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合众社副社长兼亚洲总分社社长霍布雷奇特在一月十六日从东京发出的一篇电讯中承认,他根据他和美国官员以及亚洲国家的官员、报纸编辑和老百姓谈话的结果,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在亚洲的争取人心的战斗”、“美国在努力灌输美国观点方面”失败了,尽管美国“花了成百万美元”,成立了许多宣传机构,它没有能“成功地”使亚洲人民赞同它“对当地的重大问题的看法”。霍布雷奇特没有举例说明,到底在哪些“当地的重大问题”上美国向亚洲人民“灌输美国观点”的欺骗定  相似文献   

2.
点滴     
“可疑的”词句美国第一军出版了一本反共的小册子,名称是“怎样侦察共产党人”。它说,任何人使用如“和平”、“反动”、“迫害”、“殖民主义”、“麦卡锡主义”等类词(?),就可以把他作为共产党人而加以严密的监视。 6月19日美国“聖路易邮电报”发表了一个美国人的演说中的某些语錄,里面充满了那本小册子认为是“可疑的”语言。但这个讲演的人显然是和共产党毫无关系的——他是艾森豪(?)尔。“已故名人”的纪念像一艘邮轮驶进了纽约港口。甲板上有一个法国旅客沉思地注视着这著名的法国自由神雕像。一个美国旅客自豪地指着雕像对他说: “看,我们这里也有已故名人的纪念像……”对莎士比亚的估价一个美国人在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还没有读到一半的时候,他讚赏地对他妻子说: “告诉你,这个小伙子写的可真了  相似文献   

3.
他的经济学使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但“双高”赤字又引起人们的争论; 他以对苏强硬著称,但又能根据变化了的外部条件和国内政治需要调整外交政策; 他抓住SDI不放,认为这是关系到美国在下个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升降; 他为美国的保守势力奠定了占优势的权力格局; ……他在美国历史上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据今年11月3日的美国选举结果,约翰逊已当选为美国的下一届总统。今年异常冗长的美国选举闹剧至此收场。在竞选过程中,约翰逊曾在美国选民面前吹嘘说,他要把美国变成“全体人民都有生活得更好的巨大机会”的“伟大社会”。但是,他对美国国内长期存在的一大堆困难问题,不是别有用心地胡扯一通,便是不着边际地轻描淡写,或是干脆避而不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约翰逊在连任总统的时候所面临的若干国内困难问题。经济前景中的隐患约翰逊作为原任总统,曾把经济“繁荣”当作他猎取选票的政治资本。他曾吹嘘说,“我们正处于我们历史上最大、最长久的和平时期的繁荣期”。他还预言说,1965年还会是个“繁荣”年,他甚至说,只要政府继续采取各种措施,保持“长期的繁荣”是可  相似文献   

5.
帕森斯     
今年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宣布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由于“身体不好”,提出辞职。现在,他的职位已由詹姆斯·格·帕森斯继任。帕森斯是一个以反动、顽固而又狡滑著称的老油子,在国务院里已经混了二十六年,他自以为对远东情况颇为熟悉。他竭力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多年来一贯发展而成的,并且吹嘘美国外交政策是美国国会、行政部门、外交当局、人民舆论所“一致坚决支持的”。他郑重其事地声明,他将同罗伯逊一样“继续执行”美国对华的“传统政策”。帕森斯一贯敌视我国解放台湾的正义斗争,扬言要采取“坚定的态度”阻挠我国解放台湾。他诬蔑我国的人民公社是用来“监视”人民的,把我国广大群众冲天的干劲和  相似文献   

6.
一 1954年2月7日,在纽约“底层”地区的一个狭小、肮脏、寒冷的小房间里,美国作家马克斯韦尔·波登希姆和他的妻子被人杀害了。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波登希姆在美国很有点名气。“纽约时报”说他的创作具有“严竣的现实主义”的风格,说他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激烈的不妥协的批判者”。这位正直的作家还参加了美国的进步组织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时期的失业工人的斗争。正是因为这样,美国的出版商从1940年起就拒绝出版波登希姆的暴露美国社会黑暗的著作,把他掷入“流浪者”的队伍。波登希姆在流浪生涯中被警察逮捕过,嗜过铁窗风味。后来,生活实在无法维持,他只好装做瞎子,沿街乞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政策     
美国石油王朝的巨擘、现任纽约州州长纳尔逊·阿·洛克菲勒在今年4月出版的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目的和政策”。这篇文章发表在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之前,可以说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蓄意破坏这个会议的自供。这个参预美帝国主义决策的垄断资本家,十分害怕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将会增强美国国内和它的“盟国”内部要求减轻军备负担的压力,因而露骨地强调美国必须坚持“实力政策”和“威慑力量”,增加军事开支,加紧扩军备战。他惟恐人们将“谈判技巧误认为目的”,要求人们“认清我们国家的目的”,“不得把外交礼貌的策略上的改进同认真进行政治解决(读作侵略)混为一谈”。在这里,这个帝国主义者又一次自己揭露了自己。为了欺骗美国人民,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也不得不假惺惺地说什么“和平是一项根本的国家目的”,但人们也马上就可以从这篇文章本身中看出,他所要求的“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俯首听命于美国帝国主义的“和平”,是听任美国垄断资本控制、剥削、压迫和奴役所有国家人民的“和平”。在东西方关系问题上,洛克菲勒一方面肆意诬蔑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原意同苏联保持贸易来往的国家进行威胁;另一方面,他直言不讳地狂妄地表示要从“实力”地位出发来强迫苏联接受美国的概念,谋求使资本主义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复辟的所谓“政治解决”。尽管洛克菲勒在文章里不得不承认美国已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但他是至死也不忘情于美国的业已破了产的“实力地位”政策的。他竭力鼓吹为了“安全”要加强报复力量:要加强基地、加强导弹生产、加强整个所谓“报复”系统;极力强调“民防”来制造战争歇斯底里;恐吓“盟国”要有不惜进行全面核战争的准备和决心,并在以核武器为报复力量基础的前提下,要有决心在有限战争中使用核武器和扩大常规部队。洛克菲勒并且在“不能完全从本土出发来保护自由世界”的借口下,公然提出美国有权直接军事占领和干涉任何一个“盟国”。在毫不掩饰地要美国纳税人和美国“盟国”花更多的钱从事“防御”的情现下,洛克菲勒对裁军问题根本当做没有这回事。文章里重复了以防止突然袭击作借口而妄想进行“视察”的破了产的滥调。洛克菲勒在文章里还恬不知耻地把美国自封为“自由世界”、“落后国家”的“保护人”和“恩主”,要“自由世界”国家以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都在军事上承担更多义务——出钱、出人、出基地;在经济上克制自己,保证美国贸易出超,保证美元不疲沓,保证美国资本输出的市场……从这篇文章里面可以看出这位美国垄断资本的头面人物,为了最大限度的利润,为了追求世界霸权,是如何阴险狡猾,如何顽固狂妄。洛克菲勒早从杜鲁门政府时期起,就在美国的“冷战”外交政策制订中起着作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洛克菲勒以垄断资本家的身份,更多地公开直接参与美国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他比较系统地道出了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野心与阴谋,说明了美帝国主义为了实现他们掠夺和奴役世界的目的,始终顽固地坚持他们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帝国主义本性是至死不变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民族斗争史是一部血泪史。黑人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使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他者”。一些黑人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他者”;另一些黑人则变成了同时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之外的双重“他者”。詹姆斯·鲍德温在《桑尼的布鲁斯》中刻画了这两类“他者”的形象,并指出他们走出迷茫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10.
自打嘴巴     
今天美国人民所最关心的问题无过于越来越严重的经济衰退了。经济衰退是从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产生出来的,也就不能不使拒经承认这个客观规律的艾森豪威尔总统特别感到头痛。他是美国资本主义最忠实的辩护人,他曾经给共和党制造了“繁荣与和平”这一个竞选标语。上台以后,他不断地宜扬美国资本主义的功德,向美国人民许下了“繁荣与和平”的诺言。然而,艾森豪威尔所执行的邢一套资产阶级政策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美国人民看不到“和平”,也看不到“繁荣”。于是在美国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1.
被捧为軍事評论的“权威”汉森·韦特曼·鲍德温是美国著名的資产阶級軍事評論家,为美国壟断資本喉舌“紐約时报”的另一个得力骨干。从1942年以来,他一直是这家报紙負責軍事方面的編輯和“观察家”。他的专栏为“紐約时报”特稿之一,禁止“紐約时报”辛迪加对外供应。同时,鲍德溫还是“紐  相似文献   

12.
追风人物     
口无遮拦美国传教士最爱“乱放炮”帕特·罗伯逊是美国“基督教联盟”创始人,他号称是布什总统的铁杆支持者,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大嘴”,频频“放炮”,把自己的阵营搞得鸡犬不宁,弄得狼狈不堪的布什不得不忙着和他划清界限。8月22日,罗伯逊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700俱乐部”中公开表示,政府应该派特工暗杀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这比发动一场战争划算得多。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白宫忙出来辟谣:“这是毫无根据的事。罗伯逊是平民,其观点不代表美国政策。”但委驻美大使阿尔瓦雷斯则不依不饶:“他可不是普通公民,而是布什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肯尼迪于本月16、17两日访问了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他打着“争取进步联盟”的招牌,说此行是为了“加速西半球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实际上,谁都知道,他是为了策划对古巴的新的侵略而去的。在华盛顿宣布这次“访问”的前不久,美国  相似文献   

14.
肯尼廸上台半年来在对外政策上的所作所为,已经表明他比艾森豪威尔更具有冒险性。人们如果注意到半年来美国国内的情况,就可以看到肯尼迪政府在对内政策方面,比起它的前任来,也是更具有反动性。肯尼廸在上台的时候,就抱着“扭转历史潮流方向”的“雄心大志”,叫嚣要“遏制共产主义”和“促进自由的事业”(扩充美国侵略地盘之谓也)。因此,他在对于整顿美国国内方面也想“励精图治”,而主要是打算缓和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加强国内的统治,借以重振美国的实力,巩固美国推行侵略和战争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85年4月15日,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遇刺身死一百二十周年。他是在耶稣殉难日倒下的,不过他并没有向人们许诺天国虚幻的精神安慰,而是现实地为奴隶们打开枷锁,为开拓者铺平了致富的道路。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被美国人民称为“合众国之父”,是新时代国家领导者的楷模。在世界人民心中,他的名字也是与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斯坦顿所说:“他是属于一切时代的”。马克思曾高度评价林肯总统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  相似文献   

16.
美国肯尼迪政府正在大吹大擂所谓“粮食用于和平”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去年艾森豪威尔下台以前不久提出的,而且曾通过美国控制下的联合国,向世界推销。它打着“帮助不发达国家”和“维护和平”的旗帜,来推销美国统治集团长期积压、无法出笼的剩余农产品。当新任的农业部长弗里曼从他的前任本逊接下那农业危机的重担时,曾经大言不惭地说:他总算  相似文献   

17.
“冷战”“冷战”一词是美国的反动专栏作家李普曼首创的。一九四七年九月间,他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一篇文章,后来又把它印成小册子,题名就叫“冷战”。按照他的说法,“冷战”是不用枪砲的战争;它的军火是金圆、面粉、动听的许诺、无情的谩骂等等。他认为只有把“西欧和美洲各国,大西洋和大西洋的手臂——地中海各国在战略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统一成为一种共同的制度”,在美国的领导下,首先在欧洲形成一种“均势”,才可以夺取“世界霸权”。  相似文献   

18.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从去年12月3日起,以二十天的时间,对欧、亚、非三洲的十一国进行了一次旋风式的访问。他行踪所至,口口声声高唱“自由、正义和和平”,“在自由中的和平和友谊”,把他所代表的美国打扮成一个“不是侵略的”,也“不想得到任何人  相似文献   

19.
麥卡錫死后     
薛德里克·贝尔弗雷奇是英国作家,曾任美国进步刊物“国民前卫报”的编辑。1953年5月他拒绝回答美国“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无理审讯,两年后被驱逐出美国。下面刊登的这篇他在苏联“新时代”杂志(本年第31期)发表的文章,揭穿了美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幌子,暴露了美国实际政治生活中的无自由、无民主的真象。  相似文献   

20.
記者、謀臣、策士华尔特·李普曼是美国最有名气的资产阶级記者之一,他不但被渲染为美国政治評論家中的“首脑”,而且还常被称为华尔街的“学者”——智囊。作为美国統治集团的著名謀士和壟断資本家們的老牌代言人来說,他在美国新聞界是頗具权威,而影响也是較大的。这个“紐約先驅論坛报”的专栏作家和美国其它一些报紙的特約撰稿人,踏进美国新聞界已有五十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