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上,祭礼习俗往往与自然崇拜有关。而敬天法古又几乎是每个王朝所信守的准则。封禅,作为我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祭礼仪,专指古代帝王在泰山所举行的封以祭天、禅以礼地的神圣大典。司马迁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在《史记》中专列《封禅书》卷来记述这一大典。泰山封禅以其特定的祭祀形式和独有的社会内容,成为历代帝王统一天下,改制应天的重大政治活动。它是自然崇拜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结果;又是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以及思维形式特征的集中显现。然而,封禅其与建立在同一社会文化基础之上的我国本民族的宗教——道教有无关连?封禅的出现对道教的形成有无影响?笔者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泰山编年通史》全面记述泰山五千年历史发展、文化演进.该书在著述体式、记述内容均较前人有所突破,内容上记“实体山”与“精神山”、记“山体”与记“近域”、记“朝”与记“野”、记“史”与记“文”、记“事”与记“言”并重,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挖掘、新观点的提出与新理论的借鉴,对山岳文化史编纂作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上面两位老师分别讲的泰山是“封禅泰山”与“人文泰山”,我这里所讲的泰山则可称“信仰泰山”与“天下泰山”。说起中国的名山大岳,许多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有的信仰遍及一省,有的更远及数省,然而影响则是远及中国全境,却只有一座东岳泰山。为什么其他名山的影响仅限于一域,而泰山的影响却能遍及全国呢?  相似文献   

4.
沙畹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汉学研究大师,他曾二次来到中国,二次登上泰山,翻译《史记·封禅书》,他撰写的《泰山》一书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泰山信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还对泰山石刻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的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别于我们见到的游记泰山景物风貌的其他诗文.作者笔下的泰山,不是杜甫《望岳》中所描绘的晴望中的磅礴耸峙、苍翠葱郁的泰山,也不是姚鼐《登泰山记》中雪天所见到的壮丽宏伟、气象恢宏的泰山,还不是扬朔《泰山极顶》中在阴天所看到的山青水绿的泰山.作家不落旧窠,不袭旧意,另辟蹊径,别具一格,写的是“雨中”“灰朦朦”,“越发显得崔嵬”的泰山,绘声绘色,如诗如画地描绘了雨中泰山的美,大大开拓了前人未表现过的题材,抒发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之乐,使我们饱享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独特之美.  相似文献   

6.
董云牧 《世界博览》2010,(11):70-71
总策划梅帅元希望人们在观看《中华泰山·封禅大典》大型实景演出时,能做一场最奢华的梦。  相似文献   

7.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拜天地的  相似文献   

8.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吟泰山之诗 ,是杜甫现存中最早的一首。此诗描绘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气象 ,抒发了诗人青年时代腾凌绝顶的进取精神 ,洋溢着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正值中华腾飞 ,改革发展之际 ,重读《望岳》 ,颇受启迪。泰山 ,古代帝王封禅圣地 ,文人骚士把它尊称为“岱宗” ,写下了不少的吟咏佳作。胸怀壮志的杜甫 ,游名山 ,抒大志 ,一睹泰山真面目 ,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热望。此时 ,泰山已经巍然屹立在诗人眼前了。他激动万分 ,不由脱口而出 ,…  相似文献   

9.
杨家将故事与泰山有关诸多历史及文化的联系。历史上杨延朗作为扈从武臣,参加了宋真宗封禅大典,将杨家将的成名广播于泰山,宋元之际泰山周边涌现的众多山寨及女杰,乃是“山东穆柯寨”与“穆桂英”艺术形象的直接源头;而明人笔记中红裳女子在泰山与杨六郎过招的情节,则是穆桂英故事进入杨家将传奇的一个关键链环。泰山周边众多杨家将遗迹的出现,实基于上述这一复杂而有趣、离奇却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先生,于一九三○年发表了他的《广西瑶歌记音》(简称(《记音》)。这是一本从语言学方面来研究瑶歌的专著,记录了一百九十七首“正瑶”的瑶歌,并用《切韵》与瑶歌进行了比较研究,关于汉语和瑶语比较研究的问题,我打算用另文讨论,现在就《记音》提到的瑶歌是不是汉歌的问题,谈一些愚见作为引玉之砖,和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其中“折枝”一词,历来各家注释各执一词,难成定论。笔者认为“折枝”应解释为“按摩搔痒”,其中“折”极有可能是“析”的误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是指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而我们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可以考辨出,以上诗句应是指杜甫于开元十三年在洛阳亲睹玄宗封禅泰山出发仪仗之事,由此还可以揭示出杜甫早年一直被掩盖和忽略的一段历史。正是以封禅泰山为标志的开元盛世给少年杜甫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辉煌印象,他面对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民生凋敝的惨象时,才会在诗中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痛心和巨大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13.
泰山府君,又作“太山府君”,最早在晋人干宝《搜神记》卷四所载胡母班被太山府君召唤的故事里,泰山府君被视为泰山主神.泰山府君信仰传入日本后被广为信奉,并与佛教思想、阴阳道交叉融合,形成了泰山府君祭,泰山府君祭在平安时代后期到镰仓时代最为盛行,祈愿对象“冥道十二神”亦逐步形成,对这个过程进行整理,从中可以再现平安贵族阶层的冥界信仰.  相似文献   

14.
【能】用于“不”“未”等否定副词之后、数量词语之前,训“及”“到”“够”。《游褒禅山记》:“盖予所至,比好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汉书·霍光传》:“调校尉以来,未能十日,燕王何以得知之。”今语“能够”为同义连文,“能”“够”可互训。所谓“能”,是指能力、条件或数量够某种标准,或达到某种境地,故“能”可训为“够”“到”“及”。贾谊《治安  相似文献   

15.
泰山为上古华夏之中心,黄帝生于寿丘(曲阜),于泰山下战蚩尤、受天书,为泰山置包括碧霞元君在内的“玉女七人”,于泰山之巅“会诸侯”“合鬼神”、行封禅,乘龙升仙。黄帝是最早提出“吾欲陶天下而以为一家”之“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人物,其生身事业、狐死首丘于曲阜以及与泰山的故事,是曲阜——泰山为齐鲁文化象征的叙事背景成为整个华夏文化主轴的象征。黄帝作为史学累积与文化创造之共铸形象,其形成、作用与影响表明“一切历史都是形象史”。  相似文献   

16.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17.
《五亭记》全名为《白蘋洲五亭记》,是白居易六十八岁“得风痹之疾”那年,在洛阳应友人湖州刺史杨汉公之请,根据杨汉公送去的五亭图而写的一篇记文。全文刊载在明《万历湖州府志》卷四第十三、十四页。  相似文献   

18.
1971年日刊《机械设计》副刊特集上,刊载出了“Mechatronics入门”[Mechatronics=Mechanism(机械机构) Electronics(电子装置)]一文,1976年Mechatronics——机电仪一体化一词才为日本各界所接受。今天,我想根据机、电、仪的相互影响和发展史,来谈谈“机电仪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一年八月十二日,鲁迅在写《〈肥料〉译后附记》一文时,下署“洛文记于西湖之避暑吟诗堂”。查《鲁迅日记》一九三一年八月九日,记有“夜译短篇《肥料》讫”。四天后写“译后附记”,在时间上是完全吻合的,可是,在这几天里,鲁迅并没有离开过上海,也就没有到过杭州西湖。为此,这“西湖之避暑吟诗堂”,一直来被人认为是不知所指。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日本社科界对泰山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宗教信仰研究,其成果最多、最成熟,其中对泰山府君、碧霞元君信仰的研究尤为引人注目;其次是研究唐传奇,尤其明清小说中反映的泰山信仰,另有对泰山信仰与当地民俗的关系的研究,中日石敢当信仰比较研究.谣曲《泰山府君》传播较广,而泰山诗歌主要在翻译介绍,汉诗中创作少,研究也少;散文方面主要体现在明治维新之后游记创作数量多,而研究少.此外,对泰山旅游方面的介绍、研究,近代以来渐多,是未来主要的研究趋势之一.最后,对泰山石刻书法的欣赏和研究较多,还有一些研究泰山封禅的论文和日本学者翻译、介绍泰山的译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