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干浑迪花岗岩体的定年和Nd,Sr,O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有勤 《科学通报》1993,38(5):444-444
海西中期北疆地区地壳运动强烈,随着陆壳的开合,形成了大面积的花岗岩类。在阿拉套山南坡,沿博乐钨锡成矿带自东向西分布着孔吾萨依、乌拉斯坦、祖鲁洪、喀孜别克和查干浑迪等岩体。其中,西部的祖鲁洪、喀孜别克和查干浑迪花岗岩体与该区的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和绿泥石型钨、锡矿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对查干浑迪花岗岩体进行了Sm-Nd,Rb-Sr和O同位素研究,确定了岩体的形成时代,探讨了岩体的成因和成岩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3.
乳山金矿床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H,O,Sr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建平  胡凯  陆建军 《科学通报》1996,41(12):1119-1121
乳山金矿床位于胶东昆嵛山复式花岗岩体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属石英脉型,其中Ⅱ号矿体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一条单脉型矿体。根据各种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可将成矿作用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第Ⅰ阶段为矿前期梳状乳白色石英脉;第Ⅱ阶段为成矿期多金属硫化物和菱铁矿石英脉;第Ⅲ阶段为矿后期杂色隐晶质石英脉.有些学者认为乳山金矿床是由花岗岩岩浆期后中温热液作用形成的。本文研究表明该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  相似文献   

4.
陈移之 《科学通报》1992,37(23):2169-2169
胶南隆起在构造上属秦岭-大别山带的东延部分,只是由于郯卢断裂将其向北错移了500km。发育在大别山及苏北-胶南隆起的榴辉岩带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碰撞有关的高压变质带。由于它的重要构造意义及超高压矿物,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而引起广泛重视。确定该榴辉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成因对研究中国东部两大陆块碰撞历史及榴辉岩形成、析返机制  相似文献   

5.
胡瑞忠 《科学通报》1994,39(5):448-448
新西兰北岛陶波(Taupo)火山岩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于印度板块之下的印度板块一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第四纪酸性火山岩带之一,长约250km,宽约50km,其中95%以上的岩石为SiO_2含量大于70wt.%、含石英和长石斑晶的凝灰岩和流纹岩.该带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空间上呈北东向与陶波地堑的展布相吻合.由于水-岩作用的结果,表面上看来很新鲜的火山岩,其实测氧同位素组成亦可能大大偏离初始值,因而用全岩样品的实测值解释岩石成因将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首次提供了陶波火山岩带酸性火山岩中长石和石英斑晶的氧同位素数据;根据对单矿物氧同位素的研究,恢复了全岩样品的初始氧同位素组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石成因.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的阿拉山口附近,约东经82°10′~82°40′,北纬44°50′~45°20′.构造上处在巩乃斯板块东北缘,北东以艾比湖断裂为界与准噶尔板块毗邻,走向北西的艾比湖断裂为上述两板块间的博罗霍洛山缝合线的一部分,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出露在研究区以西约100km的温泉县附近,研究区内主要出露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花岗岩类分布广泛.本区泥盆系玄武岩产于上泥盆统,与红色放射虫硅质泥岩互层,主要有两层,厚约0 .5和35m,岩石化学分析表明为海相碱性系列钠质类型玄武岩(刘因,1995),石炭系玄武岩产于下石炭统,夹于陆相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中,厚15m,气孔构造发育,为陆相喷发产物,属低钾拉斑玄武岩,显然自晚泥盆世到早石炭世,玄武岩产出环境从深海变化到陆地.石炭系样品P154,~(87)Rb/~(86)Sr=0.0389,~(87)Sr/~(86)Sr(O)=0.70427±2,~(87)Sr/~(86)Sr(t)=0.7041;~(147)Sm/~(144)Nd=0.1159~(143)Nd/~(144)Nd(O)=0.513062±7,εNd(t)=±11.8,样品P201的相应值为:0.0799,  相似文献   

7.
韩宝福 《科学通报》1997,42(17):1829-1832
最近几年,新疆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作为典型的A型花岗岩,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注意,关于碱性花岗岩的时代、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本文报道的是关于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Nd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及其对于显生宙地壳生长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瑞忠 《科学通报》1991,36(15):1169-1169
曲水岩基呈近东西向分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附近的欧亚板块一侧,是一由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等岩石构成的杂岩体,成岩(主体)时代为40—50Ma——介于特提斯洋壳向欧亚板块下的俯冲即将结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开始碰撞的  相似文献   

9.
邢光福 《科学通报》1997,42(15):1647-1651
1 地质背景乔治工岛是南极南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1200km~2,大部分地区长年被冰雪覆盖.全岛广泛分布第三纪火山岩,也零星出露相应侵入岩及晚中生代和第四纪火山岩.南设得兰群岛是一发育于硅铝质基底之上的、时代为侏罗纪-第三纪的陆缘火岩弧,其岩浆活动受太平洋板块向南极大陆板块的俯冲所制约;它曾是南极大陆西部濒太平洋边缘的一部分,直到约2Ma前,在俯冲作用停止和边缘盆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张开后才从南极半岛西北部分离出来(图1).  相似文献   

10.
合肥盆地花岗岩砾石的同位素年代学示踪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金寨县三尖铺组和凤凰台组沉积剖面中花岗岩砾石岩石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证明,作为合肥盆地主要物源区的大别山或北淮阳地区原始存在同碰撞造山后的花岗岩。砾石样品锆石U-pb不一致性下交点年龄为214Ma左右、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196Ma左右、钾长石K-Ar年龄为181Ma左右。前者可能为花岗岩的成岩年龄,后两者为试样品 中白云母和钾长石的同位素封闭年龄,而沉积剖面中大量出现花岗岩砾石的沉积岩年龄应代表了岩体剥露于地表的最小年龄值,取166Ma。由此,计算出岩体自214Ma形成后,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初期经历了早期缓慢隆升和后期快速隆升,隆升速率分别为0.08和0.4-0.3km/Ma。这些结果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带、北淮阳逆冲带隆升时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早元古代碱性花岗岩的U-Pb同位素年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玲棣 《科学通报》1993,38(15):1407-1407
我国的一些碱性花岗岩体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及新生代,一些过去用K-Ar法确定的元古代碱性花岗岩,最近经Rb-Sr法定年,表明它们也属中生代,如光头山岩体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采用了锆石U-Pb法对龙王(石童)碱性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研究,确定了它为早元古代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江西省12个中生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它们具有低的εNd值(-13.8 ̄-8.3),高的ISr值(0.71069 ̄0.73981)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2087 ̄1635Ma),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证实了这些花岗类可能主要是由所在区域内基底变质沉积岩衍生的,赣南-闽南地区存在一个东西向的中生代花岗岩类低TDM带,对其成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中辉长辉绿岩Sm-Nd定年及Pb,Nd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用Sm-Nd法测定了西藏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中辉长辉绿岩脉的年龄, 斜长石、辉石及两个全岩的内部等时线年龄值为(177±31) Ma, 初始εNd(t) = +8, 显示该岩墙形成于中侏罗世; Nd, Pb同位素特征表明该岩脉源于印度洋型地幔域. 推测中侏罗世该区蛇绿岩形成于大洋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刘伟  赵振华  张福勤 《科学通报》1999,44(7):704-710
对新疆塔斯嘎克岩体的11个岩石样品的碱性长石,石英,钠铁闪石,进行了氧氢同位素组成测定,岩浆次固相冷凝过程中与大气水的同位素交换是导致D和^18O亏损的机理,并且造成了石英与共生碱性长石、钠铁闪石显著的不平衡^18O/^16O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宏飞  N.Harris  R.Parrish  张利  赵志丹 《科学通报》2004,49(20):2090-2094
利用TIMS方法, 对产于北喜马拉雅萨迦穹窿中的苦堆和萨迦淡色花岗岩锆石、独居石和磷钇矿进行了U-Pb定年. 结果表明, 苦堆淡色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7.5±0.5 Ma, 而萨迦淡色花岗岩的岩浆结晶年龄为14.4±0.2 Ma, 因此将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形成的时间跨度从原有的15~10 Ma扩展到27.5~10 Ma, 并据此对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年代学制约, 指出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有着多样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6.
李献华 《科学通报》1990,35(16):1247-1247
在南岭地区花岗岩演化系列末期,煌斑岩、辉绿岩和闪长岩等中基性岩脉的发育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然而,对这些中基性岩脉的成因长期以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花岗岩浆分异成因和幔源成因两种观点。事实上,对这些中基性岩脉的研究远不如本区花岗岩研究那么深入。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已开始注意到,对这些产在花岗岩体内(某些延伸到地层)的中基性岩脉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而且有助于探讨南岭地区大地构造演化、铀矿床成因等重要地质问题。本文将通过Sr、Nd、O同位素体系研究,对诸广山岩体内中基性岩脉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碾子山A型花岗岩两阶段水-岩相互作用的氧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常规BrF5法和激光探针技术对中国东部有代表性的中生代碾子山A型花岗岩全岩、石英、碱性长石、磁铁矿以及锆石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与造岩矿物δ^18O值变化范围相对较大(>3.0‰)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锆石样品δ^18O值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3.12‰-4.19‰)并明显偏低。表明该岩体曾先后经历过两阶段的水-岩相互作用。早期与海水发生过高温同位素交换的下部洋壳通过板块俯冲发生低程度部分熔融衍生出低δ^18O值的A型花岗岩浆。在岩浆期后高温亚固态条件下花岗岩与大气降水之间发生第2次同位素交换。第1阶段的水-岩交换导致碾子山A型花岗岩源岩δ^18O值明显低于正常地幔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第2次水-岩朴素作用则造成锆石与造岩矿物之间不平衡的氧同位素分馏。  相似文献   

18.
浙江平水群角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平水群角斑质岩石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以及全岩地球化学组成, 讨论了其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 来自平水群的角斑岩形成于(904±8) ~ (906±10) Ma. 地球化学组成上, 这些中酸性岩浆岩相对富集轻稀土, 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Nb, Ta, Ti和P), 类似于岛弧环境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这些角斑岩具极高的锆石初始Hf同位素组成[εHf(t) = 8.6~15.4], 能较好地对应其全岩初始Nd同位素组成[εNd(t) = 6.4~7.9], 远超过一般壳源岩石的Nd-Hf同位素体系. 因此, 它们可能是新元古代早期弧-陆碰撞过程中对年轻岛弧地壳即时再造的产物. 结合锆石Hf模式年龄, 认为扬子板块东南缘除了有Grenville期(1.3~1.1 Ga)的地壳生长外, 在新元古代早期(约1000~900 Ma), 局部(平水地区)可能还存在一次非常重要的年轻岛弧地壳生长事件.  相似文献   

19.
李曙光  孙卫东  张宗清  李秋立 《科学通报》2000,45(20):2223-2227
退变质的青岛仰口含柯石英榴辉岩含两期白云母, 并以沿构造面理发育的二次多硅白云母为主. 由于退变质作用, 石榴石与退变质绿辉石以及二次多硅白云母之间均存在Nd, Sr位素不平衡. 因此多硅白云母 石榴石或含石榴石全岩给出的Rb-Sr年龄((193±4)~(195±4) Ma)高估了该白云母的形成时代. 二次多硅白云母与退变质绿辉石组合给出的较年轻Rb-Sr年龄 ((183 ± 4) Ma)可能更接近该云母的形成时代. 该年龄指示的是榴辉岩经历的退变质事件的时代而非超高压榴辉岩快速冷却至500℃ (白云母Rb-Sr封闭温度)的年龄, 这对文献中发表的类似白云母Rb-Sr年龄的解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劲松 《科学通报》1996,41(15):1413-1417
针对目前没有关于Ta,Nb,W的成矿作用与富F钠长花岗岩成因关系的统一认识和实验证据的缺乏,我们完成了本研究中所报道的实验.该研究之目的是借助于实验结果阐明Ta,Nb,W矿床的成因联系及它们矿化的可能机制。 1 实验初始物和实验方法 曾采用江西雅山天然富F的锂云母钠长花岗岩粉末,和硅酸四乙酯及高纯氧化物制备的凝胶作为初始物进行实验。这种凝胶分别含1%的Ta和Nb,以便容易用电子探针测定。锂云母钠长花岗岩的化学成分为(%):SiO_2 67.94,TiO_2 0.008,Al_2O_3 16.85,Fe_2O_3 0.07,FeO0.22,MnO 0.14,MgO 0.004,CaO 0.14,K_2O 2.51,Na_2O 6.15,H_2O 0.32,P 0.18,F 1.4,S 0.022,Nb_2O_5 0.027,Ta_2O_5 0.032,Li_2O 0.82,Rb_2O 0.24,Cs_2O 0.0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