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7):13-29
新世纪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这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高等学校如何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如何更好的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这是新时期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各高校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新途径,清华大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采取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和科技创新;浙江大学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练好内功,服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上积极探索与创新,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积极从市场转化中获取资源;大连理工大学全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来构建国家和区域的创新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共同构成的创新链条,从而创建校企的双赢合作模式;华南理工大学抓住地处广东省的区域优势,获得了来自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实现高校-政府-企业的良性循环,成为经济建设的排头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徐汇区是上海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这里集聚了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十多所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上百所科研机构以及国家级的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2006年,徐汇区勾画出未来发展蓝图:争取到2010年,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徐汇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格局,使徐汇成为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域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区域。近日,由上海市科协、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主办,上海科技报社承办的科技创新沙龙来到徐汇区。专家、学者们就“构建区、校、院、企创新网络,合力打造科教兴市核心区”这一主题,围绕徐汇区构筑区、校、院(所)、企战略联盟的联动特色,从资金投入为创新备“粮草”、平台搭建重在成果转化,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簇群式”发展等角度为徐汇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3.
高丹盈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1):24-26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河南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近年来,在教育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功能,主动面向国家特别是河南省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业的全面合作,不断探索社会服务与合作创新模式,努力提高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介入度和贡献率,在服务社会与回报社会中加快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飞燕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5):113-11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如何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推进校企合作是当今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在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企业参与办学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铜陵市科技局将深化产学研合作放在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大局中加以谋划和推动,坚持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激励创新。按照立足企业、瞄准行业、服务产业发展的思路,努力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和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每年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的教授、博士等相关专家组成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分赴全省100个县市区进行挂职,搭起了高校与地方、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新纽带。该文从科技镇长团选派的背景、目的、形式和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与地方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研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方产学研合作双赢的新措施,该方案已在江苏大部分地区付诸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大学与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首先可以把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对新兴产业的建立和新技术的开发,对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等作用十分巨大。同时,对于高校来说,可获得较多的科研经费。这些研究经费不但可以用来改善实验室的装备,而且对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至关重要。此外,大学也通过产学研合作,吸收企业的先进养分,并且在合作过程中与企业及研究机构构筑战略同盟,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9.
宋亚勋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6):14-15
高校科技开发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使高校科技开发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集成高校科技渗入企业,全面提升区域产业科技进步,校县(市)科技合作是实现科技开发合作的重要途径。武汉理工大学和玉环县政府的科技合作以求真务实,服务创新为基本指导思想,立足优势互补,突出区域产业优势和学校科技优势的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校县科技合作的创新模式,提升区域产业自主创新和培育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他们的这一成功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建立技术转移新机制,推进自主创新
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完善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12.
1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阳江市科技局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7)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的精神,推动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与阳江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阳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对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引领作用。3年来,阳江市积极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产学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4.
石英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8,(1):94-95
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既要依靠企业和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同时还必须注重研究技术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诞生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从当前情况来看.高校科研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学科建设服务.二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科研具有以下特点:特别重视学科建设;重视科研中对人才的培养;基础理论研究比重大;科研切入点多.选题分散。这些特点使高校科研始终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虽然绝大多数高校也都强调科技成果产业化.但科研首先要为学科建设服务。因此.高校科技成果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开发、创新能力不足、面向市场不够、中试未完成等缺陷. 相似文献
17.
18.
张荣海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4):48-49
校企合作是推进工科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针对当前大部分工科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开局难”的困境,从高校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产学研预研合作校级项目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面临企业"用工荒"与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出现的新情况,校企共建"合作学院"、"实训校区",为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委、市政府在1999年9月召开的科教兴市大会上,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科教兴市的“一号工程”。经过努力,宁波市的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宁波市被国家列为“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贸重点城市”、“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基地”,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高新技术产值达3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57.6%。 抓“一号工程”落实;宪善科技政策环境 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一号工程”,我市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