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解读美国"战争权力决议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武装力量的总司令为总统。制宪者的权力制衡意图是防止美国总统随意发动战争。但在宪法颁布后,总统在处理战争事务上优势强于国会。国会长期的被动地位导致了总统战争权力的扩张,越战即是总统滥用战争权力的结果。越战的惨痛教训使国会最终制定了战争权力决议案。但无论国会如何限制总统的战争权,其目的并不是要放弃超级大国的霸权,而是要使国会在美国对外战争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78号决议后,美国总统与国会围绕战争权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总统布什坚持认为,根据惯例,作为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总统有权不经国会许可而宣战。然而,国会参众两院的民主党领袖则认为,按照宪法,总统在宣战前必须得到国会批准。1月13日,美国国会两院已通过一项决议授予布什总统宣战权,从而暂时结束了这场围绕战争  相似文献   

3.
总统享有压倒的优势,但没有最终的权威;联邦外交权的行使必须尽量不侵犯州的“保留权利”;新闻媒介几大巨头的作用不可小觑。两个主宰:总统与国会美国宪法将外交权完全赋予了联邦政府,在外交事务方面,各州和联邦政府很少发生冲突;其中总统及其领导的行政部门在外交事务中负有主要责任。这一点与大多数国家没有不同。不过,在外交权的法律归属方面,美国仍有其特点:第一,在总统和国会的外交权限划分上有一片不明朗的“灰色区域”,总统的外交权固然很大(宪法第二条第二款),国会的权力也不小(第一条第八款),结果,“在对外政策上,总统将享有压倒的优势,但是没有最终的权威”。事实上,围绕外交  相似文献   

4.
国情咨文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总统应当随时将合众国的情况提供国会,因此美国总统有向国会提出报告和建议的义务。这种建义和报告,不论是总统亲自在国会宣读或用书面送到国会,都叫做咨文。国情咨文是咨文的一种,内容是回顾过去—年国内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三项规定:“总统应时时向国会报告合众国国务情形,并以本人所认为必要而妥当之政策条陈于国会,以备审议。”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17日,美国总统里根提名威廉·伦奎斯特为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与总统、众议院议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一样,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是统治集团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最高法院同国会和行政当局地位平等,相互制约平衡。最高法院是美国最高上诉法院,在美国司法体系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它并不是一个“纯司法机关”,实际上只有它拥有“司法审查”权,即解释宪法的权力,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决违宪的国会或州议会立法和总统的行政法规无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总统握有的诸多权力之中,否决权常常发挥“快刀斩乱麻”的作用,是总统拥有的最能制衡国会的权力。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过:“如果行政权没有制止立法机关越权行为的权力,立法机关将要变成专制,因为它会把它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权力都授予自己,而把其余二权毁灭。”为防止出现这种立法机关擅权的情况,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美国宪法将立法的最后批准权授予总统,作为行政机关对立法机构的一种牵制。因此,法律虽由国会制定,但最终还须由总统批准,总统有说“不”字也就是否决的权力。否决权是总统对抗国会最有力的法宝,它有两种形式: 直接否决。当议案、决议案在国会参众两院获得通过送交总统批准时,总统如果同意,签署后就正式  相似文献   

8.
按照美国宪法规定,当选总统是在大选后翌年的1月20日就职的。从1937年以来,一直如此。但在此以前,即从建国起直到1937年,宪法规定,当选总统的就职日都是在大选年后翌年的3月4日。美国总统就职日是如何确定的呢?为什么宪法对就职日的规定作了变动呢? 原来,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选举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制。即,在选举年的11月举行大选,先由选民选出本洲的“总统选举人”(其数量等于本州国会议员总和)。然后这些“选举人”于规定的时间,在各州首府直接投票选举总统。再把这些选票进行封闭汇集,送交国会于翌年初进行公开点验计算,最后正式  相似文献   

9.
李承晚集团修改伪宪法的活剧,又一次暴露了这个集团专制独裁、卑鄙无耻的丑恶内幕。今年九月,李承晚的自由党议员向伪国会提出了一项修改宪法的法案。这个法案的目的是,把宪法修改得使李承晚可以在美国的卵翼下做一辈子独裁总统。这个法案要求修改宪法中关于总统只能连任一次的规定,规定第一任总统(也就是李承晚本人)可以无限期地连任。这个法案要求取消宪法中规定设立的国务总理一职,把权力集中在李承晚一个人手里。这个法案还要求在宪法中规定在重大的问题上举行可以和用警棍操纵的所谓「全民投票」,而不举行可能会受到国会中反对派牵制的立法投票.这样,李承晚就可以独揽大权,假借民意独断  相似文献   

10.
11月中旬,美国众参两院通过美国国务院授权法,其中包括制裁中国的修正案,但该法案最后被布什总统否决。很多读者来信询问美国总统为什么能否决国会已通过的法案?现作如下答复: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享有“一切立法权”,总统则在立法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首先,法案需经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法案一旦在两院通过,便送交总统。总统有权决定签署法案还是否决法案。但是一项被总统否决的法案如果经过两院2/3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二战后一贯强调“自由贸易”。但80年代后,美国由于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并认为逆差来自外国对美国贸易“不公平”,因此不再强调“自由贸易”,而强调“自由和公平的贸易”。美国会1988年正式通过了保护主义色彩很浓厚的《综合贸易和竞争法》。世贸组织的诞生对美国以强凌弱的外贸政策产生了约束。未来美国可能会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又重新强调“自由”而淡化“公平”。我们应把握住住这种趋势,调整对美政策,以便发展中美  相似文献   

12.
从1948年至1973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曾四次交战,最终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犹太人具有坚强的民族意志;以色列在战争中运用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以及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3.
 基因武器作为一种超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可以发挥“奇效”。但基因武器在军事中的存在与应用,将使平民豁免面临困境、使战争手段更不人道、使战争后果难以控制、以及诱发严重的生态灾难等,因而面临诸多的战争伦理困境。有鉴于此,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人类作为战争的主体,应守住基因武器禁用于战争的伦理底线,厘清基因技术研发的善恶界限,恪守科学和平主义的价值追求,才能遏制基因武器的研发与运用,进而对现代战争形成有效的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的对外战争中,120年前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场战争.从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来看,当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战争结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文中对海上保障起决定作用的财务保障、物资保障、卫勤保障、军事交通运输保障以及组织实施保障的后勤指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军事作中明确提出:指导战争的根本原则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认识战争的坚实基础是战争实践;争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这些基本观点,成功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武士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平安时代是私人性武装集团的道德规范和战争精神;幕府时代是武家社会的理想价值、战争精神和统治理念,左右国家的统治体制、内外政策、决策方式和运作模式,引领日本社会以武为本的发展方向;明治、大正和昭和时代初期是全社会的核心价值、军队的战争精神和统治阶级的统治理念,"忠诚的伦理观念"构成塑造日本崛起的精神动力,"武勇的战争精神"则充当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建了中国西汉到清代(206BC—1911AD)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战争变化序列,进而分析了民族战争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双方共发生战争832次,平均每10a发生3.9次;根据战争频次可划分为西汉低发、东汉高发期,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低发期,宋元明清高发期3个阶段;在百年尺度和30a尺度的气候变化上,气候暖期多对应战争高发,冷期多对应战争低发.2)农牧战争中,有71.3%的战争为游牧民族发动,但最终61.1%的战争为农耕民族获胜;相比于暖期,冷期农耕民族主动发动战争的比例增加,但胜利的比例降低.3)气候变化作为战争事件背景,对战争有间接影响.冷期时,农耕、游牧双方实力均有减弱,形成退让态势,战争频次相对较少;暖期游牧民族多次发动战争,可能是由人口膨胀导致的生活资料匮乏、游牧民族强盛时社会结构性需求扩大引起的,同时暖期的气候环境为游牧民族南下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战争掠夺所带来的低成本高收益也诱使游牧民族引发与农耕民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8.
"平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三大"期间提出的政权主张的新提法,之后一直出现与二、三十年代中共中央的文件、宣言、报告、决议中。这一口号,既延续了"二大"所提出的"由一个或数个革命的党派共同执政"的政权观点,也为稍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民众联合政权"、"建立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独裁制"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权方案提供了一个总体思路。在中国上世纪20年代复杂多变的历史背景下,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涵。文章追寻这一思想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为进一步研究中共早期政权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周代以来的武舞,以歌咏战争来歌颂本王朝以武力平定天下,用在祭祀场合。以后又有用以欣赏的表现战争、表现武力的舞蹈。以后又有诗作叙写现实的武功,诗人以艺术表演来显示武功,至此,文学艺术中对武功的表现实现了从武力崇尚到艺术表演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