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的地质构造背景是形成地貌的基础,地貌的发展受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分析了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将该区地貌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对地貌形态进行了分类,为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贵州地区的地貌特征及岩土构造条件,对该地区的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主要分析了贵州山区滑坡的主要类型、滑坡自然条件、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等,分析贵州山区滑坡的形成机理;根据该类地区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岩土体力学结构特征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滑坡防护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的成因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秦岭以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状况,分析了该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氟地下水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地层岩土、地貌、气候、水文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等条件的制约.提出了防氟改水措施是以在陕北打窖、关中打井为主,其次伴以理化除氟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南纵向岭谷地貌区北部的三江并流区是我国高山深谷发育的典型区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独龙江自北向南奔流,形成了较为典型的以峡谷为主的河谷地貌。其河谷地貌的主要特征有:突出的纵向岭谷地貌,构成了少有的三江并流奇观;地貌相对高差大,河谷深切;河谷地貌形成演化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流域范围内地貌类型和地貌组合多样化特征突出;地质地貌环境具有较强烈的生态脆弱性;河谷支流水源多发源于高山湖泊,两岸支流河谷分布不均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江并流”河谷地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熊岳地区地貌类型及成因的分析研究,着重阐述该地区地貌发育的自然环境和地质基础,进而根据成因和地貌特征将该地区的地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旨在为熊岳地区地貌类型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影响宁夏城市(镇)形成和分布的地貌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宁夏地貌格局、地貌类型、河流、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等地貌条件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初步揭示了宁夏地貌与城镇形成分布及城市化之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地貌信息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貌发育过程热力学分析和地貌信息熵计算方法讨论的基础上,对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地貌信息熵进行了计算,进而分析了该地区地貌发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一,当其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时,便成为一种资源。旅游地貌资源的主体是风景地貌,我国首批44处重点风景名胜中,半数以上是风景地貌。本文对风景地貌的形成、特点、开发与保护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湖北经历过几次重要的海陆变迁和造山运动后,到晚第三纪时,逐渐形成了近代地貌的雏形。其后的新构造运动不仅控制着湖北现代地貌的基本格局,而且奠定了湖北河流水系演化的地质地貌基础。长江、汉江、清江三大水系在现代构造运动的影响下,经历了各自的形成变迁,并在更新世时,在江汉盆地实现贯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宁夏不同地貌类型下城镇的地貌环境和地貌灾害,提出了城镇地貌环境改造和地貌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综合体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地貌通过对自然综合体各要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自然综合体的特征;通过自身发育过程来影响并改变自然综合体,进而推动自然综合体的形成与演化.深入探讨了地貌在自然综合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研究自然综合体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本溪钓鱼台地貌由晚元古代青白口纪石英砂岩所形成,在成景地层上是中国砂(砾)岩地貌最古老的类型之一.通过实地考察法和历史资料对比法,发现该地貌在成景岩石的性质、成景岩层时代、微造型地貌组合和沉积环境等方面,都有别于中国砂(砾)岩地貌类型,因此确定它是一种新的地貌景观类型,这对完善中国砂(砾)岩地貌的分类体系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理论上阐述了辽宁本溪钓鱼台地貌发育的自然条件、分布特征以及形成原因,并进一步论述了钓鱼台地貌的分布规律以及成因类型.鉴于本溪钓鱼台地貌具有古老性、科学性、奇特性和可观赏性等特点,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其对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开发、推动本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五华盆地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貌、植被、土壤等方面总结了该地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认为造成该土地退化有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而以人为因素为主。从战略政策和具体方法方面提出了几点可行的治理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流域地貌发育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引起地貌灾害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在流域中不同的区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地貌灾害形式及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几种地貌变形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形成地貌与改造地貌的运动过程中,人类工程活动起了重要作用。章论述了我国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几种地貌变形灾害,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说到黄山、泰山、华山等这些名山,可谓尽人皆知。但要问到它们是属于哪种地貌景观时,恐怕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事实上,在我国,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到处遍布着这类地貌——花岗岩地貌。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江西三清山就属于一类景色奇绝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史中,花岗岩是如何形成的?其地貌又有哪些类型和形态?  相似文献   

18.
绵阳市是四川省辖市。由于市境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地貌特征与我国地貌轮廊的基本特征十分相似。本文通过对该市境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分析,阐述其地貌基本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地貌基本形态分类法的欠缺,本文提出了“地貌基本形态的位差分类法”,本分类法是一种以相对高度为主绝对高度为副的地貌分类法.它首先根据相对高度将地貌基本形态分平原、丘陵、低山、中山、高山等,然后再按绝对高度把这些形态再分别划分为低位、中位、高位三种类型.该地貌分类法的优点在于:①该分类法符台人们对于山地的高、中、低的观念,避免了现有地貌分类法中出现的那种与人们固有观念相冲突的高山不高、低山不低的现象;②统一了地貌基本形态的划分标准,避免了平原、丘陵按相对高度划分、山地按绝对高度划分的不一致性;③有利于地貌知识的科学普及和地貌的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部的现代高山冰川属于极大陆性冰川,温度极低,活动性很小,比较稳定,以位于极高的海拔高度及极低的温度得以保存,降雪量比较少,积累与消融均比较缓慢,其地质地貌作用不强,所形成的冰川地貌不如海洋性冰川显著,称为高位山地冰川,祁连山等中国西北部大陆性冰川的地质地貌作用较弱,所形成的冰川U形谷与冰斗等等均比较浅平,侧碛堤与终碛垄也不那么高大,呈现具体而微平缓的地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