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在我国北方实施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促进三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简称"三北五期"工程,本文以山丹县为例,总结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实施三十年来的建设成就,主要特点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规划设计、资金投入、项目管理、退化防护林改造、新技术推广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在"三北五期"发展中的一些建议,对周边同类型区域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及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的论述,揭示了工程监测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艳 《甘肃科技》2004,20(10):26-27,25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一项规模宏大的林业生态工程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甘肃省自 1978年以来 ,已相继完成了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任务。目前 ,四期工程进展顺利。文章在详细论述甘肃省“三北”工程建设范围、工程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提出了对策 :⑴充分认识三北工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进一步理清三北工程发展思路 ;⑶新时期三北工程建设在总体布局、实施战略、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上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实施的规模浩大的生物治理工程,经20多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另世人嘱目的成绩。本文阐述的是有关我省防护林建设树种的应用情况,为我省后续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实施的规模浩大的生物治理工程,经20多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阐述的是有关我省防护林建设树种的应用情况,为我省后续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于1978年开始实施的规模浩大的生物治理工程,经20多年的努力,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已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阐述的是有关我省防护林建设树种的应用情况,为我省后续防护林体系建设树种选择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经营管理及投入对象吕甲武(甘肃省三北防护林建设局730030)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规模大,条件严酷;投资少,经济效益低,是一项生态性很强的工程。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必须强化经营管理,采取相应的投入对策,才能把这项...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结果阐述了榆林市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现状、成就,总结经验,提出问题,探索具体解决问题的途径,为今后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质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杨 《科技潮》2004,(3):42-44
三北防护林工程于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规划至2050年结束,涉及土地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覆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之大超过美国的“罗斯福生态工程”、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而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将延续72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其中1978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2001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2021年至2050年为第三阶段。这些“最”目前已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官员颁发了“纪录证书”,证明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10.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政策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世界4大防护林体系之一的“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护目的。究其原因,作者认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规划建设伊始,就存在与中国气候格局和人口压力、生态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之间的三大矛盾冲突。新形势下的荒漠化防治要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型,这种转型应以解决三大矛盾冲突入手。最后,提出了造林必须满足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坚持多样化复合型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因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外部性效应,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总体发展不平衡和局部恶化。在城市经营中,欠发达地区在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之后要求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生态化。丽水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济功能区定位,明确生态产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以及城市商业区和居民区,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产业结构会因不合理的空间布局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外部性效应,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总体发展不平衡和局部恶化。在城市经营中,欠发达地区在城市产业结构生态化之后要求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生态化。丽水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经济功能区定位,明确生态产业的发展方向,合理规划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旅游区以及城市商业区和居民区,其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止于物质丰富,还包括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愈发明确.公众环境诉求是否促进并通过什么机制使得政府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进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基于2003年—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将公众环境诉求和环境质量改善纳入“触发因素—作用机制—作用效果”分析框架,通过面板回归分析证明了公众环境诉求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并基于异质性分析得出在我国欠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该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公众环境诉求能够通过政府治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环境污染,从而改善环境质量.为此本文提出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众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政府环境治理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FAHP与可变模糊集的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估金属矿山生态安全现状,建立了金属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层次法(FAHP)确定生态安全效应各子系统及其指标的权重,并引入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基于FAHP与可变模糊集的矿山生态安全效应评估耦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安徽某大型铜矿的生态安全效应进行评估,经计算该矿在生产效应、自然禀赋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子系统上属于Ⅱ级,在环境效应子系统上属于Ⅲ级,矿山综合生态安全效应状态属于Ⅱ级.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简便、可信度高,与其他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一致,亦符合矿山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特色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限制因子的分析,认为“贫困型”的区域特征对该区生态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缓解脱贫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效应评价可揭示海岸带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已产生的效应(包括累积性效应)以及对变化趋势进行回顾总结,为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提供服务。文章通过统计分析历史数据进行生态效应评价,得出厦门湾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水平,生态安全处于一般脆弱(预警状态)状态,存在一定的风险;同时讨论了生态效应和人类开发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和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概念,构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及房地产开发生态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模型,并以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为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南京市住宅开发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和不可持续状态,其生态足迹约为生态承载力的116倍,应通过适当提高住宅容积率、建设生态住宅、提高建筑材料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以降低住宅开发的生态赤字,促进住宅开发乃至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是当前盐渍化、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根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壤水盐动态、地表水文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生态地下水位、生态需水等角度对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尚未能揭示清楚盐渍土形成和演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未来需要就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生态效应,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生态需水,以及构建流域尺度盐渍化生态水文模型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盐渍土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恢复、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和谐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管理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主题,同时也是人类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和自然资源循环再生的一个重要生态学途径。笔者在分析森林碳循环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阐述了碳循环及其管理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的内容、方法、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开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开县200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为"预警"级别,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属于"一般",处于"生态威胁"的土地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探求建立了生态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了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总结了开县土地利用优化主要对策:严格用地管制,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投入,规避生态危害;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