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用连续流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红霉素、痢特灵,呋喃啶生产废水的动力学,测定了该废水的活性污泥动力学常数,并提出了用动力学常数设计曝气池的方法。当试验水温为20℃时,求得的动力学常数为: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vmax=1.5d-1;饱和常数 Ks=35.2mg/1,产率 Y=0.368,衰减常数 Kd=0.045d-1, 基质耗氧系数 a’=0.25和内源呼吸耗氧系数 b’=0.d-1。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模型(ASM)是表述废水中各种污染物质与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数学模型。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包括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BSM1模型、ASM-SST模型、ASM-ASS模型、活性污泥2号模型(ASM2)、活性污泥2d模型(ASM2d)、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FCASM3模型等。对这些模型做了评价和比较,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需要在活性污泥法机理、模型参数的确定和相关软件方面开发上多做研究,在水处理工艺设计以及水质监测方面多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用人工污水进行活性污泥法分批式反应器试验,研究BOD、COD和葡萄糖的去除情况,发现有机物的去除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吸取分解过程和再污染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机物去除动力学关系式,并通过试验检证所提出关系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工程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传统活性污泥法转换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制革废水的工程实践、运行工序及运行结果。转换后废水处理能力由700m^3/d提高到1200m^3/d,处理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农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磷农药废水的处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处理效果良好,对进水浓度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出水水质稳定,同时,带有搅拌的SBR法比省去搅拌的SBR法好。  相似文献   

7.
卢翠文 《科技信息》2010,(7):369-369
活性污泥法是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废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等。适合应用活性污泥法的废水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有机物易于微生物分解、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值、合理的营养盐、有毒和抑制性物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 TSU法的工艺运行方式 ;从废水处理动力学的角度比较了TSU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处理效率 ;论证了 TSU法工艺的优点 .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的稳定化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的稳定化技术的要点,并阐述了该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豆类加工废水 ,获得了稳定、高效的处理效果。通过研究曝气时间和进水有机负荷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 ,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根据处理水的排放地点不同 ,确定不同的曝气时间 ,从而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从AAA工艺多年运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运行的最佳工况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能量消耗和提高废水排出质量提出了基于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模型.采用ASM1模型来模拟生物反应.对于仅有一个生物反应器的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操作费用降低了约1/3,并且出口处的TSS、COD和BOD全部满足环境标准,然而由于处理系统不包括硝化和反硝化,TKN未满足出口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用于焦化废水处理的好氧颗粒活性污泥和传统普通活性污泥的同步培养及其对COD和NH3-N的脱除特性比较。设置反应器1(R1)和反应器2(R2)两个平行装置,R1用作普通活性污泥的培养,R2用作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两者均采用普通好氧曝气并以相同的进水在好氧厌氧交替工艺下同步运行,R2在出水前加5 min曝气和5 min沉淀。R2内培养出好氧颗粒活性污泥,颗粒直径0.5~2 mm,含水率为95%,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3101~6203 mg/L,污泥沉降指数(SVI)为100.5~128.7 mL/g。经对COD质量浓度380~1 200 mg/L和NH3-N质量浓度63.7~134.4 mg/L的焦化废水处理,COD和NH3-N同时去除率达到80%以上,优于R1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模型进水COD组分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污泥模型自推出以来就在欧美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实现对活性污泥处理过程的准确模拟,需要提供包括COD组分在内的详细的水质特性参数.传统的COD指标因不能区分废水中的含碳有机物而需要进行进一步划分.为此,介绍了活性污泥模型对进水COD组分的划分,分析了这些组分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回顾了每个COD组分的测定方法,评价了这些测定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进水COD组分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测定方法的规范化、标准化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以庆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高负荷活性污泥工艺中试为例,根据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和颗粒性有机物去除的程度和机理不同,通过大量试验数据的回归拟合,提出了计算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曝气量的经验公式,此公式可为今后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的工程设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过程MISO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误差反向传递 ( BP)神经网络模拟了活性污泥过程 ,发现使用多输入多输出 ( MIMO)神经网络来模拟活性污泥过程变量间关系时 ,线性部分误差较小 ,非线性部分误差较大 ;但若用数个多输入单输出 ( MISO)神经网络的组合来模拟时 ,则对活性污泥过程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均能很好模拟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活性污泥好氧/厌氧合成聚-3-羟基丁酸酯@林东恩$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张逸传$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郭世骚$华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0@沈家瑞$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