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济带和都市圈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人口与经济能否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与经济协调度进行评价和分析,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协调,区域差异明显,除了大连是中度协调发展以外,其他地区都不协调。大连的人口与经济协调度单独聚为第一类,是整个辽宁沿海经济带中人口与经济发展较为协调的地区;丹东、锦州、营口、葫芦岛聚类为第二类,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类;盘锦聚类为第三类,属于极度失调衰退类。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要素的限制并加以保护,以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预测的目的则是为了掌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以及时化解和防范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恶化的风险.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态势进行预测,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的结果显示,2017年之后会呈现大连、盘锦两市协调度开始下降的态势;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指数预测的结果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主要依靠大连、营口两市的拉动和提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预测的结果显示,大连市、营口市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4个城市.  相似文献   

3.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辽宁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重要组成,是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战略支撑.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三生空间”进行功能耦合协调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功能耦合协调度、空间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讨“三生空间”空间情况,探究辽宁沿海经济带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1)辽宁沿海经济带“三生空间”功能存在耦合交互复合关系,耦合度呈现低耦合、拮抗、磨合、协调耦合4种类型;(2)辽宁沿海经济带“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度呈“S”形趋势,耦合协调度呈“U”形趋势,政策制定应立足时空差异特征规律,向生产、生活、生态齐头并进,可持续化迈进;(3)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活-生态功能耦合结果最差,应在政策制定和中、长期规划中加大向生态倾斜力度,协调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带和经济区等的不断涌现,使得跨行政区域的城市群和产业带研究正在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热点.借助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效应分解,研究1995~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的分解表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差异是导致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第一和第二大因素;产业效应的分解显示,集中效应是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的重组亦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认为大连、营口、盘锦沿线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与大连、丹东黄海沿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吸引外资。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辽宁省沿海经济带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大连、丹东等6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5项投资环境指标量化25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对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实现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发展战略投资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何亮先  袁俊凤 《科技资讯》2012,(31):224-224
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着眼于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的是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动辽宁新一轮大开放,实现沿海地区与腹地发展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强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最具牵动力、最具发展空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沈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大规划为辽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分析了两大区域两大战略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必然性,提出了省级协调、合理分工、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强两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迅速,必将成为推动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发展的主要力量。依据全面性、科学性、有效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从经济、社会、对外贸易和生态环境4个角度建立包含18项指标的区域协调度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区域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最终构建出基于SVR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长兴岛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先导区,随其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论证各种供水资源,本着"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种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使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城市、港口布局特点,在对经济带初步划分为7个物流集散区的前提下,采用2010年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数据,针对过境物流需求、工业物流需求、生活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现状,预测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对以港口为中心兼顾铁路、高速公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支撑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提出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规划建设15个物流园区、41个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桂南沿海经济区在区域经济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发展相对落后.通过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市——南宁市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区域政策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等策略,将该区建成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提高其在不同等级区域系统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广西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海洋环境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限制因素。由于广西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海洋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开展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研究,以揭示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前景。【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演变状况,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和协调度数学方法,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广西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上呈现正"N"型关系,其中生活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分别呈倒"U"型与正"N"型关系;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别呈倒"N"型、正"N"型和倒"U"型。协调度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的海洋环境指标与经济发展状况整体不协调,仅北海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较高,协调系数为-0.036 8。【结论】广西沿海地区整体上仍处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耗的不协调发展阶段,急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改善产业结构设置与布局,并加大环境治理与监管力度,以促进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西沿海经济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分析,提出通过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加速辽西一体化建设;培育产业集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等对策,来提高辽西沿海经济区域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治强  江海旭 《河南科学》2010,28(10):1353-1355
根据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沿海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结论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除大连外,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均不高.最后对今后第三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今后20年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无疑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就重庆市近年工业"三废"的排放及2000年长江经济带各相关省市的"三废"排放进行比较分析,指出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虽有改善,但仍是制约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并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包括建立绿色产业;形成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实行总量控制及改革环境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