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列宁晚年的经济思想,开创了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的先河。.邓小平晚年发展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文化建设思想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①陈哲文化建设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被誉为“天鹅的绝唱”的列宁晚年著作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无疑是璀璨夺目的一页。学习和研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列宁晚年的文化观,在他的理论体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列宁极为清醒地指出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巨大差距及其历史后果是客观存在的,信为实现文化革命是社会主义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关键,而人才既是文化革命的直接产物,又是文化革命的骨干。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具有跨时代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复 《世界博览》2014,(2):22-25
正列宁晚年在僻静的高尔克村,深入地思考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民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他最后的"政治遗嘱"凝聚着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1918年秋天,也就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第2年,列宁遇刺。遵照医生的嘱咐,列宁到莫斯科近郊的高尔克村养伤。由于繁重的国家事务,列宁一直无法好好休息。从1921年开始,列宁每年到高尔克村休养一段时间,列宁中风后,从1923年5月直到逝世,列宁晚年一直住在高尔克村。高尔克村位于莫斯科东南郊40多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列宁故居已建成纪念馆,人们称之为"列宁山庄"。去列宁故居参观是我们的一大心愿,清晨,我们乘上"大巴车"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列宁山庄。我们呼吸着清新芳香的田野空气,从停车处沿着白桦树林边上的一条小路走了几百米,来到列宁故居。这是由2栋旧别墅和一个小花园组成的院落,周边环绕着茂盛的几十米高的白桦树林。进入房间后,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一位俄罗斯女  相似文献   

5.
蔡江涛 《科技信息》2010,(19):I0101-I0102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他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为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指出了正确方向和道路,对所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发达国家都具有很大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列宁在其晚年用了大量精力来研究和解决俄国在经济上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先进技术、经济管理方式和管理经验,搞好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对小农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经过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理论的根本转变,最后形成了经过合作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共耕制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了解当时列宁是怎样设想改造小农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问题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列宁合作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探索刘莉,何才全,奕德泉1921年,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过程中,列宁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进行过探索,主张“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实现国家经济计划。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不但能进一步坚定我们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迂回过渡”思想及其现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初步探索了同俄国实际相适应的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途径:有计划地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有计划地利用商品,市场等中间环节来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这样的精神和原则,在邓小平理论中也有深刻体现。这一点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运动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二个方面,一是继承了列宁、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探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二是直接继承了列宁、毛泽东开辟出的现实主义发展道路。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融汇到经典社会主义中,以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重读,解析出马克思的“晚年设想”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产生的理论局限性。通过对苏联和中国两个典型的东方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对社会主义问题及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探索得失作综合的比较观察,从而总结出东方社会落后国家在走向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之后正确廓清本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尤其是探索诸如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一直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关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列宁后期思想的发展始终贯穿着社会主义建设这条主线。早在1918年春天,列宁就意识到他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论述的巴黎公社分配原则在俄国这样“最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行不通的,多次提出“我们应该研究走向社会主义这极端困难的新道路的特点”,以便帮助工人阶级找到通往社会主义的最可靠的途径。重温列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实践中摸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于其晚年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囿于其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并由于形成时间上的相对仓促,显得不很完善,也未见系统。但是这一思想不乏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尤其是其间所包含的一些独特灵活、富于创见的方法论原则,对我国当前的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论述了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在对从客观实际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中体现,是列宁主义最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邓小平,同志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基础。本文拟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对这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论证,来说明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列宁是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改革问题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他晚年“特别关心”政治体制改革,把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作为“两个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天,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之间,面临着“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任务”。因此,学习、研究、贯彻列宁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但是,“我们接收了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①我们的机关“不过稍微涂了一点苏维埃色彩罢了”。②均匀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在旧社会的基地上的建立,就不可避免地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社会的痕迹。这样,“我们称为自己机关的那个机关,实际上是和我们完全格格不入的,它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③使“浸透了资产阶级观点的分子”④把他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带到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中来。同时,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之初,党和国家机关内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列宁在从严治党,改革国家机关,依法惩治腐败等方面,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进行了积极探索,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