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技术引进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和捷径,但技术引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技术的引进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路子。本文结合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引进来分析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找出现阶段企业技术引进低创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企业更好的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供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对于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无非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国家创新体系外部的技术引进,一是来自创新体系内部产生的技术创新。因此,对于经济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引进是一种必然的创新战略。关键的问题是,技术引进背景下的模仿创新战略的内容究竟应该是什么。在上个世纪,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和以墨西哥为代表的拉美经济,对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如何对待技术引进给出了一正一反两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技术创新的含义,技术创新与其相关概念(发明,技术革新、技术进步、组织创新、技术引进等)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的模式,并提出了推动我国技术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广东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存在的问题 从广东省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来看,广东省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再创新状况发生了诸多变化:技术引进额不断增加、技术引进来源有所增加、引进方式有所改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化运作、国际合作更为紧密等.但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可知,广东省当前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仍存在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后发国家和地区实现技术进步的捷径。文章分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关系,并针对浙江省制造业集群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是后起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技术引进有多种可供选择模式.不同技术引进模式下的控制力、成本、风险和技术引进效果是不同的。本文在对30多家参与过或正在进行技术引进的企业的访谈研究基础上.并重点通过对其中5家典型企业的案例研究和内容分析来对上海市企业技术引进模式以及消化吸收机制进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企业创新绩效越来越受到重视.整理归纳了关于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众多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利用Vensim软件绘制因果反馈图,形成连接关键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反馈回路,同时绘制系统流图并对其进行有效性检验.最后模拟分析不同比例的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自主研发经费支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经费的增加均能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增加相同比例的经费支出,自主研发更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论证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还是抑制? 【方法】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研究,但鉴于随机前沿法存在的缺陷,将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形式和适当的技术无效模型形式,引入劳动与资本的交叉项和二次项,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结果】构建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这两种技术引进来源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结论】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国内、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为正但不显著、中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 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专家谈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首要问题是要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技术接受与开发方式,应注意提高按本国国情引进和开发技术的‘社会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政府的技术引进政策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技术引进过程中人的因素。中国现在缺乏的是技术引进中那种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竞争意识及自力更生精神。”以上是1996年10月4日日本通产省所属日中投资促进机构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服部健治先生应邀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就中国的技术引进问题做专题报告时说的一段话。作为长期从事日中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和宏观经济市场投资环境研究的专家,服部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论证中国制造业技术引进与创新增长之间的关系:促进还是抑制?【方法】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应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研究,但鉴于随机前沿法存在的缺陷,将选择恰当的生产函数形式和适当的技术无效模型形式,引入劳动与资本的交叉项和二次项,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结果】构建了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考察了国内技术购买和国外技术引进这两种技术引进来源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的影响。【结论】研究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这种效应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显著差异,国内、外技术引进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最为显著、东部地区为正但不显著、中部地区显著为负。政府RD投入、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制造业技术进步效率都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晚清之际,中国的工业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为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发展民族工业,中国的工业先辈们相继展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在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长期实践,使中国的近代工业在挫折中向前发展,为解放后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本文拟具体探讨近代工业的支柱产业——棉纺织业的技术引进状况,以期对近代企业的技术引进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并对当代技术引进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需要建立普遍适用的技术引进的战略框架,在此框架基础上,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一个企业可以确定其引进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部置、战略配置、战略措施。框架内容包括:技术引进与时代分析、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外国投资、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技术引进与技术情报。框架的设计主要从日本、南朝鲜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力图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技术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国家的整体技术能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本文就我国技术引进政策体系建设落实情况、进展与成效以及领域专家对《纲要》未来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4.
《广东科技》2012,(4):46-47,50
2011年4月7日,“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专题培训暨高层创新论坛”在著名的家电专业镇北沼镇举行。来自意大利、美国、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的专家学者,围绕“专业镇转型升级”从“本土政策与全球战略的建立”、“意大利集群发展经验介绍”、“美国创新经验”等专题对产业集群与专业镇创新展开研讨。其中的几位意大利学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及本国经验出发对中国的产业集群作出了精辟的分析与评述,对广东发展专业镇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挥自身优势,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不断整合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以科技合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创建一批国际合作创新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粤设立研发机构,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上的十大认知误区和十大实践误区,并提出了一些走出这些技术引进误区的政策建议或建制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技术轨道"跃迁理论,分析"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转变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体制藩篱、研发结构失衡、转化"中梗阻"等问题影响了技术引进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当前中国需要抓住"机会窗口"并实现"技术轨道"的有效跃迁,推动技术跨越式发展,则需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完善法制以及财税激励机制,打破体制机制藩篱,二是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升创新投入绩效,三是提高创新服务能力,打通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的中梗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是国际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如何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将会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国际竞争力提高。在回顾了我国技术引进及其自主创新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技术引进和创新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加强宏观指导和微观规制等方面,为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历史看精准脱贫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十三五,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从"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型,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局面。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技扶贫"的发起者、倡导者和实践者,30多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创新提出了"异地搬迁扶贫"、"异地股份制扶贫"、"技术引进扶贫"和"依托野外台站长期驻守扶贫"等模式。本文在总结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开发历程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多种现阶段精准脱贫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我国文化专题园旅游规划中缺乏理论指导的现状,在总结若干文化专题园旅游规划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旅游文化构建学说”对文化专题园的旅游文化构建活动做出理论解释.该学说认为,文化专题园旅游规划的要义是对规划区的旅游文化内涵进行发掘、模拟、拓展与创新,以供游客体验并达到认同,通过文化主题的场景重塑、过程反演、气氛强化与事象演义,使游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达到情感和理性的高度认同.本文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扩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对这一学说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