能量准则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技术收敛速度慢的缺点 ,利用一种新近提出的多用户接收器的典范表示方式 ,为 CDMA系统构造了一种动态系统模型 ,然后利用Kalman滤波算法 ,设计了一种新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表明 ,在异步 CDMA系统中 ,与现有的基于 L MS算法、基于 RL S算法等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收敛速度快速稳定 ,跟踪性能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主要介绍和分析了最小输出能量检测算法(MOE)、基于MMSE准则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和恒模算法(CMA)。并在MATLAB环境下,通过仿真实验来比较它们的优缺点,验证它们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平均峰度(LMK)准则,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同步直扩码分多址(DS/CDMA)系统多径慢衰落信道中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这种算法基于高阶统计量特性,算法复杂度相对较低.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稳态性能与子空间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当,是一种较好的多用户检测算法,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码分多址(code d ivision mu ltip le access,CDMA)存在很强的多址干扰(mu ltip le access interference,MAI)时,基于Kalm an滤波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并与基于LMS,RLS滤波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相比较.通过仿真实验,可以看出该算法收敛速度快,抑制多址干扰性能好.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将Kalm an滤波应用到CDMA多用户检测中,能够有效地抑制多用户干扰,并且收敛速度较快,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考虑实际的MC-CDMA上行链路系统,在深入研究基于子空间的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原算法引入子空间误差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MC-CDMA系统下一种基于子空间跟踪的线性共轭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算法.将子空间方法和线性共轭的思想相结合,应用新定义的信号子空间设计了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线性共轭MMSE检测器,采用OPAST子空间算法实现了信号子空间的自适应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基于子空间的MMSE半盲多用户检测相比,此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信干噪比,降低了系统的误比特率.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传统算法因引入特征值估计误差而导致检测性能下降的问题,在分析基于信号子空间跟踪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多用户检测器(MUD)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信号子空间盲线性MMSE多用户检测器,并应用FSYAST子空间跟踪算法进行信号子空间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性能接近于奇异值分解(SVD)子空间多用户检测器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CDMA通信系统中的盲多用户检测问题,将噪声数据的定点ICA算法应用到多用户检测中,实现了多用户信号的分离。通过matlab实验仿真比较了盲自适应检测算法与本文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收敛速度很快,可以很有效地克服多址干扰,抑制远近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器只需知道期望用户的扩频码及定时信息,就可以实现对多址干扰的有效抑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H(Tank and Hopfield)神经网络的盲多用户检测器,通过采用TH神经网络来计算检测器的最优权值,从而提高了检测器的收敛速度。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多址干扰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已有实值否定选择算法检测器生成过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检测器生成算法。充分利用自体空间的分布,优化检测器生成的中心位置,扩大检测器的半径,尽可能生成覆盖范围大的检测器;使用覆盖率期望值作为算法结束的一个控制参数,有效地避免了冗余检测器的产生。建立了异常检测系统的形式化描述,定义了一个新的异常检测性能衡量指标——错误率。最后,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2DSyntheticData以及实际的Iris数据集及Biomedical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比V-detector算法,本文算法提高了检测率,降低了错误率,减少了所需检测器数量,整体检测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天线阵列的判决反馈最小二乘恒模盲多用户检测算法,称为DFB-LSCMA算法。首先用天线阵列中每根天线的均衡输出与期望用户波达方向(DOA)的共轭进行相关形成判决量,然后用检测器的输出与此判决分量的误差信息去调节多用户检测器的抽头系数。仿真结果表明,DFB-LSCMA算法比传统的LSCMA算法性能要好,特别在低信噪比下性能仍优于LSCMA。  相似文献   

13.
A new two-phase cryogenic neutrino detector using electron bubble (e-bubble) specifically in liquid helium is proposed and being developed for real time, high rate measurements of low-energy p-p reac- tion neutrinos from the sun. The e-bubble detector is a time projection chamber-like (TPC) tracking detector. The task of such a neutrino detector is to detect the ionization of the elastically scattered target electrons by incident neutrinos, and then to characterize their energy and direction and to dis- tinguish them from radioactive backgrounds. The ionization signals are expected to be small and hence undergo avalanche amplification in the saturated vapor above the liquid phase by gas electron multi- pliers (GEMs) at high gain. Higher granularity and intrinsically suppressed ion feedback give a good spatial resolution and are the major advantages of this technology.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construct such a detector to track charged particles down to 100--200 keV in a massive liquid helium target with fractional millimeter spatial resolution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using the GEM-based TPC with a high-resolution CCD camera, for both the electronic and light readout.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1种探测X射线分布和剂量的方法.采用BP神经网络拟合图像灰度值与照射量率的关系曲线,实现了探测器的标定.分析了直接用CMOS图像传感器探测X射线的原理.探讨了神经网络参数选取的方法.利用LM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得到较为精确的拟合曲线和误差曲线,并且用测试数据验证该系统的误差性能指标.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较为精确的测量辐射的剂量信息,可应用于X射线探测器的标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金属探测器人机界面问题,设计了以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协议为核心的金属探测器人机界面显示系统。重点研究了金属探测器DSP和单片机之间的通信协议SPI,详细介绍了金属探测器人机界面显示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本文针对矿石存在与否两种情况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DSP高速运行时,单片机通过SPI协议能够准确地读取DSP发送的数据,同时在很短时间内将数据转换为中文信息显示在金属探测器人机界面。本文设计的系统不仅能够检测矿石中存在的金属,还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based nanomachining of nanochannels on silicon oxide surfaces is investiga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The relationships of nanochannel depth versus cutting velocity, nanochannel depth versus normal force, friction force versus cutting velocity, and friction force versus normal force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Using the derived theo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a nanochannel with an expected depth can be machined simply by controlling the vertical deflection signal on the 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 of AF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AFM-based fabrication of nanochannels.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气相色谱仪与红外光谱仪联用分析挥发性复杂混合物所涉及的主要技术,着重阐述了接口部分的设计,如光管的体积与色谱条件的匹配、传输线的设计与安装、最优的光学设计以及红外探测器的选择等,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技术。实际样品的分析表明气相色谱/红外光谱联用系统具有很高的谱分辨率和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描述测量 J/Ψ介子极化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测量质心能量为 10 TeV(或以上)的质子对撞中产生的 J/Ψ 介子的极化参量随其横向动量的变化, LHC 上的 CMS 探测器收集到的前 50 pb-1 的数据就可以完成这项测量。研究了用于提取极化参量α 的拟合过程的误差,并分析了相应的测量精度。该方法的测量精度受到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 其量级为αstat < 0.13, αsyst < 0.01。在费米实验室的 CDF 实验上曾进行过 J/Ψ极化的测量, 其结果与非相对论 QCD 理论预言不符,在 CMS 上进行的再次测量将为这项研究提供更充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自来水管道漏水给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传统漏水检测的被动检修法和听音法的不足,提出了采用互相关技术,利用超声传感器,实现地下自来水管道漏水部位定点检测的设计思想,给出了水漏检测仪的硬件设计框图和软件流程图.该仪器采用新型低功耗内含12位A/D转换器的16位单片机MSP430F149与数字信号处理专用芯片TMS320C5402,简化了电路结构,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处理及显示.实验证明:整个仪器的测量误差在0.3 m内,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MC—CDMA系统采用多用户检测器的性能,多用户检测器采用解相关—并行干扰抵消体制。在同样的慢瑞利衰落多径信道条件下,与Hara提出的单用户检测体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上行和下行信道的情况。仿真结果显示在无信道估计错误时,在下行信道,单用户MMSEC检测性能较好,但在上行信道多用户检测器的性能远远好于单用户检测器。文中迈进一步仿真分析了信道估计错误对检测器的影响,发现对于较大的信道估计错误,多用户检测器比单用户检测器更敏感。结论是MMSEC只适用于下行MC—CDMA系统,而多用户检测器是上行MC—CDMA系统信道估计错误很小时的极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