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吴冰冰 《世界知识》2023,(22):20-24
<正>从整体来看,本轮巴以冲突背后的大国博弈出发点是巴以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各自的决策选择,核心是中东地缘战略格局中以色列、美国与伊朗的三方关系,而国际社会其他相关方对此次冲突做出的反应也耐人寻味。改变策略的以色列此次哈马斯突袭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后者长期以来的“国家安全神话”,也意味着以色列国家安全“威慑原则”的阶段性失败。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外刊概要     
<正>1巴以和谈趋向崩溃,以色列对克里日益不满【英】《中东》2014年3月近期随着巴以关系趋紧,美国国务卿克里也调低了要促成巴以达成"最终地位协议"的乐观目标,转为希望双方达成临时性的"框架协议"。巴以本应在今年4月底前达成框架协议,但双方谈判代表除了划定一些绝不妥协的"红线"外,就是指责克里偏向对方。以色列要求巴勒斯坦承认以色列是一个犹太国家,但以色列在与埃及和约旦签署  相似文献   

3.
根据巴以关于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的原则宣言,巴以和平进程将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第一阶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方实现相互承认,以色列在协议签署后4个月内从加沙地带和杰里科镇撤出军队和行政管理机构,由巴勒斯坦人实现自治;第二阶段,协议签署后9个月内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将在国际机构监督下选举产生一个委员会以取代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行使行政和司法管理权;  相似文献   

4.
近几个月来,埃及首都开罗成了中东外交的一个核心舞台。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数度往来于此,就巴以协议以及阿以和平进程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紧张的谈判。5月4日,在穆巴拉克总统的主持下,阿拉法特和拉宾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巴以签署的这一最后协议意义重大,此中埃及功不可没,它为埃及外交增添了光彩的一笔,也使人们更加注意到了埃及外交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开创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在今年2月召开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会上,巴勒斯坦高层通过了关于终止与以色列经济关系、拒绝承认以色列以及终止与以色列安全合作的决议,以此作为对去年12月美国特朗普政府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反制措施。如果说"拒绝承认以色列"和"终止与以色列安全合作"是巴勒斯坦人在政治和安全上对以色列作出的"姿态",那么"终止与以色列经济关系"则将实实在在地考验巴以之间的社会和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6.
舒梦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23,(24):38-39+42
<正>自2023年10月7日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备受国际舆论关注,冲突已造成近两万人死亡,近200万加沙民众流离失所。11月24日至12月1日,冲突双方以色列和哈马斯短暂停火,尔后以色列重新发起军事行动并将地面行动扩展到加沙南部,导致本轮巴以冲突继续升级。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9月底爆发巴以冲突以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许多机构办公地点遭到以色列的轰炸,一些负责人先后被暗杀。人们在谴责以色列野蛮暴行的同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抵抗组织负责人的打击和杀害为何那样准确?  相似文献   

8.
丁隆 《世界知识》2024,(6):42-44
<正>沙特在本轮巴以冲突中被认为是“缺席的在场者”。长期以来,沙特不仅是最重要的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国家,也是巴勒斯坦事业的主要支持者和赞助者,这使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立场在伊斯兰世界具有风向标意义。外界普遍认为,沙特拟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是本轮巴以冲突的导火索,阻止沙特与以色列建交,  相似文献   

9.
“脱离接触计划”是以色列总理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名称,又被反对派称为“撤退计划”,其核心内容是以色列定于8月15~17日开始分阶段撤出加沙全部21个定居点和西岸四个定居点,将其移交给巴勒斯坦当局控制,从而减少巴以之间的暴力“接触”,避免以色列平民和军人的伤亡。随着“脱离接触计划”实施日期的步步临近,以色列国内和巴勒斯坦各派之间的非正常性“接触”也到了白热化的关头。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巴以问题而言,今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自特朗普政府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驻以色列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以来,巴以冲突掀起了新的高潮。一边是欢欣鼓舞的以色列人,与美国政要喜迎开馆仪式;另一边是愤怒的巴勒斯坦抗议人群,与以色列安全部队爆发血腥冲突。不仅中东,整个世界也为之震荡,支持者有之,漠视者有之,中立者有之,谴责者有之……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于20世纪中期经人为的作用,在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50余年来,以巴冲突一直贯串其中,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回顾战后初期美、、苏对巴勒斯坦地区的争夺、对以色列建国的政策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不难看出,以色列国家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英苏大国争夺的结果,阿拉伯和犹太两民族间的冲突一直被大国所利用。毫疑义,美英苏(现俄罗斯)对巴以之间的长期冲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积极策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黎巴嫩与以色列交界地区频频与以军交火,冲突烈度达近2 0年来之最。不少以色列官员认为,黎巴嫩真主党是以色列外部安全的最切近威胁,该组织一日不除,以色列北部就一日难安。  相似文献   

13.
龚正 《世界知识》2014,(15):42-43
<正>对久经战火的巴以双方来说,这注定又是一个太不平静的夏天。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绑架并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报复性虐杀,巴以局势随之骤然紧张。占据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重操旧业",开始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7月8日,以色列军方对加沙地带发起"护刃行  相似文献   

14.
正自3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边境发动"回归大游行"以来,已有13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约1.2万人受伤。这是2014年7月以色列在加沙开展"护刃行动"以来,巴以之间爆发的最激烈冲突,也是巴勒斯坦方面遭受的最严重伤亡。此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加沙地带与以色列交界地区,但在约旦河西岸的一些地区也爆发了抗议示威和流血冲突。巴方处于最不利、最虚弱的时刻巴以局势的恶化引起国际社会关注。6月1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科威  相似文献   

15.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11,(18):44-45
抗议高物价的游行不断 8月31日,以色列财政部长施泰尼兹表示,巴勒斯坦寻求单方面建国的努力,“比哈马斯带来的威胁还要大,还要危险”。以色列基建部长兰道同一天也强调说,一旦巴勒斯坦单方面致力于由联合国承认其为独立国家,以巴之间签署的所有协定都将成为废纸。  相似文献   

16.
时事概览     
正美国迁馆激化巴以矛盾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正式在耶路撒冷开馆。此举激化了巴以矛盾,给巴以冲突的解决制造了新障碍,也给地区紧张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稳定因素。开馆仪式上,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视频发表致辞称,美国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他宣称,美国仍"致力于促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持久  相似文献   

17.
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标志着巴勒斯坦人乃至阿拉伯民族同犹太民族之间矛盾和对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阿拉伯方面认为“在阿拉伯区域内建立一个异族国家是对阿拉伯人的侵略行为”,要不惜一切进行抵制;而以色列立国伊始就把它的安全建立在扩大疆土、大量吸收犹太移民以实现“大以色列计划”这个战略目标上。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因此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8.
在经过长期酝酿和反复讨论之后,今年2月11日,约旦国王候赛因和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安曼为谋求和平公正解决中东问题达成了一项联合行动方案,亦即约巴协议。协议于2月23日正式公布。它提出了解决中东问题的五点原则:1.遵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以色列撤出1967牛占领的全部阿拉伯领土,以实现全面的和平;2.一旦约旦和巴勒斯坦能够建立约巴国家邦联,在约巴邦联的范围内,巴勒斯坦行使不可剥夺的自决权;3.根据联合国决议的原则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4.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一切方面;5.举行由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与冲突有关的各方参加的国际会议,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的代  相似文献   

19.
<正>【美】《旗帜周刊》2017年2月27日2月15日访美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热情欢迎。在记者会上,特朗普表示巴以和平不限于"两国方案"(指"巴勒斯坦国"和"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和"一国方案"(指建立"多民族单一国家",由以色列政府统治所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他希望找到的是能让巴以均满意且能实现长期和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