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环巢湖地区发展模式及实施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环境污染及城镇扩张的影响,我国一些特大型湖泊正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为此,文章以巢湖为例,阐述其历史演变、环境现状及趋势分析,提出环巢湖地区发展的模式,并系统提出环巢湖地区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的相应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古镇旅游资源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运用区域共生思想﹐探讨古镇旅游如何通过与区域关联要素的协同发展以突破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按照古镇与城市的空间关系把古镇划分为城区型、近郊型和偏远乡村型3种类型﹐进而根据各类型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条件及驱动力等方面的差异﹐提炼出3种基于区域共生的古镇旅游发展驱动模式﹐即城市居民游憩需求驱动下的"古镇—城市"共生模式、旅游热点(线)带动下的"古镇(村)—景区"共生模式和旅游良性竞合下的"古镇(村)—古镇(村)"共生模式,然后探究各类型古镇与区域的共生特征、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和驱动策略。以重庆1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区域特征、区域格局分析,分成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渝东北、渝东南等3种空间类型,从区域共生视角分别深入探讨了各类古镇旅游驱动发展对策。研究表明﹐古镇旅游要突破自身局限性﹐必须根据区域内城市发展水平、旅游资源品位及与其它古镇关系等关联条件﹐选择适宜的依附式和差异性发展方式﹐促使其有机地融入区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寻求古镇与城市、知名景区、其它古镇之间的联动互促,以谋求借势发展和区域旅游格局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与所在城市形成“城校共生”模式具有必然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探究“城校共生”模式下地方高校如何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地方高校在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畅通“城校共生”战略融合机制、秉持“城校共生”文化和合理念、优化“城校共生”结构契合布局、健全“城校共生”利益整合体系、改进“城校共生”治理联合方式、打造“城校共生”服务结合模式,为地方高校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互惠共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联动是旅游业扩大影响、增强活力的必然选择.“大武汉”城市圈是武汉及周边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基于武汉环城游憩带乡村游产品发展的角度,分别从区位、客源市场、经济环境、交通环境、空间布局和政策环境六个主要影响因素来考察“大武汉城市圈”游憩产品的联动反应,旨在更好地探讨“大武汉城市圈”游憩产品的未来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分析——以枣庄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居民以城市周围为目的的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状况,选取枣庄5区1市49处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旅游活动性质将旅游地分为5种类型.因枣庄组群城市特征选取枣庄汽车总站和滕州火车站为中心,分别对49处旅游地数据进行城市中心距离、回转半径法与空间分布曲线等旅游计量地理研究,从而得出枣庄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特征.提出了枣庄环城游憩带的"一轴一廊,两翼辉映"的环城市游憩空间格局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对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作为城市游憩空间的组成部分,环城市旅游度假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化之间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在对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正反两面阐述了城市化对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影响,最后,笔者提出了对发展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中国一些城市化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逐步出现了多区域组团发展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城市进入多元化的发展,居民对于城市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文化多个方面.正在兴起的"全域城市化"的趋势也为打破"城乡二元割裂"及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带来了契机.阐述了游憩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在人居环境的视野下研究了游憩系统的游憩空间的构筑因素和研究模式,提出对未来城市化的游憩系统建立的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揭示山地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构建的特殊性及其对相邻县域旅游产业的影响机制,以便对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运用文献归纳法对国内外环城游憩带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结合山地城市的特点,总结出重庆市环城游憩带构建的特殊性;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揭示县域旅游产业系统与环城游憩带的作用面,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乡村性"与"生态性"是环城游憩带的主要特点,交通是否便捷是影响环城游憩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重庆市主城周边区县必须加强"乡村性"与"生态性"的营造,健全旅游交通体系,培育游客良好的"地方感",才能构成重庆环城游憩带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游憩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居民假日出游的热点区域。该文运用平均城市中心距离法、回转半径法、空间离散指数法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南宁市57处游憩地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游憩地距城市中心距离差异、分布空间的离散程度以及分布随距离的衰减程度,总结南宁市各类型游憩地空间分布不同的特征。得出随着距离增加,周边游憩地总数量随之减少。南宁市游憩地类型以自然观光型和人文观光型为主,其中,自然观光型游憩地空间分布呈近城和远城双集聚的形态,具有"双峰"现象,娱乐休闲型和度假休闲型两类游憩地数量比较少,在周边县分布相对缺乏。最后,基于相关分析结果,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郊区为例,通过1995—2015年空间游憩节点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分类,运用平均城市中心距离和空间离散指数、回转半径和空间分布曲线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研究大城市郊区游憩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1)20年间南京郊区游憩节点数量增长显著,人工娱乐类游憩资源的大力开发使得南京主城周边的江宁区游憩空间明显增大;(2)南京郊区游憩节点的空间分布受城市中心引力约束趋于增强,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特征,其中自然景观类为资源主导的近城分散型,历史古迹、人工娱乐和休闲度假类节点分别表现为远城分散型、近城分散型和远城集中型空间分布特征;(3)南京郊区游憩节点数量随着距离的增加呈波浪式递减,期间有明显回升,游憩节点分布密度在20 km范围内最高,各类游憩节点分布密度随距离变化差异较大;(4)郊区游憩空间演化过程表现为"点—轴—面"扩张、"大聚集、大分散"的空间演化规律,各类游憩空间演化特征相异.  相似文献   

11.
十堰市城郊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是城市居民放松休闲的理想场所。建设城郊生态游憩带既能完善城市游憩功能,又能推动十堰市旅游业合理健康的发展。通过对十堰市建设城郊生态游憩带的作用和优势条件进行分析,指出其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堰市城郊生态游憩带开发的原则、模式和功能分区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Potential for Wetland Restoration in the Drawdown Zone of Hanfeng La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重庆开县因为三峡水库蓄水形成了汉丰湖。这个人工湖泊由一个调节坝将其与三峡水库划分开。汉丰湖消落带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这个湖位于开县新县城旁,并且临近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主要讨论了汉丰湖消落带的管理设想,特别关注生态设计原则和人工湿地。考虑到湖泊的自然独特性,消落带的管理需要开展探索性实验。考虑到邻近以观鸟为主要目的之一的保护区,消落带的管理必须基于生态系统设计。考虑到邻近开县新城,基于社区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流域面上和湖岸两个尺度的生态系统环境问题需要被纳入管理内容。就消落带自身而言,可以认为生态设计应该以实现湖岸稳定、改善水质、湿地生产、保护多样性、科学教育、食物提供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目标为主。可以通过基于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提供对湿地价值的认识程度。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会被广泛传播并且会促进开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1-1
兰州新区行政区划范围面积806平方公里,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其总体规划为"两带一轴"。东部产业发展带主要为石化产业片区、新材料  相似文献   

14.
范晓惠 《安徽科技》2006,(11):26-27
本文根据巢湖东半湖2001~2005年间6个采样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巢湖东半湖的水质现状和"十五"期间水质的变化趋势,以及水体生物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李晓明 《安徽科技》1998,(7):16-16,18
巢湖是我国五大天然淡水湖泊之一,流域面积为14203平方公里,正常水位5.60米(黄海标高,下同)的湖容积约为14亿立方米,是沿湖周围合肥、巢湖2市及肥东、肥西、庐江、舒城4县工农业生产及城乡居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但根据《199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在被评价的11个湖泊中,巢湖水污染情况最为严重,其单位水体受纳污水量居全国首位。1996年其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值分别为3.76毫克/升和 0.302毫克/升,比1990年分别上升6.2%和15.7%,致使巢湖水富营养化十分严重。每年夏季蓝藻疯长,沿湖居民数日甚至整月不得不饮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区域城市旅游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共生理论及定量定性综合分析方法,从旅游能级、对外关联度、中心职能强度及外向功能强度等4个方面对广西14个地级城市的旅游共生关系进行研究,并进行相关测度评价.结果表明,在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等级划分中,桂林市和南宁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百色市、崇左市、北海市、柳州市、河池市为二级中心城市,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防城港市、梧州市、来宾市、贵港市为三级中心城市.以长寿养生旅游为统一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健康旅游目的地,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一体化共生发展策略;与"双核驱动,三区统筹""三区一带"及"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各市在强调区域统一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的前提下,实施不对称性错位发展,是广西区域城市旅游的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行费用法的环泰山带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泰山环山路的开通,由泰安市泰山区和岱岳区部分地区构成的环泰山带逐渐承担起扩大泰山旅游面积、拓展游览空间、疏散岱顶游客、延长游览时间等功能。为了摸清环泰山带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我们采用国际通用的旅行费用法(TCM)对其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得出2010年游憩价值约为288182.7万元,认为环泰山带具有巨大的游憩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袁梦如 《安徽科技》2016,(10):22-25
本文以合肥市环巢湖区域的县镇为案例,根据肥西、肥东、庐江三县的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产业相关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环巢湖区域三个县镇的旅游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从这些数据中分析环巢湖区域旅游与城市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发现环巢湖区域近年来在旅游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研究为促进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新型城镇化是总部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两者之间存在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和生态宜居等多个内生耦合机制。建立和维护这种耦合机制形成和运行的实现模式包括城市商业游憩区模式(RBD)、城市中央活动区模式(CAZ)以及城郊总部基地模式(ABP)。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空间配置和企业办公区位思想的转变,促进总部经济与新型城镇化的长期可持续耦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