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很早开始,统治朝鲜的王朝就仿照中国设立官方天文机构,负责天象占侯与历法制定.为满足本国在这些方面的知识需求,朝鲜统治者们曾非常努力地从中国学习和引进天文学.中国政府往往把向朝鲜颁送历法作为显示宗主国地位的手段,而朝鲜王朝却把能够制定本国历法作为政治上独立的象征.因此,两国之间的天文学交往总是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2.
从天人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从早期开始就与敬天的宗教崇拜密不可分.天文观测既是敬天的活动.也是"通天"的手段.历法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观象授时"成为帝王统治的首要政治任务.历法是"君权神授"的"天命"的象征.改革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从敬天和观天的宗教天文活动中产生了"法天"的思想.帝王只要按照历法规定的"月令"治理国家,社会就和谐有序.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的宗教神学思想,把天文现象当作灾异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以观天象而占国家大事吉凶的中国占星术因此在中国古代宗教政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蒙古民族在元王朝主政时期设立天文台、改进天文仪器和历法的功绩,初步分析了其发展条件及原因,以充分事实说明蒙古民族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天文学产生较早,取得了辉煌成就,自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历法、天文仪器、天文机构传入日本的情况,说明中日两国的天文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对日本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天文学史学史研究出发,系统地论述了清代学者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整理研究工作.特别考证了<明史·历志>的编撰过程,指出它极有可能最终出自梅瑴成之手.  相似文献   

8.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奎章阁档案馆内所藏的<纬度太阳通径>是明初历法家元统所完成的一部有关回回历法的著作,其目的是将<回回历法>太阳计算部分的天文年岁首从回历的春分换算到中国历法通用的岁前冬至.该书在李朝世宗年间传入朝鲜,为李朝历法家所参考和重印.书中保存了<回回历法>成书过程的新信息,同时也为我们讨论回回历法家在传播回回历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知识保密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旁证.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必须研究自然科学各个部门顺序的发展。首先是天文学——单单为了定季节,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就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也就不得不从事于数学的研究。”我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这个顺序。不过,在我国,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也可能是由于“天人感应”的神学世界观的影响,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当初“单单为了定季节”而产生的历法,后来却是“附庸蔚为大国”了。从传说中的帝尧命羲和兄弟观星造历、“授民以时”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把修订历法作为一件国家大事。我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重视测算,古代的数学也把测算天体位置与运行作为最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之际,太阳视差传入中国,并被积极引入官方历法。从《崇祯历书》到《历象考成后编》均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与修正,理论层面上已经与西方相差不远,但由于中国天文学以实用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仅将其作为历法计算的重要参数,未能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影响。通过对比几部官方历法中太阳视差的相关记述,研究清代历算家对该项知识的3次主要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清代历算家对太阳视差的认识程度以及科学诉求。  相似文献   

11.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系统讨论了17~18世纪欧洲天文学经过中国传入朝鲜李朝的情况.首先对这一传播过程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分别对欧洲宇宙学、星图与星表、天文仪器以及数学天文学知识在历朝的流传和影响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认为,这一时期从中国传到朝鲜的西方天文学知识使李朝天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却没能使之真正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上激烈的儒法两条思想政治路线斗争,必然反映在天文学领域内。唯物论同唯心论、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围绕着历法问题表现得很突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和历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北宋时期杰出的法家科学家沈括的历法改革思想,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天文学史上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启发我们进一步认清思想和政治路线对科学技术的统帅关系,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  相似文献   

14.
北宋的行星计算精度——以《纪元历》外行星计算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星理论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重要内容,历法家从汉魏时期开始就已经将五星预报的精度视为检验历法优劣的标准之一.北宋时期.历法家对五星测算误差的要求是差天二度以内,而南宋时期的标准已提高到差天一度.通过全面考察<纪元历>行用期间外行星计算精度,指出<纪元历>木星和土星计算误差达到了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而火星的计算误差则没有完全达到历法家制定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征引大量有关文献记载的基础上,从分析"<大衍>写<九执>"一案发生时的天文历算"人际关系现场"和"学术现场"出发,论证了中唐时期印度天文学在官方天文学机构中的重要影响和<九执历>在当时历算学界的强势地位,阐明了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真正原因在于<大衍历>没有完整地"抄袭"<九执历>.最后指出瞿昙馔等提出指控的目的是维护印度天文学在唐代官方天文学中的地位,而朝廷对该公案的判决结果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其后中国传统历法对印度历法中先进成份的吸收;同时指出该项指控还反映了南宫说、陈玄景等一些职业天文历算学家设法维护他们所代表的官方天文历算机构之正统地位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逸周书》和《左传》记载,东夷民族已有了以鸟名为官名的天文历法官员,《尚书·尧典》记载了当时的天文历法,能确定二分二至.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文为上述文献记载提供了证据,说明当时已用日出方向确定春分,用测量日影确定二至.对遗址的实际测量,发现了陶文的天文意义.我国天文历法产生的年代,可追溯到5000a前,东夷民族天文学,是当时诸民族中较先进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17.
肖军 《科技智囊》2013,(3):78-83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代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北京古观象台见证了中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交流与冲撞的大量历史事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土相互交流,在古观象台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令人回味无穷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历法与天文仪器。创制于清代的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  相似文献   

18.
薄树人(1934-1997年)是当代中国天文学史界的代表人物.50年代他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天文系,立志从事天文学史研究.60年代他和著名天文学史家席泽宗合作,以<中、朝、日三国古代的新星记录及其在射电天文学中的意义>蜚声国际天文学、科学史界.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天象记录、恒星观测、历法、天文学家、天文仪器、天文台、中外天文学交流、天文学史文献学、天文学思想等方面都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他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重要学术组织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以他毕生的精力为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该文是为纪念薄树人先生逝世1周年而作,是一篇简略的学术传记.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元大都天文台"建台730周年,又值我国最先进的望远镜LAMOST建成,我国天文学界决定以"郭守敬"冠名LAMOST.为纪念和庆祝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天文学事件,2009年11月7-8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召开了主题为"天文仪器与天文学发展"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此次会议由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天文馆的大力支持.会议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天文学史家和天文学家参加,其中6位来自国外. 报告的论文以大都天文台和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为中心,探讨了天文学发展史的多个方面,尤其是中国天文仪器史,涉及古天文遗址研究、天文台和天文仪器、天文观测、天文历法、天文仪器与当代天文学等专题.  相似文献   

20.
昌德宫是朝鲜王朝时期建成的离宫,仁政殿是昌德宫的正殿,是处理国家政务的要地,臣子的朝见及外国使节的拜会都在这里进行。中国和朝鲜(这里的朝鲜指整个朝鲜半岛)同是东方文明古国,两国传统政治文化都是在儒学背景下形成的。但是,当我们对两国历史进行比较研究时,却发现有许多的不同点。这些不同反映了两国民族性格和政治文化的差异。王朝更迭主要有两种方式:外敌入侵和宫廷政变在中国,改朝换代的主要推动力量和方式是农民起义。几乎每个朝代在经过发展高峰期进入末世以后,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暴动。新王朝的建立者大都是起义军领袖。与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