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9月2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分别代表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签署《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从此拉开了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简称省部合作)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是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广东省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合作模式,自2005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签署《关于提高自主创新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省部产学研结合以来。省部产学研结合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当前,广东省全面推进省部产学研结合。加快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面临难得机遇,我们必须明确方向。乘势而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的精神,推动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与阳江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阳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对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引领作用。3年来,阳江市积极扶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产学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2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分别代表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广州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掀开了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新一页。  相似文献   

5.
毛泽阳 《广东科技》2010,(17):14-18
9月21日,广东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关于自主创新工作的文件,作出了广东省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9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长(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分别代表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携手在广州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并得到科技部鼎力支持,开创全国之先河,省部产学研结合起势扬帆!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个基本职能。服务社会经济能力是高水平大学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检验大学科学研究实力的重要尺度。党中央、国务院在部署自主创新战略时,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结合的地位已经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7.
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者疋广东在深刻分析我省经济、产业、高等教育以及科技发展阶段和现状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广东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汕头科技》2007,(2):3-6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计划(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实施的一项指导性计划。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联合签署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粤府[2006]88号)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汕头科技》2007,(2):6-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广东省产学研省部合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全国其他重点院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参与支持创新型广东建设,加快我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开展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去年9月,教育部与广东省签订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议》。今年,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成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给予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很多优惠政策。教育部和广东省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和自身发展需要,携手推动教育部所属高校及其他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将国内最强的高校资源,注入到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系中去,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这是推进我国产学研结合的一次新尝试,一个新起点,一种新模式。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省部合作”栏目,跟踪报道省部合作的最新进展,交流新形势下高校主动加强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谋求自身发展的新经验和新做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联合推动的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是新时期促进广东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抓手,是促进广东企业实现转型的一场及时雨,是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机制的试验田。省部产学研合作开展近3年来,包括志成冠军在内的一大批广东企业与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这无论对政府发展思路的影响,对企业界创新精神的激发,对高校和科技人员服务意识的强化,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必将促进产业界掀起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企业新一轮的自主创新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着力开展的省部产学研合作五年实践,显示出“大科技、大开放、大协作”的特征,已经成为广东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瓶颈问题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之一.省部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个战略的提出符合时代需求,可为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服务广东当好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排头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华大学与广东省的合作起步较早。近年来,随着省部产学研结合计划的实施,省校双方不断深化在人才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家已经将实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近年来特别是广东省教育部联合推动产学研合作以来,广钢集团在省、市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技术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道路。产学研合作已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1,(5):28-29
【序曲】产学研合作五年周年历程 2005年9月21日,广东召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议,出台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关于自主创新工作的文件,作出了广东省实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战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决定。  相似文献   

16.
陈建敏 《广东科技》2005,(12):59-61
在今年9月召开的全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提出“广东发展正处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谋划得当,就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否则,就必将被追兵赶超,丧失排头兵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场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他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四推进四加强”上狠下功夫。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为全面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0,(17):9-9
7月底,在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五周年经验交流会上,广东省副省长宋海高度评价了各位代表为推动省部产学研合作作出的贡献和成绩。他指出,五年来,我省在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产学研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等院校作为现代社会的科研高地、人才高地,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校企合作作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它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促进者,也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者。因此校企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炜 《广东科技》2008,(21):11-13
为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广东,教育部、科技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两部一省)于2005年携手启动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国家层面的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全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与广东的产业界开展自主创新全面合作,在南粤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产学研结合新高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2日,宁夏大学第四届科技工作会议暨首届科技服务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宁夏大学贯彻全国和自治区科技大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服务地方能力。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