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已经开始对一种新型多工作方式雷达进行一系列飞行试验。这种雷达可应用于包括达索公司的狂风/ACF战斗机计划在内的欧洲下一代战斗机。 这种雷达作为RACAAS空战和地面攻  相似文献   

2.
欧洲一些国家的雷达制造厂商正在准备研制一种更符合未来战争需要、能够快速移动的战术防空雷达。同时 ,预计与中程防空系统配套使用的并具有高机动性的 3-D防空搜索雷达 ,也将会有越来越广泛的市场。空中威胁的种类日益增多 ,这使得扩展型防空和战区导弹防御结合起来 ,形成了新一代的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将主要采用主动相控阵雷达技术 ,来代替目前正在使用的平面阵列设计。在近年的一些军事冲突中 ,反映出按传统方式配置的一体化防空系统的薄弱之处 ,这是由于它们本身不便于移动而造成的。微波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分布指挥、控制、通…  相似文献   

3.
当今高技术已体现在国家经济与军事实力上,且视为关系国家兴衰存亡之大事。本文从全球高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叙述了世界高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了世界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了美国、日本、欧洲、原苏联及亚洲地区优势、发展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方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宽带雷达的相对带宽极大 ,波长变化范围大 ,带内系统特性也会随波长发生变化 ,常规雷达方程已不再适于超宽带雷达。从超宽带雷达天线、UHF/VHF波段接收机噪声温度以及最小可检测的信噪比三个方面研究了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方程。修正了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方程 ,消除了雷达方程中波长因子的影响 ,为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由于超高功率、高距离分辨力(2.5英尺)COBRA DANE(丹麦眼镜蛇)雷达的部署和运行;两部全固态、高功率、大型超高频PAVE PAWS雷达的部署和运行;“爱国者”地空导弹多功能雷达的研制成功——已被批准投入生产;有限扫描精密着陆雷达(AN/TPN-25和AN/GPN-22)的研制和  相似文献   

6.
根据俄罗斯国家武器计划,俄罗斯NPP Radar MMS公司正在研制几种新型导引头。俄罗斯国家武器计划的目的是研制适合今后10年需要的武器系统。Radar MMS公司参加了该计划的导弹制导项目,包括研制采用主动相控阵天线的新一代雷达导引头和采用相控阵天线的微型毫米波雷达导引头以及研制双波段的制导系统。目前已知的计划包括集成红外传感器和宽带被动雷达的主动雷达导引头。Radar MMS公司还对其现有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进行了改进,包括:Kh-35 M改进型导弹(也称作Kh-37)的ARGS-35 M导引头、Kh-31AM改进型导弹及其出口型Kh-31AME的ARGS-…  相似文献   

7.
雷达模拟器的目标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莉 《系统仿真学报》2000,12(3):266-269
雷达模拟器是国家预研项目———舰船自动避碰系统的陆上仿真设备之一 ,负责模拟舰船在海上航行时的雷达功能 ,搜索海上目标 ,定时给出自船和海上目标的信息。本文首先介绍了雷达模拟器的用处和功能 ,随后探讨了目标处理所用到的数学公式和数据结构 ,介绍了雷达模拟器的前台、后台任务及其实现 ,并给出了算法描述。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了不同距离高分辨宽带雷达信号波形的回波模型。针对其中的调频步进距离高分辨雷达信号这一特殊信号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ADSP2106X的雷达视频信号模拟器。该模拟器能够实时模拟调频步进宽带单脉冲雷达三通道I、Q信号,并具有角支路闭环功能,已成功地应用于某雷达系统的测试和调试中。  相似文献   

9.
近十几年来,雷达信号检测的理论和实践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号检测已成为雷达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常,因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中能处理的目标总数总是有限的,所以要求雷达信号检测能保持虚警概率恒定(CFAR),这样的检测器称为恒虚警检测器。为了获得这些检测器的检测性能,用  相似文献   

10.
到1993年,美国空军的陆基战术雷达将不易被反辐射导弹攻击所摧毁。 当所有65套AN/TPS-43E防空雷达都改装成AN/TPS-75型雷达的时候,实际上是降低了雷达的副瓣辐射。 改进的装置已安装在一些AN/TPS-43E雷达上,以便将它们改装成AN/TPS-75  相似文献   

11.
早在三十年代中期,几乎同时在世界好几个国家中独立地发明了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由于其特殊用途而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之后的几十年中,雷达不论在性能上还是在应用方面都变得非常成熟,成为独立的专业。本文将对现代雷达发展五十年的要点作一简明的历史回顾,随后提出当今引人注意的动向,最后给出29幅八十年代雷达的外貌图。  相似文献   

12.
极化雷达的发展动态与极化信息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极化雷达及极化信息应用研究已成为国际雷达系统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在总结了国内外极化雷达的研究和研制现状之后 ,结合我们的基础研究成果 ,指出了极化技术在抗干扰、反隐身、反低空突防和提高目标识别的可靠性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初步思想。最后分析了理论和技术上的难点及努力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极化雷达的军事应用广泛 ,它必将成为当今雷达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3.
防空雷达中的目标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雷达技术从其诞生至今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并且被证明是对空中目标检测、测距和跟踪最强有力的工具。然而,与雷达同时出现的目标识别问题,至今仍没有满意的答案。本文简要回顾了雷达目标识别的历史,讨论了与防空武器系统密切相关、也是目前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几种目标识别技术,包括动态目标的回波起伏和调制谱特性,高分辨力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目标的极化特征及其识别技术,目标谐振响应与超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雷达在军事应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赞誉它是“千里眼”。在作战中,如果没有雷达,就象人没有眼睛,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即使有先进的武器,也难以奏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雷达技术发展迅速,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项较完善的技术,但它是一项充满活力的技术,仍在继续发展着。雷达技术的发展与各种武器系统、电子设备密切相关。2000年的作战环境异常复杂,电磁信号极为密集,因此雷达技术将向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近东和马岛局部战争的经验,还是科技文献和专利的分析,均表明反雷达识别技术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反雷达识别技术方法的分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近来,轻小型弹载和直升飞机载雷达在制导、地面监视和辅助使用方面的应用已经大大地增长。在这些应用中倾向于采用毫米波雷达系统以达到高天线增益和窄波束宽度的特定要求。毫米波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体元件的进展,已满足了研制这些雷达的需要。为了使这些雷达的结构设计最佳化,需要进行硬目标和背景杂波反射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研究,用以研制目标探测和识别用的特殊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一种方法,它利用乔治亚工学院研制的一种现代雷达进行上述所需的研究。这种雷达是现代工艺水平的、固态的、齐备的、便携的、相干的、频率捷变的、双极化的、极化捷变的K_a波段测量雷达。本文结合各种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就雷达的各种工作方式对这种雷达作了全面的介绍。同时,通过对目标识别的适当算法的典型分析,也介绍了硬目标和背景杂波的某些初始数据。  相似文献   

17.
某型火控雷达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型雷达号手训练仿真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训练仿真系统。给出了该仿真系统的回波信号仿真模型,提出了实现方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产生雷达回波数据,并解决了目标的实时生成、控制及显示等关键问题。系统完整实现了对某型雷达的功能模拟和操作训练,目前已被应用于实时训练,解决了训练难题。  相似文献   

18.
毫米波(MMW)技术对诸如雷达、武器制导、卫星通讯、电子战和保密通讯等防务应用日趋重要。与频率较低的微波相比,它具有带宽宽、雷达空间分辨力高、截获/干扰概率低及天线与设备体积小等优点。 如果国家标准局(NBS)提供的国家测量参考标准不足以支持现代毫米波测量,则国防部和防务承包商就不能校准仪器和精确测量部件参数及系统性能,两个不同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相控阵雷达系统分布式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先进的分布式仿真平台进行相控阵雷达的建模仿真,已成为目前雷达仿真的必然趋势。在研究了相控阵雷达系统相干视频信号仿真以及高层体系结构(HLA)时间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LA/RTI的分布式仿真中相控阵雷达仿真方法,并对雷达系统的时间推进进行了改进,最后给出了改进前后的仿真运行时间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0.
雷达目标识别中的BP神经网络算法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雷达目标信号的复杂性和实用雷达目标识别系统所应具备的稳健性、扩展性及通用性等要求,提出多种简单有效的BP神经网络算法改进。通过平衡训练样本数量、动态重置初始权值、评定网络规模等措施,解决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受初始样本分布影响大等缺陷,提高了识别算法的稳健性和泛化能力。结果已成功应用到不同型号雷达上的多套目标识别系统中。大量试验和长期使用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