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文[14]报导了自上海郊区青菜上分离的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MV);同年,徐来升等从崇明大白菜上分离出芜菁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株——崇明分离株(T_PMV_(c.m.))(另文讨论);不久,郑礼等又在同种大白菜上分离得芜菁花叶病毒另一分离株——Y_(12)株(T_PMV-Y_(12)).这两个T_PMV分离株虽分离自同一种寄主,但寄主范围和症状却有很大差异,它们代表了T_PMV毒株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发生的芜菁花叶病毒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新疆感染病毒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分离到一株线状病毒,该病毒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经汁液传播侵染属于9科的25种草本植物;该病毒可经桃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染病组织粗汁液和提纯病毒制备物在SDS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中与芜菁花叶病毒抗血清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该病毒的病毒粒子为长约750 nm的线形病毒粒子;以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了该病毒,纯化病毒的A260/A280为1.26;用提纯病毒制备了ELISA试验所用效价为1∶106的抗血清,证明该病毒株应属于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3.
从福建平潭潮间带周边海域采集7种海鱼,选择了6种分离培养基,获得海洋共附生细菌191株,通过叶碟法进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增殖的菌株活性筛选,其中36株海洋细菌抑制率大于60%,其浓度为1 mg/mL的粗提物抗TMV增殖的活性都能达到38%以上,抑制率超过60%有8株。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芜菁花叶病毒(T_PMV)发现于1921年,但其研究进展甚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该病毒在分离纯化过程中极易集聚,得率低,病毒本身很不稳定.到七十年代,仍未找到圆满解决芜菁花叶病毒在纯化过程中颗粒间极易发生的集聚现象和提高得率的有效方法.尽管如此,国外仍有一些关于芜菁花叶病毒衣壳蛋白亚基的氨基酸组分和核酸碱基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Ribgrass Mosaic Virus 简称RMV)是危害上海郊区蔬菜较普遍的病毒之一.本文简要报导关于电子显微镜观察RMV与其相应免疫球蛋白反应后的形态. 材料和方法1.RMV(上海分离物,下同)抗原的纯化:将感染RMV的青菜病叶捣碎后,用正丁  相似文献   

6.
从福建平潭潮间带周边海域采集7种海鱼,选择了6种分离培养基,获得海洋共附生细菌191株,通过叶碟法进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增殖的菌株活性筛选,其中36株海洋细菌抑制率大于60%,其浓度为1 mg/mL的粗提物抗TMV增殖的活性都能达到38%以上,抑制率超过60%有8株。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胶体金标记技术,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和SQUID磁学定量测定技术建立起烟草花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开发出用于定性检测的TMV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及用于定量检测的TMV纳米磁珠快速检测试纸,其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 ng/mL和0.1 ng/mL.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是作为烟草育苗中各种TMV无症和有症烟株现场筛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sh)是从上海郊区的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上分离鉴定的,以提纯的病毒为材料,SDS-酚法纯化的基因组RNA作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克服了该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P),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外壳蛋白基因全长474个碱基,编码157个氨基酸,将CP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His-C中,转化E.coli Top10后,诱导表达,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呈-特异性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表达产物与RMVsh抗血清呈阳性反应,RMVsh 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烟草花叶病毒属中其他能侵染十字花科作物的成员相比,同源率分别为83.5%-98.9%和87.9%-99.4%,并讨论了RMVsh的分类地位为烟草花叶病毒属侵染十字花科植物2个亚组中的第一亚组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1990~1992年,从石河子、昌吉、阜康、乌鲁木齐及哈密等地采集了不同症状的辣椒病毒病标样75份。通过指示植物3次单斑分离,纯化后获8个病毒分离物,编号分别为P—91—5、P—91—7、P—91—8、P—91—10、P—89—2、P—89—27、P—90—3及P—90—4。上述分离物经病毒的寄生范围、鉴别寄主反应、传毒介体及传播方式、体外稳定性、电镜粒体观察、血清学反应及理化性质的测定,鉴定出6种病毒:黄瓜花叶病毒(CMV)占28%、烟草花叶病毒(TMV)占24.7%、蚕豆萎蔫病毒(BBWV)占5.0%、马铃薯X病毒(PVX)占4.3%、马铃薯Y病毒(PVY)占2.7%、烟草花叶病毒组一新成员病毒(暂定为C_aMV)占21.3%。还有两种未知病毒分别占13.2%及3%。研究表明,在北疆地区辣椒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是CMV、TMV及C_aMV,但对辣椒危害性最大的是TMV及BBWV,导致辣椒萎蔫、坏死及顶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吡唑和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对已合成的16个N-(1,4-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分别进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治疗活性,其中化合物TM-1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TMV和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1.75%和41.25%;化合物TM-13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5.72%,比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8.72%略低,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通过半叶枯斑法测定了不同柱层析馏分的抗TMV活性。【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mg·m L-1时 ,馏分Fr1,Fr5,Fr6和Fr7对TMV有较强的钝化作用,抑制率在74.46%~83.09%之间;馏分Fr3对TMV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保护作用最强,对TMV的抑制率为81.63%;馏分Fr5,Fr6和Fr7对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1.61%,89.47%和78.5%;各馏分对TMV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均低于40%。【结论】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各馏分均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活性跟踪其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了分离,以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为供试病毒,通过半叶枯斑法测定了不同柱层析馏分的抗TMV活性。【结果】当质量浓度为1mg·mL-1时,馏分Fr1,Fr5,Fr6和Fr7对TMV有较强的钝化作用,抑制率在74.46%~83.09%之间;馏分Fr3对TMV枯斑寄主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的保护作用最强,对TMV的抑制率为81.63%;馏分Fr5,Fr6和Fr7对T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1.61%,89.47%和78.5%;各馏分对TMV的治疗作用相对较弱,抑制率均低于40%。【结论】臭椿种子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各馏分均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为进一步活性跟踪其中的抗病毒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83年9月,从新疆石河子豇豆病毒病植株上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物Cp—1。汁液摩擦接种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可以侵染三种豆科植物和二种藜科植物。在豇豆上引起系统花叶,叶片皱缩,下卷并有疱疹等症状;在绿豆上表现为局部病斑。体外抗性测定,失毒温度为55—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天。Cp—1汁液易摩擦接种,桃蚜、棉黑蚜均可传毒,可通过种子传毒,种传率为10.6%。病毒粒体线条状,大小为12—5×700—750纤米。病株叶片细胞内有风轮状内含体。该分离物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的抗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根据以上性状,分离物Cp—1属于马铃薯y病毒组的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各地采取21个标样,经血清学和寄主范围测定,有13个标样属该病毒,约占62%。说明豇豆蚜传花叶病毒在新疆种植的豇豆上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弄清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的传毒规律.试验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连续3a以不同接种方式对健康烟株进行TMV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烟草普通花叶病不通过烟叶气孔传毒,而是通过微伤口、大伤口和叶面与叶面接触渠道传播病毒,而且病毒人口离生长中心越近,病毒传播表现的速度更快,病毒的潜伏期为15~30 d,且在接种30~45d内,烟叶的发病率有一高峰值;烟草普通花叶病毒在烟株的幼嫩叶片上更易传播,症状表现在接种以上的叶片上,带病症的老叶片随着烟株的生长,症状会慢慢消失;在20~35℃的范围内,高温高湿有利于病毒的侵染和症状的表现.杜绝烟草幼嫩叶片摩擦伤口和TMV接触,是防治烟株上TMV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对烟草花叶病毒 TMV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 1, 7-二 (取代苯基 )二乙撑三胺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 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其中化合物 (2)的活性最高,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抑制百分率达到 55% .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集蒲公英的根际土壤,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出单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等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四株蒲公英根际微生物,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为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  相似文献   

17.
1983—1984牟在石河子地区采集了具有花叶、皱缩和矮化的病毒标样23个.其中以84—01为代表的19个标样,病毒粒体形态杆状,长约312nm左右。可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和普通烟(三生品种),诱导花叶症。局部侵染心叶烟、普通烟(珊(王西)品种),蔓陀罗和苋色藜诱导局部坏死斑。很容易通过摩擦接种,但不能蚜传。致死温度95℃、10分钟,稀释限点10~(-7),体外存活期达5个月以上,并与TMV抗血清产生明显的沉淀线。根据这些特性,确认这类样品的毒源为烟草花叶病毒(TMV)。另一类以83—01为代表的四个样品病毒粒体为球状,大小28nm。可以系统侵染辣椒、番茄、心叶烟、普通烟、蔓陀罗、西葫芦、甜瓜和黄瓜,局部侵染蚕豆、苋色藜。可通过摩擦接种,也可通过桃蚜传毒,与黄瓜花叶病毒产生明显的沉淀线,证明这类标样的毒源为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在田间流行以TMV为主,CMV则较少。八月份以后CMV发病率有所增加。田间还存在不少TMV与CMV混合侵染的病株。实验还证实TMV可以通过辣椒种子、病株残体及带病残体的土壤带毒,成为来年初侵染毒源。通过10%磷酸钠处理种子及用75℃干热处理种子24小时,可以使辣椒种子脱毒,对种子发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报道一种较为简易的免疫亲和层析技术,从兔杂交瘤培养上清中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先用过碘酸钠活化层析柱填料Sepharose4B,然后加入碱性碳酸钠缓冲液与羊抗兔IgG于4℃偶联过夜,冲洗后加硼氢化钠使偶联稳定,经1%BSA-PBS溶液封闭,冲洗后即得到免疫亲和层析柱。将兔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杂交瘤细胞2E2和3C6的培养上清加入亲和柱中,37℃下吸附1h,冲洗后用pH3稀盐酸溶液洗脱,洗脱液用Tris溶液调至pH中性,供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实验。洗脱液中存在分子量约为60000与52000的二条蛋白条带。Westernblot结果显示,纯化抗体对纯化TMV样品,以及TMV侵染的烟草病叶中的TMV都具有非常好的识别能力。利用所报道的免疫亲和层析技术,从兔杂交瘤培养上清中成功分离纯化到兔抗TMV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转基因香料烟PK-873自1989年进入大田试验以来,各种重要农业性状的系统化研究,发现该品种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性能突出,遗传稳定性好,且栽培管理和晾制过程简单易行,宜在我国东北、华北和黄淮平原种植。在辽宁丹东自然条件下该品种田间发病率一般低于千分之一。人工接种TMV(0.5μg/mL)40d后,发病率一般不足20%。烟草总公司组织的评吸试验证明PK-873的质地优于国内主要香料烟品种(沙姆逊和泰国一号)。  相似文献   

20.
芜菁花叶病毒四川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3个蔬菜基地感病的甘蓝、花菜、萝卜、叶芥菜分离到芜菁花叶病毒6个分离物.利用 RT-PCR克隆了这6个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CP), 测定了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分析. 结果表明,6个分离物的 CP基因均为864个碱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达 97.0%~100%;它们与 world-B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达 92.1%~100%;与 basal-B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低,仅 87.6%~90.2%. 基于 TuMV的 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分子进化树显示,TuMV分离物可分为4组,本研究所分离到的6个 TuMV四川分离物属于第四组,即 world-B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