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浅谈我国刑事不起诉的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刑事不起诉存在被滥用的现象。对检察机关这一权利的制约机制尚存缺陷,应从制度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论微罪不起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不起诉应当是一种无罪的决定,但刑事诉讼法对微罪不起诉的规定实质上是一种有罪的规定,而实践中却要按无罪来对待,这就导致了行为人没有犯罪却要写明是"犯罪"或者行为人已经犯罪却要以无罪来对待.这说明我国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因此有必要对其加以修改.  相似文献   

4.
作为检察官自由裁量权行使方式之一的暂缓起诉,不仅可以满足现代司法对诉讼经济理念的追求,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的精神,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从适用范围、考量因素、负担设置及其救济机制方面就如何在我国构建该制度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检察官的起诉裁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起诉裁量权是检察机关及检察官对犯罪嫌疑人是否起诉作出决断的权力。起诉裁量权是适应刑事政策和刑法观念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符合公共利益的诉讼效率的要求,而被普遍肯定,我国亦不例外。我国对起诉裁量权先例规定了较严格的条件及相应的制约程序,但不够合理和完善,影响起诉裁量权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短期自由刑之弊害,为其寻求适合的替代手段是目前世界刑罚的革命性改革。在这一变革的过程中,罚金刑、社区服务和缓刑扮演着异乎寻常的角色,这些替代措施被证明对教育改造罪犯,实现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在中国确立罚金刑替代短期自由刑制度,并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引入社区服务刑,完善中国现行的缓刑制度,以合理地应对轻微犯罪是十分现实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赋予检察机关的起诉裁量权是在1979年刑事诉讼法免于起诉、不起诉修改和完善而来,可在现实的运作中却依然问题重重,亟待加以改进。笔者在分析我国现实运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引入暂缓起诉制度的合理性,希望能为我国起诉裁量权的建设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借用理性的目光审视我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刑事不起诉及其论据与逻辑严密的论证,较完整地揭示不起诉的创制根据、发动根据、分配根据及其不起诉的执行根据,追寻不起诉正当性的极限,旨在建立一个完备的刑事不起诉正当性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的不起诉制度由于缺乏程序上的必要限制,导致不起诉的决定的公正性受到民众的质疑,其也不符合诉讼民主、科学的发展要求。世界各国的法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来确保不起诉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应当建立不起诉听证制度,来加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活动的监督,确保诉讼的公正与公平。  相似文献   

10.
付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24-24,27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采用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也存在着如何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高效、合理地在轻罪案件与大要案件之间进行分配这一问题。借鉴暂缓起诉制度,完善我国的相对不起诉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能,节约诉讼成本排动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1.
从言词证据、证据思维和相关法律漏洞几个角度出发,对证据可变性以及刑事证据规则在处理刑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证据开示是刑事诉讼当事人主义模式下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它是源自于英美法系的一个重要概念。证据开示制度在不采用案卷移送制度的、实行控辩双方向法庭举证的诉讼结构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基本确立了控辩双方对抗式的审判模式,这种刑事庭审方式由以法官主导的审问制向控辩双方主导的对抗制的转变,导致证据开示制度的建立已势在必行。应借鉴域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构建有我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公诉环节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这一环节法律监督日益受到挑战和质疑,遭遇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瓶颈。因此,有必要就刑事公诉环节的审判监督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法学界普遍认为,我国公诉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标准过于抽象化、客观化和理想化,已不适应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需要对新刑诉法第141条进行重新认识。比较而言,国外的公诉证明标准低于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且更具可操作性。我们宜吸收国外证明标准的合理因素,确立“证据清楚有说服力、预期可予定罪”的公诉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公诉证明标准是指检察机关决定提起公诉时,依据指控证据认定指控事实应当达到的最低程度,它既是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该标准的科学设定和正确把握,对实现公诉目的,履行公诉职能,保障人权均有重大意义。我国的公诉案件证明标准应当与审判标准相一致,采用"排除合理怀疑"作为公诉证明标准较为合适,但在司法实务中应当准确理解和运用该标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时虽然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但几年的司法实践表明,单位犯罪的一系列制度,如时效制度、累犯制度、自首和立功制度立法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地削弱了刑法的科学性,引起了我国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极大关注,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直接导致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不同的法制背景和价值衡量,各国立法对行政诉讼法中起诉是否停止问题采取了两种对立的立场,其中以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和日本的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德日两国起诉(不)停止执行原则在理论基础、具体内容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德国的起诉停止执行原则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控辩失衡造成我国刑事审前程序中诸多问题如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问题的出现,是辩方实现辩护权的主要障碍。控辩平衡是刑事审前程序中一个重要原则,是公正的法律裁判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实现司法正义必不可少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