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血浆β-微管蛋白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是否可以为临床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生物学方面的帮助.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11例AD、11例VD和8个正常老年人血浆β-微管蛋白和APP的水平.结果:(1)血浆APP含量AD患者(84.36±41.34)的高于VD患者(56.34±18.68)和正常人(43.25±27.67), P<0.05;(2)血浆中β-微管蛋白含量AD患者(105.91±41.25)高于VD患者(64.36±28.27)和正常人(52.25±11.11), P<0.05;(3)VD患者和正常人之间APP和β-微管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中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1(P<0.05).结论: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和VD患者,对AD患者血浆APP和β-微管蛋白含量的测定对AD的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尼莫同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疗效。方法:将42例VCIND患者分为3组,各14例,A组口服尼莫同30 mg,tid;B组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缓慢静滴qd;C组尼莫同30 mg,tid,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9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缓慢静滴qd,疗程均为14 d。2周治疗前后MoCA量表中文版及MMSE量表评分的变化,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周内,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治疗组治疗后MoCA量表中文版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较其他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MSE评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按MoCA量表评定: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同及脑蛋白。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早期血管性痴呆(V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脑区间效应连接(effective connectivity)的差异性,基于多导联脑电信号的相位信息,利用有向相位延迟指数(dPLI)算法,对两组受试者在执行oddball视觉探测任务过程中的脑电信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θ频段,与正常老年人相比,早期VaD患者顶区到额区和顶区到中央区的连接强度均显著降低;正常老年人存在顶区脑活动相位超前、额区及中央区脑活动相位相对滞后的现象,而这种相位关系在早期VaD患者中被打破。因此,能够推测出远距离脑区间功能连接强度的下降,顶区核心地位的削弱,顶区相位超前、额区及中央区相位滞后现象的缺失可能是造成早期V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原因。该研究为VaD患者的发病机理研究、早期临床诊断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取能有效区分血管性痴呆(V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标识,采用多通道线性描述符对两组受试者在执行oddball视觉探测任务过程中的脑电(EEG)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研究.通过对任务状态和平静状态下多通道EEG的3个多通道线性描述符分析表明,在执行探测任务过程中,VaD患者的场强变化率Φ和空间复杂度Ω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而在平静状态下却无显著差异,两组受试人群的有效场强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对比不同受试人群在任务状态和平静状态下的3个描述符,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在任务状态下的有效场强Σ比平静状态明显增高,Φ和Ω明显降低,而且VaD患者3个描述符任务状态相对于平静状态的变化率要明显低于正常老年人.因此,多通道线性描述符可以有效地反映人脑认知功能的衰退,为VaD患者的脑电特征提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肉豆蔻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形态变化的影响。运用神经行为学方法,检测对空间学习和记忆变化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肉豆蔻提取物,对海马区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对照组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比其他组有明显优势,治疗组比模型组进步明显;其次,海马区锥体细胞对照组正常,模型组出现神经元变性征象,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神经元形态明显得到了恢复和改善;再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域可见大量棕黄色的颗料,肉豆蔻提取物处理组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肉豆蔻提取物不仅能有效地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损害,具有增强学习和记忆力的功效,还对神经有保护、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近似熵的认知能力对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青年组、血管性痴呆(VD))组以及与VD同一年龄段的正常老年组作为被试人群,其中VD组又依据简易智能量表的测试结果细分为轻度和重度VD组.采用视觉通道诱发的oddball实验模式,并对事件相关电位(ERP)信号进行近似熵分析.通过对不同被试组的近似熵对比发现,重度VD患者近似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显著变化,而其余被试组随着刺激任务的开始,近似熵下降,随着任务的结束,近似熵升高.其次,轻度VD组的近似熵值明显高于老年组和青年组,尤其是在任务反应阶段其差异程度更为显著.ERP的近似熵分析较为清晰地展现出具有不同程度认知能力的被试者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脑活动的变化,有效地反映了其大脑认知加工的过程和能力的大小.因此,近似熵为VD的早期诊断及程度分级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为弥漫性脑损害(精神分裂症)的脑网络研究(2011CB707805)一般性科技报告,报告概括了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并总结2011—2013度计划执行情况;年度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重要阶段性成果或突破;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及下年度研究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对年度情况进行汇总。该项目围绕研究目标,依照研究方案针对患者、高危人群与正常对照,分别研究脑结构网络和功能网络,分析各自的网络属性,找寻疾病所产生的异常模式。利用多中心数据发现了:(1)脑结构网络异常:精神分裂症患者皮层厚度、灰质体积及白质解构的异常,病分析高危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大脑杏仁核存在共同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异常模式;(2)脑功能网络研究:精神分裂症的脑解剖网路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被试的的脑解剖网络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网络的全局连接效率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临床和认知功能评定指标与各种脑网络指标的相关性的研究;(3)脑网络相关生物基因标记物关联研究:精神分裂症风险基因与脑网络的研究表明DISC1不同基因型对于丘脑-皮层通路的结构与功能连接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DISC1基因的Cys等位基因携带者脑网络信息传输效率较低,5-HTTLPR与情绪相关的关系以及对杏仁核-前额环路的影响。从影像学及生物学标记物层面对脑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弥漫性脑损害(精神分裂症)对脑结构和功能网络影响的本质特性,在网络水平、基因水平上发现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评价的影像学标志,生物学标记为这些疾病的临床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 -P/8和正常老化对照小鼠SAM -R/1 ,从十字高架迷路实验、活动度实验、穿梭箱实验及老化度评分等方面观察其行为学的增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与SAM -R/1小鼠相比 ,SAM -P/8小鼠随增龄老化度评分、活动度等明显增高 ;在高架迷路实验中 ,随增龄SAM -P/8小鼠进入危险区域的次数、时间及距离明显增加 (P <0 .0 1 ) ;在穿梭箱实验中 ,SAM -P/8非条件反射次数、潜伏时间、延迟时间均明显延长 (P <0 .0 1 )。本研究提示 :SAM -P/8具有成熟期过后( 4~ 6月 )迅速老化的生物学特征 ,在老化度、学习记忆能力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出现规律性的、一致而明显的增龄性变化 ;学习记忆力障碍、低恐怖不安状态为SAM -P/8主要行为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探讨Rho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选取新鲜结直肠癌标本作为实验组,正常新鲜结肠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hoC和MMP-9的表达,检测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其表达均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炎细胞浸润相关(P〈0.05),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Rhoc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30,P=0.0420)。流式细胞术联合检测RhoC和MMP-9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累积复发率、术后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p53蛋白表达阳性组1、2、3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0%、54.4%、24.2%,阴性组相应的分别为84.3%、77.8%、56.1%。与阴性组相比,p53蛋白阳性组有较高的术前AFP浓度(P=0.005)、有较大的肿瘤最大直径(P=0.042)、肿瘤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者多见(P=0.023)。结论 p53蛋白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10年(2002~2011)卫星观测资料,研究气溶胶浓度(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代替),地面温度,相对湿度,海拔高度以及其他数据对中国两个不同地区夏季闪电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闪电活动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AOD_(ave)=0.14),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745)、海拔高度(偏相关系数为-0.613)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AOD_(ave)=0.60),地面温度(偏相关系数为0.87)、气溶胶浓度(偏相关系数为-0.823)、相对湿度(偏相关系数为0.818)可能是影响该区域闪电活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气溶胶浓度低和高的两个地区气溶胶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是相反的。对于气溶胶浓度低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冰粒子光学厚度(IOT)呈明显正相关(R=0.81,0.82),气溶胶可能主要通过微物理过程增加云滴数量,随之冰粒子含量增多,增强雷暴云活动,促进闪电活动的发生;对于气溶胶浓度高的地区,闪电密度与AOD呈明显负相关(R=-0.78),地面气温与AOD呈负相关(R=-0.29),而IOT与闪电密度无相关性(R=0.09),表明气溶胶可能通过辐射效应,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降低,雷暴云强度减弱,使冰粒子含量减少,导致闪电活动减弱。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药物疗效及其药理作用机制,采用新生7日龄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设立假手术组、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灯盏花注射液治疗10,20,40 mg/kg剂量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采用硫堇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各实验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组织学分级、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各时间点Bcl-2和Bax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数目及积分光密度值.假手术组,大鼠海马CA1区无锥体细胞缺失,未见明显阳性细胞.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组、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均于3 d时达到高峰(与其余各时间点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组织学分级显著增高,积分光密度值增加.灯盏花治疗组,与无菌注射用水对照组比较,Bcl-2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加,积分光密度值增加;而Bax阳性表达则减少,积分光密度值降低;神经元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织学分级明显降低.灯盏花注射液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神经元凋亡及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4.
华美游仆虫皮层细胞骨架的超微结构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透射和免疫电镜术,在超微结构水平观察显示,腹毛类纤毛虫华美游仆虫的皮层纤毛器和非纤毛器细胞骨架中,表膜下、细胞质深部的微管或纤维束,以及纤毛器及纤毛器附属微管等均是以α-和 β-微管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管类结构;中心蛋白定位于纤毛器的基体腔、基体基部近中心端、基体基部近中心端连接及基体中部连接结构中,而在纤毛杆和皮层非纤毛器微管中无中心蛋白成分存在。据此认为,该纤毛虫中,基体部位的蛋白组成机制与纤毛杆及纤毛器附属结构是不同的,非分裂期细胞中定位于基体主体部位的中心蛋白可能与维持相关结构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青岛近岸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测量了青岛小麦岛地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分析了青岛近岸海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特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光谱基本满足ngstrm关系,其中大气浑浊度系数κ=0.22±0.07,ngstrm指数υ=1.26±0.23。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日变化有3种典型趋势,分别是上升型、下降型和凸型。季节变化特点为春、夏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大,而冬季小。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P3电位与行为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判断血管性痴呆(VD)动物的认识功能,并了解类P3电位与动物电迷宫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颅外固定小磁铁、舌下静脉注射四氧化三铁粉的方法,建立大鼠VD动物模型。并对注射铁粉前后各6个时段的大鼠进行大脑诱发电位类P3测定和电迷宫检查。结果:发射注射笏粉后各时段大鼠类P3的P3L均比注射前明显延长(P〈0.01),均超过痴中标准;P3A则较前明显降低(P〈0.01);各时佑错误次数(NE)亦  相似文献   

17.
G Aston-Jones  J Rogers  R D Shaver  T G Dinan  D E Moss 《Nature》1985,318(6045):462-464
Recent studies have renewed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acetylcholine (ACh) in the cognitiv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geing and dementia. Deficits in cortical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ChAT) in Alzheimer's disease have been consistently demonstrated, while other research has suggested a connection between deterioration of cortical ACh fibres and dementia. However, despite clear biochemical and anatomical evidence for a fall in ACh in dementia, results of therapeutic trials with cholinergic agonists, precursors and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have been inconsistent. Su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rtical cholinergic disorders are not wholly a function of simple biochemical change; alterations of impulse flow along cholinergic fibres could well be as debilitating. An important extrinsic source of cortical ACh innervation derives from neurones diffusely located in rat basal forebrain, denoted the nucleus basalis (NB). We have now investigated the impulse conduction properties of cortically projecting, putatively cholinergic NB axons in adult and aged rats and have found that conduction latencies from NB to frontal cortex are significantly longer (by 51%) in aged animals. In addition, systematic analysis varying cortical stimulation depth revealed that these longer latencies are due entirely to decreased conduction velocities in the subcortical fibre projections. Indeed, intracortical velocities were virtually identical in the two group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geing occasions a decrease in the temporal fidelity of impulse flow in the cholinergic input to the cortex from the NB, a previously overlooked but potentially important element in cognitive deficits that occur with 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老年、基底前脑损伤、东莨菪碱注射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大鼠四种药理研究中常用的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的行为学表现进行了分析。方法采用水迷宫及旷场分析法对上述四种动物模型组及正常青年对照和假手术组进行了研究,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处理。结果发现老年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减弱,对新环境的紧张程度增强,但空间认知能力及兴奋性无明显改变;基底前脑损伤动物的学习记忆及空间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但兴奋性及情绪反应正常;东莨菪碱动物模型不但学习记忆及空间认知能力明显下降,而且兴奋性异常增强;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动物的学习记忆及空间认知能力明显下降,但兴奋性及情绪反应正常。结论从行为学角度将上述四种动物模型进行了比较,为药理学研究应用这些模型提供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温肾醒脑方(WXD)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Nrf2-ARE信号通路的影响,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脑复康组(0.15 g/kg)、温肾醒脑方给药组(高剂量组5 g/kg、中剂量组2.5 g/kg、低剂量组1.25 g/kg),每组10只动物,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D模型,给予温肾醒脑方灌胃治疗后,Morris水迷宫测试治疗后V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RT-PCR检测大鼠脑组织醌NADH脱氢酶(NQO1)、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HO-1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EMSA检测Nrf2与抗氧化反应元件(ARE)结合力。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较长,游泳总距离明显缩短,穿越站台总数明显减少(P0.01);大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和NOS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同时大脑组织中细胞核Nrf2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质中Keap1蛋白表达增加,NQO1、HO-1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脑复康和温肾醒脑方组大鼠的认知行为得到很大的提高,脑组织MDA、SOD、GSH-Px、NOS含量和脑组织病理结构得到很好的改善,Nrf2、Keap1、NQO1、HO-1在mRNA水平或蛋白水平上有一定程度改变,特别是温肾醒脑方组大鼠的改善非常显著。可见温肾醒脑方可以改善VD大鼠的认知行为,其机制可能与Nrf2-ARE抗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损伤对神经干细胞bFGF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及三七总皂苷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脑损伤后以及给予三七总皂苷后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bFG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苷可促进缺血再灌注组的bFGF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缺血组1h、2h的bFGF阳细胞计数均多于正常组;模型组6h后阳性细胞计数开始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4h给药组的bFGF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伙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模拟脑缺血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内的bFGF水平上调,三七总皂苷对bFGF水平的上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