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的57只成体鳄蜥和北娄片区野外的35只野生成体鳄蜥为实验样本,将其分为人工繁育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和野生的成体雄性组、非怀孕成体雌性组共4组.在环境温度26℃、水温26℃条件下,测定鳄蜥的游泳能力(瞬时游速和最大持续运动距离)和身体各项指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鳄蜥...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查栖息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中鲤科(Cyprinidae)鱼类的游泳能力和自发运动是否会对温度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方法】以栖息于静水生境的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以及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青鱼(Mylopharyngoden pice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等7种鲤科鱼类的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0和25 ℃条件下测定了它们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ad,Ucrit)、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MMR)和自发运动参数。【结果】25 ℃时7种鲤科鱼类的Ucrit、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与10 ℃时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p<0.05)。但在两种温度下,Ucrit、SMR等能量代谢参数以及自发运动参数在生活于不同水流速度生境的鱼类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流水生境鱼类的Ucrit、MMR的Q10值均高于静水生境鱼类,且差异在p<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低温下游泳及代谢能力主要受限于温度,随着温度的提高,栖息于流水生境的鱼类对游泳能力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在不同温度下MMR均与Ucrit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关系(p<0.05),但二者的拟合曲线在25 ℃下斜率更高,这可能与25 ℃下鲤科鱼类整体生理机能提高以及水阻降低导致的能量效率提高有关。【结论】温度变化对两种生境鱼类的能量代谢和游泳能力有重要影响,并且温度和生境水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游泳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有重要的健身意义和实用意义,是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南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受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游泳教学效果很不尽人意,因此游泳课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调查法,对多年来影响游泳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制订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进而通过教学实验进行验证,以此作为高校游泳教学改革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体育系游泳教学中进行了两种泳姿(蛙泳和爬泳)的平行教学实验。在不增加教学时数的情况下,增加数学内容,加大了每节课的练习密度.为学生在规定的一种泳姿学习时数内,学会两种泳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渐进性低氧预适应对小鼠游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是观察常压低氧预适应对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 .其方法为 :雌性昆明小鼠 2 4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实验 1组 ,实验2组 (n =8) .实验组经 7天重复低氧预适应 ,每天 4次 ,实验 1组每次 12min ,常氧休息 5min ,实验 2组每次 8min ,常氧休息 5min .第8天进行无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 .其结果为 :三组运动至力竭时间分别为 2 45± 5 7min、15 9± 3 9min、184± 14min ,P <0 .0 5 .其结论为 :小鼠经 7天低氧预适应 ,可提高其游泳运动能力 .  相似文献   

6.
为考察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幼鱼的匀加速游泳(Constant acceleration swimming)能力,将32尾实验鱼随机均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每组样本量n=8),驯养温度为(25±1)℃。处理组分别在0.1、0.2和0.4cm·s-2的加速度(a)条件下,测定实验鱼的最大匀加速游泳速度(Constant acceleration speed,Ucat)及游泳测定过程历时(t);游泳力竭后,立即取血浆、白肌和肝脏,进行生化测定(对照组不经游泳直接取样进行生化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随着a的增大Ucat分别为62.85、73.66、75.62cm·s-1,其中0.2cm·s-2组及0.4cm·s-2组的Ucat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大于0.1cm·s-2组(p0.05);t显著下降(p0.05),分别为:632、349、174s;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增大,当a为0.4cm·s-2时,肌乳酸含量和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肝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处理组的肌葡萄糖含量随着a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但0.1cm·s-2组的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组之间的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随着a的增大,鳊鱼幼鱼的Ucat增加,t缩短,肌乳酸含量增大,这应与鱼类无氧代谢参与程度的增加密切相关;血乳酸水平的提高应由"乳酸泄露"所致;而底物消耗与匀加速游泳能力及游泳路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利用微格教学模式培养游泳教师教学的能力,旨在说明微格教学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及实际的教学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游泳课堂教学水平,是迅速地提高游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核能补剂对小鼠游泳和大鼠跑台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核能补剂对小鼠游泳和大鼠跑台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补充核能补剂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到力竭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合肌酸组相比P<0.01;补充核能补剂能明显延长大鼠高速跑台运动到力竭的时间,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与复合肌酸组相比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补充核能补剂能提高实验动物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体外颜色标记对两种喜集群鲤科(Cyprinidae)鱼类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比较这两种鱼类对颜色标记的反应差异。【方法】以鲤科鱼类锦鲫(Carassius auratus)和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将实验鱼标记前后作为对照和处理,测定两种鱼类的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r)和最大代谢率(MMR)。【结果】1)颜色标记前后,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U_(crit)和U_r均无明显变化且保持较高的重复性,但中华倒刺鲃在标记前的U_(crit)明显高于锦鲫的U_(crit)。2)颜色标记前后,两种鱼的MM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研究表明体外颜色标记对锦鲫和中华倒刺鲃的有氧运动能力均无影响,该方法可较好地运用于鱼类群体行为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教学实验法,对游泳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游泳课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游泳技术技能的掌握;能更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群体凝集力。  相似文献   

11.
以鲤鱼(Cyprinus carpio)幼鱼为研究对象,在25℃条件下将90尾体重为(8.12±1.30)g的实验鱼平均分成0 h锻炼组(对照组)、6 h锻炼组和12 h锻炼组,以60%临界游泳速度(Ucrit)持续运动锻炼15 d,每天锻炼时间分别为0、6和12 h;随后对实验鱼进行Ucrit、耗氧率(MO2)和快速启动(Fast-start)的测定。结果显示,经过运动锻炼鲤鱼幼鱼的Ucrit和Fast-start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提高,但6 h锻炼组的实验鱼在30和36 cm.s-1的流速下MO2显著降低,而12 h运动锻炼组的MO2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低于Ucrit流速下的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会提高鱼类在该流速下的能量利用效率,而高强度的锻炼则会使它们的基础代谢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低温条件下鲫鱼幼鱼的游泳能力及其能量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1)℃的条件下,测定鲫鱼(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n=8)和高速游泳即1.5、1.8和2.1倍U<,crit>下的耐受时间(Endurance,n=6);不同游泳速度(4.5、9、13.5、18、22.5、27、...  相似文献   

14.
测量能力和加工能力对误判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机械加工系统的加工误差和测量误差对零件加工尺寸分布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判率与加工误差、测量误差之间的数学模型,揭示了误判率与加工能力和测量能力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模型的计算实例。此研究对降低废品率、实现零废品制造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一种新型空冷贝氏体钢的热形变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此钢经三种温度热形变并以不同冷速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及冲击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在1050—1100℃加热后缓冷到680℃进行热变形,沿原奥氏体晶界有块状铁素体析出,组织较为粗大,将获得低的冲击韧性。而经880℃热形变后,不存在铁素体块,贝氏体组织也较为细小,可获得较高的冲击韧性。880℃形变后等温1min空冷,得到的贝氏体束短小、交叉分割且均匀,这种组织使试验钢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验结果显示:适当减少竞技泳姿教学内容的比重,在传统游泳教学内容中增加游泳救生与自救、实用游泳以及水中健身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游泳基础差和无任何游泳基础学生更适用;传统教学内容只适用于接受能力强和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成绩,但是不适合接受能力差的初学者,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极端降水事件是松花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基于1951—2017年松花江流域41个气象站点降水数据,采用泊松回归方法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连续性极端降水事件在第90百分位阈值下、第99百分位阈值下一次回归结果显著,呈现增加趋势,指数化系数为1.006841、1.037159;3个子流域在不同百分...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文典型年和典型系列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上、下游相距数千公里,水文站之间存在着水文不完全同步现象,怎样选出具有良好代表性的水文典型年和典型系列是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介绍了用最小平方逼近法选择典型年和典型系列的方法,编制了相应的通用程度。黄河流域的实例表明,此程度是合理可行的,它既避免了人为选择水文典型年和典型系列的主观性和大量烦琐计算,又使选出的典型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黄河典型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5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黄河流域湟水、汾河、渭河和洛河等入干支流采集的底栖动物样品, 开展支流入干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监测结果表明, 春秋两季在各支流入干区采集到的底栖动物种属数量排序为洛河(28种)>湟水(26种)>汾河(23种)>渭河(17种); 支流入干区春秋两季优势功能摄食类群皆为牧食收集者(除洛河在秋季以刮食者为主外)。底栖动物群落的除趋势对应分析表明, 底质对底栖动物群落分布起重要作用, 水草等水生植物的存在利于底栖动物生存。进一步地, 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表明, pH和电导率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关键因子。从物种组成、密度、生物量、功能摄食类群和群落与生境因子关系等方面研究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 较为系统地揭示了黄河主要支流入干区的底栖动物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的系统性研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省曲靖市9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域单元,在分析曲靖各县市区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曲靖各县市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评价,依照综合得分将曲靖各县市区产业结构能力分为强、较强、一般及差四组.提出不同水平的地区要因地制宜确定产业结构转换重点;优化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科研投入;坚持创新机制增强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及长效性,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