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的银河系天文理论即密度波理论被应用以试图解释地质历史上的灾变与化石的纪录.太阳系穿越银河系中主旋臂的时间分别对应于K-T陨击事件,P-T陨击事件与前寒武-寒武纪交界事件.计算表明:旋臂的引力场将对地球与太阳系产生影响,在天文学角度看并不大但对于生物圈的影响已经足够达到所谓灾变.同时,来自化石记录和地质考察的证据对这一机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太阳系穿越英仙座旋臂和半人马座旋臂时发生的异常事件都得到了支持.为了解决地质运动造成地球地质记录不完整的问题,针对月球表面记录的研究工作也已经展开.  相似文献   

2.
地质历史中生物大量绝灭的成因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一些科学家开始重视对灾变现象的研究,从而促进了小天体撞击地球的事件的探讨。从80年代初开始,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系—第三系界线层中发现了铂族元素(铱、锇等)异常,碳氧稳定同位素异常、冲击石英、微球粒等灾变事件标志,从而提出了那时可能有一个直径约10公里的小天体曾撞击过地球的假说。在地质历史的近6亿年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发生过这类天文地质事件,它们与古生物大量绝灭可能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地球历史上的非生物灾变事件和生物事件发现,群集出现常伴随着群集消失,这可见于显生宙许多纪间界线附近,那里往往存在着地球灾变的标志。如同群集消失多由地球灾变引起一样,地球灾变亦是群集出现的一个重要动因。在灾变期,地球表层一般可分为非灾变区、边缘灾变区和中心灾变区。非灾变区生物以背景消失和背景出现为主,中心灾变区一般以群集消失尤其是群集绝灭为主,而边缘灾变区则既有群集消失又有群集出现尤其是群集起源,是进化的活跃地区,且其进化可称为巨进化。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研究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新方法,它运用初等灾变理论中分岔的概念找出决定电力系统稳定的控制参数的分岔值,从而确定了系统物稳定区域,由稳区域即可进行系统的稳定判断,数值仿真表明这一方法能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在线稳定判断问题。  相似文献   

5.
邢明迪 《科技资讯》2023,(7):205-208+222
在两相流动系统中都有可能发生流动不稳定性,进而会导致机械振动和系统部件故障,影响了系统的安全。因此,了解流动不稳定性对于任何两相系统的设计、控制和性能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均相流模型线性频率模型开发了一套分析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数值模型,并采用国外相关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此数值模型来分析参数对系统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该文研究的参数包括通道长度、进出口节流限制、入口速度。模型比对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与国内外数据结果符合较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增加通道长度、通道长度会使系统趋于不稳定,而增加入口节流限制、入口速度会使系统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基于密度波理论的非线性方程,用定性分析理论可导出旋涡星系的演化方向和由观测可得到的演化条件,根据最新的观测结果,作者定量论证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模式:它是对称的四个类地行星和小行星带;四个类木行星和柯伊伯带(包括冥王星)。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体工质电离后被射频加热的稳态过程,在石英管中等离子体沿径向不均匀分布条件下,研究分析了1Loop型和Boswell型等2种螺旋波天线激发出的射频波功率对波场结构的影响情况。运用Helic程序求解管内电磁场相关的4个径向微分方程,得到波电场和波磁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两型天线对螺旋波等离子体波场结构的影响,对比2种天线的性能。结果发现:L型天线激发的波场属于强静电弱磁波场,B型天线激发波场则属于强静电强磁波场;B型天线相比L型天线能够在天线覆盖范围内产生强波电场,该天线下更多功率耦合进了等离子体中。L天线激发波电场受密度梯度影响显著,L天线对靠近壁面处等离子体影响范围大于B天线,B型天线激发波场能量更强。  相似文献   

8.
使用系统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和化学实验的方法来揭示NCN-pincer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NCN-pincer配合物的化学空间结构,从而构建其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剂空间结构的计算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完成了所有计算,找到了pincer钯不同形态对卤带芳烃氧化加成的过渡态,理论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另一方面单独的pincer钯和加入碘代芳烃后的pincer钯分别置于二氧六环回流,相同指定间隔时间内取样做MS分析,证明了增加底物量能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同时先期计算得出NCN-pincer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①NCN-pincer钯失去溴;②氧化加成;③转金属化;④还原消除释放催化剂的过程,而实验中的现象也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印证.  相似文献   

9.
行光 《世界博览》2010,(2):79-81
1956年的中国,虽然出现了退社、罢工、罢课、请愿与游行。但在处理类似波匈事件的群众骚乱中,中共表现出了政策上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图论方法探讨了脂肪醇的密度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式.对脂肪醇的计划结果表明,密度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此方法不仅阐明了脂肪醇的密度与其分子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质,而且提供了一种预测脂肪醇密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环泉州湾地质灾害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种类,发现该区存在地震、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土体污染、海岸侵蚀、海湾淤积、海水入侵、海啸10大地质灾害,研究了地质灾害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发现这些地质灾害对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地震灾害预测图、海水倒灌的波及范围及地质灾害分布图,最后提出环泉州湾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及相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商业性地质工作是和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提出的.在公益性也质工作得到初步加强的同时,如何认识商业性地质工作风险管理的问题,是当前政府部门和地勘单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现代讲学技术状况和科学事实出发,对地质灾害的特点、致灾因素、发生发展规律、成因机制及测报、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和探索性研究,提出并建立了新的慨念系统和科学体系——地质灾害学,目的在于揭示和解决有关地质灾害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自然的整体性入手,着重探讨了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剧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地质环境遭到不恰当的开发和破坏,导致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生态失去平衡等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强烈的生存危机感迫使世界组织及各国必须采取共同的行为来拯救地球。结论指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过程中必须有节制性和科学性,与自然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采空区增大,地质灾害不断增多,有必要对采动影响范围进行研究。10 mm下沉边界是确定影响范围的重要指标,且FLAC3D适合求解非线性大形变问题,因此可以将其用于探究地表移动影响范围(L)与地质采矿条件的关系。实验以某矿区A工作面和另一矿区B工作面为背景,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L与岩层厚度、松散层厚度、工作面开采尺寸、覆岩岩性的关系,给出了L的计算公式并对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与力学分析。结果表明:L与岩层厚度、松散层厚度呈正相关关系,L与采长呈负相关关系,L在关键层变软弱后显示出了轻微增长。研究为煤炭的合理开采及矿区地表建构筑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特征,比较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指出地质灾害总是受所在地质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一系列黄原酸甲酸酯捕收剂的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结合Klopman的普遍化微扰理论,研究前线轨道性质(形状和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绝对硬度等参数与捕收剂浮选性能之间的相关性.黄原酸甲酸酯的键合原子为C=S双键中的S原子,最高占据轨道能量、自然键轨道电荷、电负性等参数只能推断捕收剂的浮选活性.黄原酸甲酸酯所表现出的选择性,主要是因为黄铜矿表面Cu原子的d轨道电子转移到捕收剂的最低空轨道(LUMO)和能量第二低空轨道(LUMO+1)形成反馈π键,从而增强了捕收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能力.空轨道能量(ELUMO、ELUMO+1)大小可较好地解释捕收剂的选择性强弱.  相似文献   

18.
以地质、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aranon盆地演化与油气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Maranon盆地是一多旋回次安第斯山前陆盆地,经历了古生代克拉通期、三叠纪—侏罗纪伸展断陷期、白垩纪拗陷期和晚白垩纪后前陆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纵向沉积地层可划分为前白垩系、白垩系和后白垩系3套巨层序.盆地内含有白垩系Chonta/Napo组和三叠—侏罗系Pucara组2套主力烃源岩及多套储盖组合.油气运移方式为垂向运移、侧向运移和阶梯式运移.盆地主要发育西部挤压断层和褶皱圈闭、中部背斜和披覆背斜圈闭、东部断层和牵引背斜圈闭等构造圈闭,可能发育岩性、地层圈闭.不同类型圈闭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前陆坳陷带构造-地层和岩性圈闭、褶皱冲断带区古近纪构造圈闭以及东部斜坡带地层和岩性圈闭是盆地的有利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9.
米兰柯维奇地质定年方法的数学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讨论了米兰柯维奇理论地质定年若干问题的数学表达及其意义。结果表明:利用米兰柯维奇理论进行地质定年的理论依据是充分的;加强对沉积速率及其分布特征的统计和研究是改进米兰柯雏奇理论地质定年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另一重要途径则是提高被处理层段地质持续时间的确定精度;被处理井段所对应的地质持续时间,应不小于米兰柯维奇理论地质定年方法的分辨率;当被处理井段厚度较大时,应当注意米兰柯维奇旋回对应频率成分的能量大小,是否能保证旋回识别的有效性。该方法是一种新的定年方法,其数学表达式易于计算机运算的实现,为自动化定年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现有阵列声波测井仪器,对井旁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井旁地质界面的全波波列进行了物理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现有仪器源距范围内,可以从全波波形中观测到清晰的反射纵波。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阵列声波全波数据特点,对Stolt的f-k偏移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更适应于阵列声波测井需要,该方法不受地质界面倾角的限制,而且一次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现场数据,可以分别得到上倾和下倾井旁地质界面图像。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一个倾斜井的阵列声波数据进行了处理,有效的得到了井旁地层界面成像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