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界中也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 石蚕的"水下建筑" 石蛾是一种纲毛翅目属昆虫,它的幼虫叫石蚕,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偏爱较冷而无污染的水域.石蚕在水中的"建筑"不是由庞大"社区"组成的巨型结构,而是由有着多种功能、艺术水准很高、可移动的"外壳"组成.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是一座以“中国红”丸主基调的宏伟建筑。在其高达68米的屋顶平台上。装有无数如“马赛克”一般密密麻麻的片状组件。这些片状组件叫作“光伏组件”,组成18个菱形、12个三角形的巨大光伏组件群,宛如镶嵌在中国馆顶部的巨型“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上海世博会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已经研发出一种新的大楼防震技术,他们称这种由增压橡胶组成的“外衣”能让震波绕过建筑物,从而达到“隐身”的效果。研究人员表示,地震易发区大楼的地基如果围上增压橡胶,理论上来说可以阻止弹性波穿越地面影响大楼主体建筑,弹性波只会从橡胶两侧通过。  相似文献   

4.
在晴朗的夜晚,假若远离城市的灯光,你也许能看到夜空中那条乳白的飘带,它由无数恒星组成,看上去像泼洒在天上的牛奶,又像一条直铺苍穹的“天路”,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天河”,西方人所谓的“牛奶路”(MilkyWay)、  相似文献   

5.
动物中有许多“建筑高手”,它们的“建筑杰作”丝毫不逊于人类。以下是国外媒体评选出的自然界七大动物“建筑”奇观。  相似文献   

6.
在细胞中航行的“潜艇”英国化学家设计出可在细胞膜内漂浮的分子“潜艇”,其“潜望镇”由一个化学官能团组成,能透过膜上下运动,可用来探测氢离子。这种分子游艇是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的普拉撒纳·德·西尔瓦(PrasanadeSilva)领导的小组开发的.这...  相似文献   

7.
会说话的“废物”──“垃圾”DNA最终能传递信息HayleyBuchbinder著吴经灿译人们谈起DNA(脱氧核糖核酸),总会想到那些包含一系列碱基对,能编译密码、制造细胞中蛋白质的基因。但是,由这种基因组成DNA的,在人类细胞中只占3%。另外97%...  相似文献   

8.
2001年9月11日,高达400多米的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楼在两声巨响后整体垮塌,痛定思痛,人们不得不反思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笔者在此专门谈谈与超高层建筑有关的一些气象问题,以及它们对周围有哪些影响。 “天堂” 与“尘世” 超高层建筑在英语中叫做“skyscraper”。其中“sky”是天空的意思,“scraper” 有刮擦物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天空相摩擦的建筑物”,于是在现代汉语中将其形象地译为“摩天大楼”。 在气象学中,地球大气的运行会受到地面的影响。例如,由于地面的摩擦会使贴近地面的摩擦…  相似文献   

9.
《知识就是力量》2009,(11):F0003-F0003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的建筑整体为单体正方形,由若干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整个建筑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宋春艳  钟显辉  宁平治 《科学》2004,56(6):20-22
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为探索物质的基本组成而不懈努力着,从最原始的哲学意义上的“原子”到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分子、原子,从质子和中子的发现到夸克和轻子的探测,等等。随着探索方法和实验手段的空前发展,随时都可能有惊人的新发现。例如,质子和中子再也不像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是不可分的点粒子,在高能电子与核子散射实验过程中,已明显地“看到”了核子的内部结构:组成它们的是夸克,由胶子传递的强相互作用把夸克“粘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培德 《科学之友》2006,(12):64-65
选择有外墙保温的住宅 在普通住宅中,冬天采暖、夏天制冷时30%的能量没有被利用,而是通过窗户、墙体散失到户外,增加了城市“热岛效应”,浪费了能源。目前,我国的建筑正在由传统的内保温墙面转为外保温墙面。外保温墙有相当厚度的保温板,墙体由流动空气层组成,故而能有效地起到保温和隔热作用。目前,一些节能住宅的墙体和楼板采用了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隔声、隔热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英文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由于这种技术带着一种神秘的梦幻色彩,被世界媒体大肆渲染,所以使人觉得似乎人类将要进化成“鬼”一样的“灵境”人:戴上头盔,不用说话不用动,脱离现实的时空,在虚拟的世界中快乐地生活。真会这样吗?科学技术之眼“虚拟现实VR”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各种传感器构成的三维虚拟环境。创立“虚拟现实VR”有很强的功利目的。它首先被设计人员应用到建筑、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的设计上。建筑物、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的设计图做出来以后,用虚拟现…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2005,(10):76-76
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非常特殊的立体显示器,由屏幕、红外线传感器、摄像机和投影仪组成,屏幕本身用所谓的“超级光纤”制成,这是一种能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和变形的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4.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出自英国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之手,从空中俯视它犹如一条巨龙,充满了整体的灵动感。这种完整的建筑格局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将形成令人震撼的出行体验。整个3号航站楼工程可以看成为“龙吐碧珠”、“龙身”、“龙脊”、“龙鳞”、“龙须”5部分。  相似文献   

15.
氧气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初的地球大气成分应与火山喷出的气体相似,由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氨、硫化氢和氯化氢组成。此时的“居民”是在无氧环境中生活的。大约20亿年前,当地球上出现自由氧的时候,生命受到了氧的威胁。当时地球上铁很多,由远古微生物产生的氧与铁化合形成了铁矿。多余的氧的出现大  相似文献   

16.
玛雅人仰望银河系——划过夜空的一个模糊的带状区域,看见了“宇宙魔兽”——似乎在流动着的一条“双头蛇”。有时候,玛雅人会把这条“双头蛇”跟云、水和雨联系起来。而对现代天文学家来说,银河系是一个旋转的星云盘,其中包含着数十亿颗恒星,从褐矮星到红巨星,这些恒星被分为十几个类别。不过,银河系确实在下“雨”,一种由高能宇宙射线组成的、绵延不断的“雨”。物理学家和考古学家正在搜集这种“宇宙雨”,试图透过它来窥探玛雅和其他已经消失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萧瑰 《知识就是力量》2012,(10):82-F0002
被称为“鹰状星云”的M16星云,是一个发射星云。它距离地球约6500光年.长宽约20光年,用双筒望远镜朝巨蛇座方向即可看到。图中展现出M16高大的云柱、分子气体云和由黯淡尘埃组成的圆形云球仍留在这个正在形成恒星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什么 著名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薛定锷获得诺贝尔奖后,1943年应邀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作了题为“生命是什么?”的系列演讲。讲稿于次年汇成《生命是什么?》的小册子出版。他在书中用物理学和化学解释生命现象,认为生命是由大分子组成的。生命的信息是由遗传密码传递的,并认为这种密码贮存在“非周期性晶体”染色体纤丝中.这种贮存着密码的晶体,就是生命的物质载体。薛定锷的预言拨动了众多生物学家的神经,他们为此深入研究.终于在1952年发现了生命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从而引发了生物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9.
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历经艰辛和竞争,终于在10年后传出特大喜讯。参加该项目的各国科学家今年6月26日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成,这是人类科学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创举。如果将人类基因组比喻为一本由30亿个“字母”(碱基对)组成的生命天书,那么,这本天书由23章组成,每一章为一个染色体。而每一个染色体上,又包含着数千个被称为基因的“故事”。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测出人体所有染色体的30亿个“字母”的顺序,然后去读懂“故事”。6月26日公布的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包含人体90%以上的“字母”的位置信息,这足以帮…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人们对彗星的认识基于其是由冰组成的天体,由于组成彗星的一半以上的物质都是冰,所以人们又形象地称它为“脏雪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