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其未来的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性化为根本、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地域为特征、以简约为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城市高架桥下部空间作为城市新空间的一种,对市民生活、城市交通、城市景观有较强的影响作用.文章从桥下空间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属性的角度,去认识桥下空间的特点与制约因素,并提出今后高架桥下空间利用的适应原则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速度开始提升,人口数量也持续增长,人们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的要求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对城市住宅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居住要求,因此需要对公共空间建筑从户型、景观、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保证建筑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设计意义,分析了城市住宅公共空间建筑设计现状,并从全面性、综合性的设计角度提出公共空间建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建筑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不同构成元素,相互间必然存在排斥、竞争、摩擦,需要通过整合—即整体的调控和必要的约束、限制甚至强制,实现相互协调与合作,使之共生于一个整体之中。整合的目的是架构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组织结构,促进系统整体突现性的产生,进而达成有机、有序。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渗透与交融,是实现两者差异整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石河子旧城中心区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通过Depthmap软件模拟,建立旧城中心区的凸空间量化模型,从空间组织层面对中心区的开敞广场空间、半围合休憩空间和围合广场空间进行软件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结果表明,开敞广场空间的通行人数和长时聚集人数最多,短时停留人数较多,空间渗透性、可达性和聚集性均最... 相似文献
7.
胡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57-60
目的转变城市滨水区规划的价值理念,突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在规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城市滨水区规划应该坚持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于公共空间理念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的分析过程中,梳理公共空间理念的规划原则和实践操作规范。结果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颠覆了传统规划理念所遵循的抽象性空间设计模式,拓展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具体性空间设计模式。结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公共空间理念及其基本原则为当代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空间设计、文化空间设计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原则规范。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一个休闲时代,城市休闲功能的打造将成为城市经营与城市定位的一个重要方向,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构建成为了现代生活和城市空间设计所关注的热点。本文运用增长极理论,构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布局"太空"模型,以泉州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Coerldraw绘图等方法,对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在上述模型的理论指导下,构建泉州市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其意义在于,不断满足泉州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优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促进泉州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精髓所在,一个城市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通过城市公共空间来表现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是与现代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它具体表现出大众化、生态化、立体化、室内化、综合化等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黄瑛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5-48
推崇效率、快捷的洋快餐进入中国市场后却逐渐慢下来,针对这一特殊现象,本文在分析其节奏放缓原因的基础上,从城市公共空间视角入手,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爱丁堡城市空间以及传统聚落的分析,指出国内城市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以2个设计方案(C-House,南京仙林大学城中心正城市设计)为实例,提出并探讨了最大化建筑和用地的可穿越性的设计原则,以及由此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及为其带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公共安全已经不仅是指传统的安全和公共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渗透着复杂的社会因素。公共安全是一门科学和技术,也是一项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一种伦理和文化,是社会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林翔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
基于广场型公共空间概念界定下,归纳了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型公共空间的类型.从空间结构、空间功能、空间形态和空间文化方面进行东西方比较研究,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而总结出中国传统城市广场型公共空间的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韧性城市"的理念,建构了韧性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结合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措施,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制度韧性"体系.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依赖于健康精明的规划干预,包括规划全过程纳入健康影响评估、完善城市应急服务能力规划、建立"枢纽—节点—应急流"的韧性公共空间体系、统筹... 相似文献
15.
16.
瞿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6):1137-1140
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 ,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旧城市的改造与更新 ,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的历史性商业街区受到很大破坏。文章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在简要阐述商业街区的现状与相关理论、分析其社会文化结构及空间类型的基础上 ,探讨对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起了包括城乡规划领域在内诸多学者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深度思考.在梳理和辨析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概念基础上,结合国际文献分析指出两者在环境、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共性特征,尤其在应对环境污染方面更加明显,这也显示出未来韧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研究必将呈现一定的交集.从城市空间环境优化的角度,韧性城市的实施具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具有超越性的理论。它是超越我国发展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发展理论,是超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形成的发展理想,是超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而形成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超越世界发展理论而形成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最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超越性根源于当代中国政府实践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9.
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课堂教学要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课程建设要统筹兼顾、和谐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主题和灵魂,向上体现在顶层设计,向下落实到教学末端。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标志。“以人为本”全面规定了发展的内容。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确立了协调发展的原则。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作到协调发展。没有协调发展,就难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