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绒螯蟹主要有新绒螯蟹属(Neoeriocheir)和绒螯蟹属(Eriocheir)两个有效属,新绒螯蟹属仅有狭颚绒螯蟹(N.leptognatha)一个有效种,绒螯蟹属有直额绒螯蟹(E.recta)和日本绒螯蟹(E.japonica)两个有效种,日本绒螯蟹有日本绒螯蟹指名亚种,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3个不同的地理亚种.分布在我国大陆的是日本绒螯蟹中华亚种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大陆被按水系分成南方组与北方组,组内水系间为同种不同地理种群.利用RAPD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鉴别出中华绒螯蟹的中华亚种和合浦亚种,各种群间的鉴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呼吸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组织学和Feulgen、Unna-Brachet等9种组化方法,分析了鳃中部分物质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Feulgen阳性反应只限于各类细胞核中,质中普通含有RNA;整个系统HgBPB反应呈阳性;PAS反应示R细胞含糖元,其余呈PAS阳性的均为中性或酸性粘多糖,且多与蛋白质形成结合物。本文还对鳃的多种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序列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相应引物PCR扩增了黄河口中华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COI)片段,PCR产物经T载体连接之后进行了克隆、测序,得到709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34.41%,27.93%,20.03%和17.63%。并比较它与珠江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和日本绒螯蟹COI序列的差异,发现黄河口中华绒螯蟹与珠江 流域中华绒螯蟹COI序列完全相同,而与日本绒螯蟹差异非常明显,709或658(不计引物)位点中核苷酸差异数为32,核苷酸差异率为4.51%或4.86%(不计引物),其中25个位点为转换,7个位点为颠换。作者倾向于支持存在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或它们为同一种的两个地理亚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卵巢新基因EJO6的全长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CE技术从中华绒螫蟹卵巢获得了新基因EJO6(Eriocheir japonica ovary gene 6,EJO6)的全长cDNA序列(GenBarnk 检索号:AYl85922)。该cDNA序列长度为1250bp,开放阅读框为690bp,编码229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序列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4270和11.9。同时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生长中适宜能量蛋白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族箱中,对体重19~25g的中华绒螯蟹配饵中适宜的能蛋比进行了研究。蛋白质设定为36%、40%和44%3个水平,能蛋比设定了40kJ/kg、45kJ/kg和50kJ/kg3个水平,每个水平各有6个重复。结果表明,配饵中的粗蛋白含量和能量蛋白比与蟹体生长、蛋白增加量和饲料系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蟹体的生长、SGR和PER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能蛋比下降呈上升趋势,饲料系数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的后鳃中克隆获得水通道蛋白1(AQP1)的全长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构建中华绒整蟹AQP1基因组织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EsAQP1的cDNA全长序列为1 646 bp,开放阅...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除草剂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激素分泌的影响,利用不同质量浓度(0.001,0.01,0.1,1mg/L)的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进行染毒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分析其对中华绒螯蟹血清蜕皮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0.001,0.01mg/L)以及高质量浓度(1mg/L)莠去津暴露后,中华绒螯蟹血清中蜕皮激素含量相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而中间质量浓度0.1mg/L的蜕皮激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该质量浓度下中华绒螯蟹的蜕皮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是一种引起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新型病原微生物,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研究了螺原体的一个特有蛋白——螺旋蛋白所引起的中华绒螯蟹和小鼠RAW264.7细胞的免疫反应.克隆和原核表达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类螺旋蛋白SLP25后,用以感染中华绒螯蟹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宿主免疫相关基因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类螺旋蛋白SLP25刺激后,中华绒螯蟹的抗脂多糖因子、酚氧化酶原、消极素轻链和Peroxiredoxin 6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显著;RAW264.7细胞内的TNF-α、IL-1β和IL-10等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显著,而TGF-β1和CD40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同时RAW264.7细胞内P38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显著,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变化不显著.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类螺旋蛋白SLP25可以引起宿主广泛的免疫变化,进而证明其是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9.
利用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卵巢获得了新基因EJO5(Eriocheir japonica ovary gene 5,EJO5)的全长rDNA序列(GenBank检索号:AY185921).该cDNA序列长度为1425hp,开放阅读框为585bp,编码194个氨基酸.根据氨基酸序列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2344和9.5.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未能得到对该基因功能预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渗透压是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子.通过6种渗透压梯度下体外培养的生精细胞的贴壁率、存活率及RNA/DNA值的测定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研究了渗透压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中华绒螯蟹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适宜渗透压范围为900~1 000 mmol/L.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高血糖素的分离及其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为材料,通过蛋白液相色谱仪分离具有提高血糖浓度的物质;同种生物体内活性鉴定结果显示,样品9具有高血糖活性,为高血糖素或含有高血糖素.经进一步对样品分离和收集后对其部分生化性质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它是具有高血糖的作用和酸性等电点的热稳定产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光周期对中华绒螯蟹雄性生殖的影响.实验分4组:实验1组为自然光照;实验2组为3 d自然光照,2 d完全遮光;实验3组为2 d自然光照,3 d完全遮光;实验4组为全程遮光.实验为期70 d.结果如下:各实验组60 d后性腺指数(GSI)出现显著差异,至实验结束时,实验1组最高,为94.0×10-4,实验4组最低,仅38.0×10-4.血淋巴睾酮含量30 d时各组即出现差异,至实验结束时睾酮含量以实验1组最高,为1.475 ng/mL,实验4组最低,仅0.305ng/mL.肝体指数(HSI)亦在30 d时出现差异,实验结束时以实验2组最高,为0.081,实验1组略低,为0.077,而实验3、4组分别为0.058和0.059.此外,至实验结束时不同光照时间组肝胰腺总脂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各组总脂含量分别为:实验1组25.3%,实验2组26.5%,实验3组20.6%,实验4组19.1%.结果表明,光照时间不仅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生殖系统的发育、性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影响,还会影响肝胰腺对物质的积累,适量的光照时间为雄蟹发育所必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毒性,以成熟雄性中华绒螯蟹为材料,采用莠去津梯度(0.001、0.01、0.1、1 mg/L)暴露方式进行体内染毒2周,通过分光光度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法,分析中华绒螯蟹精子中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比较其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0.1 mg/L莠去津处理组精子的LDH、ACP比活力是所有组别中最高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 mg/L的次之,但同2个低质量浓度组(0.001、0.01 mg/L)的一样,均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凝胶电泳后活性染色分析结果显示2种酶的催化能力的变化与分光光度法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一定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对雄性中华绒螯蟹具生殖毒性,可为莠去津对人类生殖健康的影响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高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中华绒螯蟹土池生态育苗高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讨,结果表明:清池防漏、合理孵幼、调控水质、精心喂养、分级淡化是获取育苗高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卵巢新基因EJO5的全长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CE技术从中华绒螯蟹卵巢获得了新基因EJO5 (Eriocheirjaponicaovarygene 5 ,EJO5 )的全长cD NA序列 (GenBank检索号 :AY185 92 1) .该cDNA序列长度为 14 2 5bp ,开放阅读框为 5 85bp ,编码 194个氨基酸 .根据氨基酸序列计算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分别为 2 2 3 44和 9 5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未能得到对该基因功能预测的信息 .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肝小管的上皮细胞壁由E细胞(胚细胞)、F细胞(纤维细胞)、R细胞(吸收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4种细胞组成.二次卵巢发育时肝小管的主要结构特征为:在肝小管中部,几乎都是由R细胞和B细胞组成,表现为肝胰腺活跃的组织特征,R细胞贮存了丰富的脂肪,成熟B细胞转运泡释放入管腔.肝小管管壁细胞纵切面长柱状,横切面多边形,管腔四角星状或三角星状.  相似文献   

17.
氯化汞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蜕皮、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向水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汞(Hg2+),观察其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01士0.16)g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Hg2+对其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542 8,0.471 6,0.433 2和0.342 3 mg/L.中华绒螯蟹幼蟹在0,0.01,0.05,0.10,0.20,0.30 mg/L的Hg2+条件下饲养40 d后,各浓度组幼蟹存活率分别为96.67%,86.67%,73.33%,63.33%,56.67%,43.33%;增重率和蜕皮率随着Hg2+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见水体中的Hg2+能够抑制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蜕皮,高浓度的Hg2+甚至会造成幼蟹的死亡.根据Hg2+对中华绒螯蟹的毒性作用确定水体中汞的最大允许量为0.034 2 mg/L.  相似文献   

18.
实验调查了在养殖水体中施用14.99 g/m3(10 kg/亩)的生石灰后,对河蟹胃、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POD(酚氧化酶),AK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石灰后,河蟹胃淀粉酶、脂肪酶和血清TSOD、P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肝胰腺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从1.01±0.28 U/g prot、52.3±18.5 U/g prot升高到了3.39±1.00 U/g prot和161.2±39.7 U/g prot(P0.05),血清AKP、ACP活性分别从0.66±0.14金氏单位/100 m L、0.63±0.19 U/100 m L,升高到了1.15±0.32金氏单位/100 m L和1.10±0.33 U/100 m L(P0.05).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不同生理时期肌肉组织中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中华绒螯蟹附肢肌肉中乳酸脱氢酶(LDH)、醇脱氢酶(ADH)、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物酶(P()D)及淀粉酶(AMY)等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附肢肌肉在不同生理阶段同工酶的表达上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环境下中华绒螯蟹的肉脂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长江野生、湖泊放流、网围养殖、池塘养殖4种生态环境的同规格成蟹,对其进行64个肉脂品质指标的测箅.结果表明,组内雌、雄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小;水分、粗蛋白、氨基酸等指标差异较大,粗蛋白、氨基酸各有显著差异的指标均为雄蟹小于雌蟹.同性别不同生态环境成蟹粗蛋白、氨基酸各指标的差异较小;可食部分比例、粗脂肪、水分、灰分、脂肪酸、微量元素等指标差异较大.综合均值比较结果和实践经验分别选取13个和16个指标,对4组雄蟹、4组雌蟹进行判别分析.判别结果表明所选取指标可较好反映中华绒螫蟹肉脂品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