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世界制造业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战略性重组,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制造业发达国家在努力保持本国高新技术垄断地位的同时,正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最终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新一轮制造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和抢滩登陆的一个重要目标。21世纪,中国工业化承受着资源、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重重压力,  相似文献   

2.
"后制造时代"义乌民营制造业应对反倾销的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闻名全国乃至享誉世界的亚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义乌正在打造“小商品制造基地”.然而随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义乌目前也正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反倾销威胁。本文从义乌民营制造业行业现状入手.分析了义乌民营制造业具有的竞争优势及其面临的反倾销威胁.并提出了在中国“后制造时代”义乌民营制造业积极应对反倾销、确保其竞争优势的一些应对措施.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已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作为长三角南翼核心城市的杭州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作为长三角圆心地的余杭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际先进制造业向长三  相似文献   

4.
晓琳 《华东科技》2003,(2):32-33
据有关资料显示:从世界及国内乳制品行业分析,世界乳制品业每年均保持了2%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乳制品业的增长率为1%左右。中国是世界乳制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1995年乳制品制造业的产值仅90亿元,2000年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0%。同时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乳制品市场将保持15%的增长速度。 乳品业涌动着新的兼并、重组浪潮。某家著名信息报更是撰文,云“有业内专家大胆预测,不出5年国内99%乳企将面临生存危机,能幸存的将不到10家。”在这个各路“诸侯”纷纷看好的市场上,一时硝烟四起,竞争愈演愈烈。显然现在国内乳品业已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过渡到了资本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天津市环保装备制造业的基本状况 ,分析了国内环保装备制造业市场的需求以及环保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形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IT业发展规律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转移,中国作为庞大的新兴市场和加工制造基地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瞩目的焦点,无论是一般服装、玩具,还是电器、信息产品.Made in China比比皆是。然而翻过Made in China的标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尽管中国制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还仅是世界制造业体系中的一个“虽工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  相似文献   

7.
邹纹 《广东科技》2005,(7):14-16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逐步确立,ERP在企业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作为国内成长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入世”以后,汽车业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经济规模,技术水平落后、研发能力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等。以上种种,决定了提升速度、服务水准。进行成本控制与创新,已成为汽车业竞争决胜的关键。而ERP作为汽车制造企业迎接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不可缺少的工具,其重要性更是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8.
褚嘉霓 《科技信息》2010,(35):I0123-I0124
制造业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其他产业发展较快,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如今,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已被世界所公认,但中国跟美日等制造业强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何把我国的制造业做强做优?管理者除了要知晓制造业成本构成及当前现状外,还应熟练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方法并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产品、技术和资本的竞争,而是上升到商业模式的竞争。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对其商业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商业模式的概念进行回顾;然后分析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的过程中商业模式的变化;接着从信息化、服务化和绿色化3个角度对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剖析;最后,本文针对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 ,就产品产值而言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工业基地 ,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然而承接转移来的产业、设备、技术、市场基本掌握在外资手中 ,中国所提供的主要是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还有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 ,仍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为例,针对领先市场理论假设的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影响因素,利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在市场、政策和地方产业集群的共同作用下,向新能源技术转型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目标市场是引导企业接纳新能源技术变革极为重要的驱动力,不同于以往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产品,中国汽车产业新能源技术转型过程呈现明显的国内市场导向和引领特征;2)国内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需求侧激励政策对当地汽车制造业企业新能源技术转型的作用不可持续,而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供给侧规制政策对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具有更深远的作用;3)在技术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对本地传统汽车产业集群的技术依赖性较强,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协作创新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汽车制造业新能源技术转型需要培育新技术本土化的协作创新网络,并通过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协同作用为产业技术转型提供持久动力,塑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正式加入了世界最组织(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市场调查的认识,掌握世贸规则,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国内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等情况,使自身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发表《还是日本制造》一文,介绍日本如何重建“世界工厂”地位。日本的做法,对于正在努力迈向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业来说不无参考价值。日本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真正消化吸收后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再加上自己特有的高效率、高质量要求等因素,使其制造业产品一度横扫全球市场,罕遇对手,成为继英、美之后的“世界工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人开始将制造业生产大规模向海外转移,而自己却在国内大肆炒房地产、炒股票。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不仅金融、房地产行业受重挫,制造业也逐步黯…  相似文献   

14.
张蕊 《华东科技》2012,(6):46-48
继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之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再次成为全球制造业的热点和重点。作为国内新能源发展最为迅猛的省市之一,江苏省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沿江沿海大发展的背景下,尽管面临了许多挑战,但还是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特征、产品特征、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及资源、环保、新技术和知识经济对制造业的要求等分析了 2 1世纪制造业所面临的挑战 ;探讨了在消费者主导市场的时代 ,面对市场的全球性竞争 ,企业为赢得市场竞争达到用户满意度所必须具有的能力和关键技术 ,为我国制造业研究其发展采取相应对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正式加入了世界最组织(WTO),中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市场调查的认识,掌握世贸规则,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了解国内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等情况,使自身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已成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规模能力、国际贸易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等现实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医药制造业在规模上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中国医药市场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强国,近几年面对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而美国政府也采取了诸多的措施来确保制造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其一些做法很值得中国借鉴。在这种背景下,该文首先概述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进而分析了制造业的重要价值,最后给出了美国制造业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工业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和工业制造的结合体,丰富了两化深度融合的内涵.它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互联网产业的后发优势和机械制造产业的规模优势,完全适应国内产业特点和发展水平,让中国制造业紧跟时代趋势,提前迈向智能化,以适应未来的国际竞争. 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应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实时性等带来的挑战;同时,可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企业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鼓励差异化市场竞争,规避同质化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