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对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调查与评价、开发与保护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地质旅游资源概念与分类仍然存在争议;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已基本形成三步调查法,地质旅游资源评价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因子选取上多注重社会经济条件;地质旅游资源开发集中在与其他旅游资源整合上,宏观上侧重分级、分区与开发模式研究,微观上注重具体旅游路线规划;地质公园是目前保护地质旅游资源重要的手段;如何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中找到自身定位,充分发挥作用,探寻实现全域旅游,是未来关注的焦点;地质公园的建立目标与全域旅游的理念相辅相成,建议将部分地质公园的研究成果与全域旅游结合,促进全域旅游的实施,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枣庄师专学报》2005,22(2):109-112
在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兴旺发展的背景下,对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以灰岩岩溶地质地貌及其所形成的大裂隙、溶洞群和古文化遗迹、古战场为景观特色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特尔菲专家评价等方法,对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进行等级划分,进一步明确了地质旅游资源在巢湖市旅游开发中的地位与潜力,提出了对该区地质旅游资源进一步规划和开发的途径和措施.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巢湖市地质旅游资源,推动巢湖地质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参考我国山岳型旅游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3个评价项目共18个评价因子的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在5个评价等级中明显趋向好和很好两级,旅游资源质量总体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武隆国家地质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其主要旅游资源综合价值进行量化评价,得出了园区内不同景区的综合价值排序.通过定性分析并提出了该园区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GA的地质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是贯穿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建设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中最核心的问题,国内多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评价,其中层次分析法在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但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问题.常规层次分析法通常采用专家打分、多轮意见征询等方法修改调整判断矩阵,耗时、费力、工作量大,且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例,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的排序权值计算和一致性问题转化为针对特定目标、决策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标准遗传算法(SGA)对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7个景区的开发、决策顺序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到的结果对基于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提供更加科学、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晋陕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完整系统地保留了黄河蛇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本文通过对该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及人文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表明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8.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研究与建设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是发育在晋陕峡谷中的大型蛇曲群体,完整系统地保留了黄河蛇曲形成、演化过程的地质遗迹,本文通过对该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进行调查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旅游资源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的地景及人文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价,表明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达到国家级资源质量标准。并根据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适宜发展地质旅游的特点,提出了建设该国家地质公园的具体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9.
以恩施州梭布垭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恩施州梭布垭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是2007年5月新建立的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将直复营销引入地质公园旅游景区经营中,从旅游业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在旅游景区开展直复营销的可行性。通过旅游景区开展直复营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发现,建立散客和团体旅游者数据库,整合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提高其竞争力,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开展直复营销是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营销中实施直复营销策略的主要内容。研究可为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各景区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道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法、实地考察法,发现武功山体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独特,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强。本文根据武功山景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建议开发金顶滑草、吊马桩攀岩及金顶峡谷漂流等体育运动产品,同时对武功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从旅游资源的湿地特色价值(生态)、湿地旅游资源价值、湿地旅游开发条件三方面,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所占权重最大,生态价值、交通通讯、环境容量次之,食宿条件、生物多样性、服务水平较小。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湿地旅游活动及发展湿地旅游产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别墅资源。通过对庐山别墅的形成背景、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了庐山别墅特有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根据别墅群的分布特点及现有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对庐山别墅旅游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概述贺兰山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画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岩画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近年来吉林省政府为发展长白山旅游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一个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景区已初见端倪,但其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与国内著名的5A级名山景区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集中在区位偏远、适游时间较短、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浅、服务设施不健全、景区范围有限、高等级旅游产品较少、旅游项目较为单一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挖掘不够等方面.在分析差距成因的基础上,论证了扩大长白山旅游景区的必要性和把长白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要加强与邻省和邻国的合作力度,努力发展长线旅游、多形式旅游、冰雪旅游、发掘景点的内在潜力和观赏深度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3年5月1日最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调查工作组对陕西省咸阳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类型划分与评价,查明咸阳市共有845处旅游资源单体,认为成阳市旅游业已形成了以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的主要特征,但是旅游资源结构单一,地域发展不平衡是阻碍成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萍乡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景点景区有30多个,分为工人运动、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抗日战争等主要类型。本文着重介绍了萍乡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状况,为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开发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文化是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丰富的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遗址、遗迹及名人故居类、纪念馆类、建筑艺术类和文学艺术类四大类。庐山爱国主义文化国内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人文教育和文化复兴上;国际旅游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能满足与庐山爱国主义文化有渊源的国家和其他对爱国主义文化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的相关文化需求上。  相似文献   

20.
运用实地考查、文献资料法对湖南崀山体育旅游开发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湖南崀山有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并有着自己的发展优势.但其开发的意识薄弱,特色不突出,挖掘力度不够,规划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崀山体育旅游的发展,根据这些因素相应提出加快湖南莨山体育旅游开发的一些实施对策,以期为崀山体育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