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华丽羽王龙是已知的、唯一带羽毛的大型暴龙。同时,它也是目前发现的个体最大、羽毛最长的恐龙。"发现"中华龙鸟"众多周知,身覆羽毛是鸟类共有的一个特征。自从1861年,第一枚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了最古老的羽毛的样子,也让科学界相信远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鸟类的踪影。其实,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身上长有羽毛的动物不仅只有鸟类。1996年,中国辽宁省西部距今约1.2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重要的化石——一只鸡一般大小的恐龙,在这只小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有一座地质部所属的地质博物馆是我国规模较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可称是第一流的地质博物馆.早在一九一六年,在现在的地质博物馆近旁的兵马司胡同里,就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地质矿产陈列室.现在这座博物馆是解放后于一九五九年建成的.全馆分矿产资源、地球史、地层古生物、中国矿床、矿物岩石等五个展室.共陈列了各种珍贵矿物、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图表模型近万件,全面、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地质学的各方面知识,内容丰富,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3.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3,(12):20-22
中国黑淘金客用AK47扫射这是一个由中国同乡组成的"封闭王国",与加纳政府正面对抗。连日来,"加纳排华"、"中国打工仔遭枪击棒杀"乃至"整个加纳开始进行反华屠杀"等惊天信息不胫而走,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怎么了"、"外交部和使领馆在哪里"等激愤之语。但只要冷静查看就会发现,这类信息虽然铺天盖地,但来源却相对单一,即都来自"中国打工仔"一方,且许多线索存在模糊之处。加纳是否真出现了排华事件?  相似文献   

4.
1941年初,奥威尔与中国作家萧乾相识,对其一向关心的中国抗战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在其"战前事件日记"及"战时日记"均有所表现。以《奥威尔日记》为中心,通过详尽梳理奥威尔有关中国抗战的记录,可以发现,奥威尔对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极为关注。他不仅对中国抗战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并对其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的地位、作用也以予了充分肯定,体现了奥威尔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哈尔德·马斯博士是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常驻中国记者,在华十余年,全面客观地报道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积极促进中德交流,曾采访过包括前总理朱镕基在内的多位政府高层及社会著名人士,见证了1997年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他的文章在德国和其他德语国家拥有众多读者。和其他3万多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洋雇员有所不同,德国人哈尔德·马斯博士的工作时间不那么朝九晚五,白领这个称呼可能也不适合他。因为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穿得比较休闲,最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是德国  相似文献   

6.
这是第二次见到杨光博士,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对自己的技术充满信心的人.杨博士踌躇满志的说:"在木材胶粘剂的核心技术创新领域,中国作为世界人造板的制造大国必须走在世界前面.如果中国的胶粘剂核心技术拿不下来,就是没尽到自己的责任."这是何等的胸怀啊……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2,(13):8
正事件6月24日,在航天员的手动操控下,中国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同日,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7020米的深度。连日来,外国媒体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和诸多评价。媒体观点韩国《朝鲜日报》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作为科技强国的坚实力量。韩国海洋研究院博士李版默表示:"具备海底勘探功能的载人科学潜水器下潜至海底7000米深度,尚属世界首次。这意味着中国的海洋勘探技术已经与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世界先进水平齐肩。"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9,(2)
本文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博士1998年6月初在国家计委举办的"迈向2020年的中国"国际研讨会和国家计委几次会议上所作的演讲的摘要。早在80年代初,托夫勒就预见了信息时代——第三次浪潮的到来。这次应邀来华,他不仅发展了原有的见解,而且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中国如何迎接这一世界性挑战,搞好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江晓原教授一心想研究古典文学,却"误打误撞",撞到了科学史研究的道路上,成为中国科学院席泽宗院士的第一个研究生,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博士.他是科学史专家,却一直关注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文化,走在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边界上.按他的说法,他的所为是"听从内心的呼唤".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专题片拍摄具有"信息美、艺术美"两大特性.文中通过对新闻、专题片拍摄的画面取景、现场结构,以及对整个事件发生过程拍摄技巧的运用、周边背景音响,达到新闻的时效、生动、真实以身临其境,实现建立主体空间,用视觉、音响效果表达真实及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11.
艾仁贵 《世界知识》2012,(20):56-57
公元1605年,在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作为中西交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不仅开创了中国化的传教方式,而且将大量的西方先进科技引入中国,这些贡献的共同之处都是将西方的事物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利玛窦也将中国的事物介绍至西方,其突出表现即首次"发现"了中国犹太人.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正是他的发现,改变了中国没有犹太人的习惯认识,自此以后,西方传教士纷纷参与到开封犹太人的历史发展之中,见证甚至几乎左右了开封犹太社团走向衰落消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1999,(5)
今天,在举世欢呼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光明时,我们不妨掀开科学那辉煌的面纱,看看在它后面曾凝聚着多少苦涩和遗憾。其中,科学家作伪事件是不可回避的一种败笔。虽然科学本应以求实求真为宗旨,但科学界一直在发生违背这一宗旨的事件,而这些事件值得我们深思。科学史上的"皇帝的新衣"——N射线闹剧继伦琴发现 X 射线后,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 N射线。法国科学院公布了这一"惊人发现"之后,兴起了一段研究 N 射线热潮,仅法国科学院院刊在1904年上半年就发表了54篇有关 N 射线的论文,这些论文介绍 N 射线可以穿透纸、木头、薄铁、石英等这些光  相似文献   

13.
蚁人     
<正>前工程师斯科特(保罗·路德Paul Rudd饰)由于劫富济贫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他为了争取看望女儿的权利又走上了盗窃之路。没想到一次意外的偷盗事件让他成为了新一代"蚁人",老蚁人汉克·皮姆博士(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饰)成为了他的导师,可皮姆博士的女儿霍普(伊万杰琳·莉莉Evangeline Lilly饰)却并不看好他。  相似文献   

14.
<正>据美国《世界新闻周刊》披露:1995年,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公布了他的惊人发现,声称他在观察火星时,竟意外地看到有4架"二战"时期失踪的美国轰炸机在火星空域编队飞行。而在此"发现"公布前的1987年,前苏联也曾公布"卫星扫瞄"发现有一架"二战"时期的美国老式轰炸机停在月球背面的陨石坑里,从卫星传真照片上可以清晰地辩认出机上的美军军徽标志。这两起闻所未闻的离奇发现,使得科学界为其绞尽脑汁,大伤脑筋。也引起社会公众议论纷纷,一片哗然。美国官方拒绝作出评论,瑞典的权威科学家威尔海姆·格莱德博士则认为:路丁博士在火  相似文献   

15.
曹顺庆教授是我国第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他在古代文论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跨异质文化比较诗学研究、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天文学是一门发现型的学科。2017年天文发现和研究进展目不暇接,一些新的大型观测设备开始运行。从研究进展和天文仪器2个方面遴选了9项具有代表性的天文发现和事件。盘点了引力波、系外行星、最奇特的反复爆发超新星、暗物质卫星公布首个物理结果和第一个系外天体"奥陌陌"发现等研究进展,在天文仪器方面包括了视界面望远镜进行黑洞成像观测、中国HXMT"慧眼"卫星成功发射、"卡西尼号"探测器毁落及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基本完成功能性调试。随着这些新设备的正常运行,期待2018年得到更多更有趣的发现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他撰写的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为世界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传统与成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李约瑟博士提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西欧,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的欧洲诞生呢?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问题",也有称之为"李约瑟之谜"或"李约瑟难题的。  相似文献   

18.
正胡氏贵州龙生存于距今2.37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它是我国最早发现、研究、定名的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化石,也是原始鳍龙类在亚洲的首次发现。它对脊椎动物,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的演化及古地理分布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胡承志发现贵州龙195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胡承志先生在贵州省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的浪幕山上采集到第一件被当地老百姓叫做"四脚蛇"的小型海生爬行动物化石;随后,贵州省博物馆曹泽田研究员受中国科学院古脊  相似文献   

19.
2012年3月27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在北京为中国艺术家崔自默博士颁发"文化艺术特别成就奖"。IOV副主席、中国区主席陈平女士表示,之所以授予崔自默先生这个奖项,正是因为他多年来在自己艺术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发展,同时还担当起了一个艺术家、一个社会知名人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对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传播。他的成就不仅仅停留在他的艺术领域,还涉及到了教育、哲学、文化以及社会科学领域,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也把传统的文化精髓延续到了现代的艺术创作中,并亲自参与了大量的保护工作,以及探索与实践工作,为现代青少年起到了典范作用。对于这次获奖,崔自默博士表示:"生活而艺术、传统而现代、民族而国际,这个道理,适用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民族也不例外。鲜活的艺术扎根于民间。我一直主张‘走近大众’的理念。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就应该无私担负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我期望能与更多有识之士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保护、研究与发展贡献力量。"新华网——新华访谈在2012年6月12日就艺术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对崔自默博士和陈平女士做了专访,现将访谈内容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1日,Science杂志刊登长篇报道,较为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学者争夺布尼亚病毒发现权归属而被《柳叶刀》退稿事件。最近,Science、Nature等知名刊物对中国报道不断,比如肖传国与方舟子事件、中国学术论文抄袭严重、中国科研"潜规则"等问题,使得中国科学家此前就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