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目前,版权的国际保护主要是通过各国缔结,加入国际条约或通过缔结双边或多边的政府协定的形式来实现。各国在条约和协定的前提下承担国际义务,并使国内版权立法符合条约和协定的规定。最终通过国内版权立法实现对版权的国际保护。《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是1886年9月9日英、法、德,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瑞士首都伯尔尼签订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公约,该公约自生效以来,曾往进行过7次补充和修订,共有6个文本,参加该公约的国家组成的伯尔尼联盟,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版权组织,我国于1992年7月申请加入“伯尔尼公  相似文献   

2.
海湾国家都信奉伊斯兰教,但其政体和国家元首的称谓不尽相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国家元首称为总统,任期5年。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阿曼苏丹国实行君主制,其国家元首称为苏丹。苏丹拥有颁发法律、法令和缔结国际条约、协定的权力。内阁是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集体向苏丹负责。  相似文献   

3.
条约的名称     
四川读者高峰问:国际上的条约有多少种?它们间有何区别?现简复如下: 条约在国际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在外交中,无论是涉及双边国家关系,还是多边国家关系,都离不开条约。条约从广义上说,是国际法主体(国家或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经过谈判共同同意按照国际法规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国际法律文件的总称。其具林名称则根据该项文件的特点和缔约各方的协议而定,国际上常见  相似文献   

4.
说“总体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交”一词“指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世界知识大辞典》)。同其他事物一样,外交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活动内容早已超越这些范围。  相似文献   

5.
条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间根据国际法所缔结的,用于确定其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国应真实善意地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然而,一项国际条约欲在缔约国内得到适用,必须得到该缔约国国内层面的"接受"。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上的适用一直是国际法学界争论的焦点,也倍受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纪悦 《世界知识》2021,(2):38-39
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军控体系的抽梁断柱,美国先后退出《伊朗核协议》《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按规定,拜登将于2021年1月20日正式出任美国新任总统,而俄美签订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月5日失效,作为维持国际安全、促进国际战略稳定的重要因素,俄美能否延期该条约牵动着双方未来战略的重大调整和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  相似文献   

7.
从现代意义来说,外交是: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的主要手段;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部、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送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总之,外交是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但是,事实上,远在国家出现之前,部落与部落之间就存在着对外交往的活动。或谈判战争与和平,或协商物物之交易,这未尝不是外交,不过当时没有外交这名称而已。只是当时的外交任务,大多由酋长之类的人物自己承担。从史书看来,在我国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没有专职的外交官;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8.
条约是国际法主体之间缔结的协议。它既可以是书面协议,也可以是口头协议。条约可分为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造法性条约与契约性条约存在实质上的区别,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渊源。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是以文化为纽带的外交形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有重合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广义的文化外交则与对外文化交流相似,但又相区别。广义文化外交的实践源自古代。近代民族国家确立后,文化交流被正式纳入外交领域,成为主权国家政府外交关系的一部分。尽管文化外交有其内在的重要意义,但它始终是促进国家利益、维护国际和平的一条辅助道路。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十一月间许多国家的报纸包括美国报纸透露巴基斯坦政府和美国政府商谈缔结军事条约以来,到了最近,巴基斯坦政府已不否认巴基斯坦正在与美国商谈缔结这一军事条约,甚至不否认允许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建立空军基地并供其使用了。今年一月十一日,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在喀喇蚩接见  相似文献   

11.
1954年9月6日至8日,在日内瓦会议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停战和政治解决的协议之后不久,美国不甘心失败,就纠合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在马尼拉举行外长级会议,缔结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议定书”和“太平洋宪章”等,并成立了“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由于条约在马尼拉签订,因而也叫马尼拉条约组织。这个“条约”规定,集团成员国要发展它们“各别和集体”的军事力量,用来对付所谓“受外界指挥的针对它们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稳定的颠复活动”,在“受到可能危及本区域的和平的任何事实或情势的影响或威胁时”,成员国要负起军事义务。这些条款给美国侵略集团提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刑警组织秘书处认为需要制定一项正式的国际条约即国际刑警组织公约以取代现行的《国际刑警组织章程》。其实这种考虑是多余的。现行《国际刑警组织章程》虽非正式的条约,但并不影响章程的国际协议性质。该章程是由有关国家的警察部门所达成的协议,这些国家的警察部门的行为完全可以归属于当事国的国家行为。而且,有关国家已经批准了该章程,即这些国家表明愿意遵守章程。尽管该章程未向联合国申请登记并公开,但这并不影响其国际协议的性质。当然,为了避免和消除人们对该章程性质的误解,国际刑警组织可考虑将该章程向联合国申请登记。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以来,美苏就外空武器谈判展开的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苏外空军备竞赛的加剧严重地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各国人民的安全.许多国家主张缔结一项或多项全面禁止外空军备竞赛的国际条约,补充现有的国际法. 目前国际法中有关防止外空军事化的国际条约和协定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1955年12月25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关系史上写下了新的一章。由於以奥托·格罗提渥总理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的结果,在这一天两国缔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同时签订了中德文化合作协定、中德关于植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约翰逊政府加紧推行旨在控制西欧盟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使西方国家之间一直围绕着核武器问题争吵不休。美国的目的是,通过“多边核力量”计划,不让英国、尤其是法国发展独立核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给西德以较大的控制权这一甜头,从而分化巴黎—波恩联盟,孤立法国,贬低英国。10月上旬,西德的总理艾哈德扬言,今年年底西德可能同美国单独签订“多边核力量”条约。同时,美国报刊也纷纷透露,约翰逊政府也准备在今年年底以前签订北大西洋集团“多边核力量”条约。但是,美国的计划首先遭到了法国的激烈反击,法国声称不惜为此要求改组甚至拆散北大西洋联盟、废弃法国西德条约,等等。英国新上台的工党政府也趁机向美国提出了一系列难题,实际上是要在参加“多边核力量”的名义下取消美国原来的意图。波恩方面更因爆发了亲美还是亲法之争而几乎造成内部危机。西方国家之间围绕核力量问题展开的斗争正方兴未艾,这既是针对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它们彼此之间争夺大国地位的一个关键。下面节译的美国《民族》周刊的文章,介绍了西方国家之间有关“多边核力量”计划的一些看法;法国《世界报》的文章则道出了法国针锋相对的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6.
暹罗从前本是我国的藩属,一八九三年因受英法的干涉,才宣布独立,不复承认我国的主权.一九○七年以后,跟列强陆续缔结了撤废领事裁判权,和恢复关税自主权的条约.现在这弱小的国家,至少在名义上获得国际上平等的地位了.暹罗人称自国为慕安泰伊,(Muangthai)这从  相似文献   

17.
土伊条约和新阿拉伯联盟中东局势最近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二月间,土耳其—伊拉克军事条约的正式签订,引起了阿拉伯联盟的分化。针对着土耳其—伊拉克条约,埃及向阿拉伯各国提出组织新阿拉伯联盟的主张。埃及国家指导部部长赛拉·萨勒姆也到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等国去访问,商讨组织这个新的联盟。  相似文献   

18.
瑞士联邦政府于1887年颁发了第一部专利法。经几次修改,从1978年1月1日起实行《瑞士联邦发明专利法》。瑞士知识产权局已参加了巴黎公约、国际专利合作条约、欧洲专利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十多个国际组织或条约。1978年12月还和列支敦士登间签订了专利条约,双方确立了对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1日,埃及行政法院做出判决,推翻政府4月签订的将两座红海岛屿控制权交还沙特阿拉伯的协议,宣称两岛主权仍属于埃及。埃及政府则表示行政法院对国际条约并无司法管辖权,宣布就此案提出上诉。在当前多数国家寸土必争的氛围中,埃及政府锲而不舍的"还岛"显得十分另类,其背后考虑、政策操作和后续影响都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国际投资特许协议的性质一直以来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基于不同的考量,从不同的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本文以特许协议的本质为主线,围绕契约与条约、行政合同与民商事合同的争论对国际投资特许协议的性质进行了探讨与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