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把学术道德建设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坚持“认识、制度、管理、导向”四个到位,切实有效地推进科研诚信和优良学风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学生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建议:抓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考试管理,严谨治学、从严治教,抓学习纪律,深化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要治学就要讲究学风."严谨而不保守,活跃而不轻浮,锐意创新而不哗众取宠.追求真理而不追逐名利"就是优良学风.优良学风存在于过程中,可以归纳为"进"--"出"--"进"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读书、调查,搜集梳理资料,进入研究对象的过程;第二阶段是超越已经掌握的资料,拉开距离来审视,提出某种理论和学术假设的过程;第三阶段是用精纯而真实的资料去论证所提出的学术假设的过程.甘美的学术成果出现在完满的过程之后.  相似文献   

4.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既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又是学术方面的专家。高等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应秉承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为教学科研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就关于加强我校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为缅怀这位长期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研究并为我国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宗师,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邀请历史界、考古界、文博界专家、学者50余人聚集一堂,于2000年6月2日举行了“纪念陈直先生逝世20周年暨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上,专家学者就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治学精神、治学方法与学术业绩,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关于陈直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治学方法,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陈先生从来不以考据自拘,而重视史实宏观和史实意义的阐扬,在“求真”这个基点上,陈先生关于秦汉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在客观上和唯物史观的研究在某些方面和某些点上达到了相同的结论;陈先生虽然没有系统地接触过西方学术界的人类文化学,但他著作中的方法论和若干的结论,不但含有人类文化学的某些内容,而且为我国人文学术规范提出了有益的参考;陈先生的历史学著作,在文献的考订和文物的鉴别上,他自觉地注意到将这些和社会物质运动和文化现象加以联系,构成他的主要学术特色;他提出的“搞人民史”的学术主张,同国外史家所谓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取向,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从时间上看,陈先生还应是一位更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张舜徽先生是我国 2 0世纪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毕生研治国学 ,著述繁富 ,成果丰硕。其贯穿于整个治学生涯的学术志趣、学术胸襟以及严谨博通的治学道路、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有关治学的诸多方面 ,堪称自学成才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9.
彭明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著名学者范文澜和胡华。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严谨治学,不断开拓,在“五四”运动史、中华民国史、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许多重大成就,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系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生源的素质,教与学的处理,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的影响.加强学风建设的具体研究对策:依托班级管理建好班风树立学风,注重师德教育;严谨治学,实施“教考分离”诚信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培育优良学风;促进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和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一些违反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行为有所抬头。这虽然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少数现象和少数人的行为。但是如果不予重视,任其泛滥,不利于学术界、科技界的健康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科技界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为此,要在科技界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遏制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中的不端行为,要建设科研道德的约束机制与诚信体系,推动制定科研道德准则和规范,教育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端正治学态度,树立诚信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晚清道成以降的学术多有对乾嘉学术的反动,但乾嘉考据学风很大程度已内化到士人治学之中。考察这一阶段的学术,当见其变与不变。朱一新在义理与致用的焦急下,治学欲一反乾嘉轨则,另辟蹊径,确有独出之处,可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考据学风的影响。在经学与史学、汉学与宋学之间、孤怀闳识与精审超绝之间,他的史学也呈现着多重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饶宗颐教授在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地位,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诸多领域皆有高深造诣,堪称当今学术界大师级学者。饶先生的治学方法既有家学渊源,又继承了王国维、陈寅恪等近代学术大师的风格,且后来居上,饶先生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突出地表现为创新精神的自审精神,而他那种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强烈使命感更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5.
唐甄是清初有一定影响的进步思想家,学界对其为学观的研究是不够的.唐甄言学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特征,既对世风之学弊提出了批评,也积极提倡新学风.唐甄在学术上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他谈学术,表达的却是对现实政治的体悟与观察,不是单纯就学术而谈学术.唐甄在批判宋明以来虚浮无实的学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惟实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曲靖师专学报》2011,(2):F0002-F0002
目前,我国学术研究领域存在的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腐败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学术研究、科学发展以及科技期刊自身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提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17.
戴不凡是我国当代优秀的文艺评论家和戏曲研究家、红学专家,也是浙江省社会主义戏剧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治学态度严谨、认真,在学术上敢于创新。1952年,戏剧界一代宗师田汉发表了新编传奇故事剧《金缽记》。戴不凡虽然十分敬佩田汉这位文坛老前辈,但研读剧本后,他仍抱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态度,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就剧本的命名以及部分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戴不凡心“一介寒儒”,著文批评文坛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建制度,抓落实,以严格的管理建设优良学风;教师要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严谨治学,以身作则,指导学生形成优良学风;学生是学风的载体,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参与,自觉形成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当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大要务,也是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我们认为不仅学生要学“八荣八耻”,教师更要率先垂范。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发挥着深刻的、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嘉庚先生作为爱国华侨领袖,为支持国家抗战、民族独立作出了重大贡献。陈嘉庚对于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以致倾尽所有为民族培养人才更是罕见。陈嘉庚沥尽心血创办教育中凝练出的“诚毅”校训一直引领着一代代的师生,做一个“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人。在陈嘉庚精神的陶冶下,师生们树立了教育兴邦的责任意识,求真治学的严谨态度,形成了特有的“诚毅”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