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熊大珍 《科技信息》2010,(23):I0050-I0051
在25°C,37°C和42°C测定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对血卟啉(HP)的荧光猝灭光谱,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血卟啉(H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结合反应的特征,计算了荧光猝灭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DNA浓度的增加,HP-Zn的荧光猝灭越来越严重,通过可计算表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卟啉(HP)的猝灭常数较大,说明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血卟啉(HP)的结合作用较强,为血卟啉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针分子峰电流的降低,用Langmuir公式计算了脱氧核糖核酸与硫酸阿米卡星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k=2.8×104(mol.L-1)-1,用电化学法探讨了脱氧核糖核酸与硫酸阿米卡星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邻苯二酚与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pH为7.4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邻苯二酚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在DNA开链过程中,邻苯二酚与脱氧核糖核酸作用后的荧光光谱曲线、紫外光谱曲线的吸收峰改变较大,循环伏安法峰氧化峰正向移动,电流增大,量化计算表明邻苯二酚位于磷酸基团近侧,邻苯二酚与脱氧核糖核酸主要以静电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邻硝基苯酚(o-NP)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o-NP与DNA的相互作用.o-NP在脱氧核糖核酸开链过程后的荧光光谱曲线、紫外光谱曲线的吸收峰改变较大,未经开链的改变较小,量化计算表明邻硝基苯酚位于DNA的碱基附近.邻硝基苯酚在脱氧核糖核酸开链过程中形成了新的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5.
论生物进化的内在本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仅仅是生物进化的外因。生物进化的内在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的变异。我们探索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变异的原因:这可能由化学反应引起;也可能由物理作用引起。而物理作用引起的变异表现得更明显。我们发现最重要的原因是宇宙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晶格格林函数和Landauer-Büttiker公式,研究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器件在不同电势降落下的电荷输运性质。界面处的电势降落可以导致负微分电导现象的出现,而且随着电势降落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的比例的提高,这个效应更加明显。电势降落导致的分子轨道的局域化是产生负微分电导现象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中对鲤鱼精巢脱氧核糖核酸抗衰老的药理效果和生理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科技信息     
人造DNA面世据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制造出人造脱氧核糖核酸。DNA被称为组成生命蓝图的分子。这项科技突破标志着人造器官可望在2年内诞生。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链含有上百万个碱基对。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试验,发现很难把100个以上的碱基对连接在一起。而得克萨斯大学基因科学和技术中心主任伊文思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通过创造脱氧核糖核酸的短链、再将短链连在一起的技术,成功地将包含10万个碱基对的链连接起来,这一数量是足以形成简单生命的基础。据报道,东京工业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够大大…  相似文献   

9.
《广西科学院学报》2010,(3):369-369
科学家很早就找到了自动制造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方法,使研究这些生命组件变得更加容易,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高效地制造出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是直线分子,在这些分子里面,核苷或者氨基酸组件被单向地连接在一起,而在碳水化合物里,核苷或者氨基酸旁逸斜出,  相似文献   

10.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不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也没有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它本身没有传染性,但有抗原性,它只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之一。为了解本地区维吾尔族、汉族HBsAg的阳性率,我院放射免疫室对来院的1987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依诺沙星-Tb3+络合物有较强的吸收光潜和荧光光谱,为作为荧光探针研究其与DNA作用机理和荧光增强机理提供了灵敏有效的手段,本文以依诺沙星-铽(Tb3+)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依诺沙星-铽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脱氧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依诺沙星-Tb3+体系的荧光,据此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测定方法,线性范围为1.48×10-6~3.84×10-5mol/L,检测限5.2×10-7mol/L.该方法用于核酸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同时还探讨了核酸对依诺沙星-Tb3+体系荧光增强效应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脱氧核糖核酸(DNA)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运用图论方法,解决案例分析 中较为复杂的逻辑计算问题,展示了DNA分子计算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05,(8):52-53
据韩国《每日经济新闻》近日报道.韩国科学家最近开发出能同时检测44种病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芯片。  相似文献   

14.
50年前,科学家首次把各种普通的化学成分组合在一起,在试管里成功合成了脱氧核糖核酸(DNA)。50年后,科学家着手跨越一个巨大障碍:完全用人造DNA创造生物。  相似文献   

15.
本烫发剂中所含的脱氧核糖核酸或其盐与人体毛发蛋白容易结合,施于毛发后,能使波浪式毛发长时间保持,另外还能赋予毛发润滑、舒适感。其配方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53年4月25日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刊登了由美国年轻的分子生物学家华生(JamesDewey Watson,1928—)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HarryComptonCrick ,1916—)共同撰写的一篇不足1000个词的小论文 ,题目是“核酸的分子结构”(MOLECULARSTRUCTUREOFNUCLEICACIDS) ,副标题为“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他们俩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今天已广为人知的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 ,简称R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 ,由于这个模型合理地阐明了遗传物质———基因的特征 ,…  相似文献   

17.
《广西科学》2005,12(3):196-196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向被认为是催人老化的活性氧实际上与老化没有关系。他们的动物实验同时证实,细胞内线粒体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不断增加是老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国外科普     
在英国科学促进会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科学节上,动手实验项目总能吸引大批小学生。研究人员指导孩子们如何发掘“恐龙化石”。研究人员和学生一起从猕猴桃中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国外科普  相似文献   

19.
DNA电脑     
电脑是20世纪的科技宠儿,DNA(脱氧核糖核酸)则是生物学与医学的研究焦点,这两者合壁将会出现什么局面呢?一些科学家便正致力这样的工作——他们要研制“DNA电脑”。  相似文献   

20.
黄敏 《前沿科学》2012,(2):83-84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以脱氧核糖核酸(DNA)单链为"积木",搭出字母、数字、表情符号等多种形状。研究人员称,这种技术可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譬如做成药物传送器,把药物直接输送至病灶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