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为了充分挖潜窄小河道砂体剩余油,以大庆油田北二西为例,在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用波形聚类、相干体、分频、属性分析等地震预测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预测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技术对窄小河道砂体边界识别程度是不同的,波形聚类可以大致判断河流方向,对于窄小河道边界识别不明显;相干体对于窄小河道边界的识别好于波形聚类;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窄小河道砂体边界细微变化。通过对RMS 属性分析,建立了薄互层砂体预测厚度与砂体实际厚度的关系,并利用后验井进行了验证。对于厚度>2 m 的砂体,预测精度高,对于厚度为12 m 的砂体,在预测相对误差<35% 时,预测精度可以达到60%,对于厚度<1 m 的砂体,属性预测不可靠。  相似文献   

2.
以陕北斜坡东南部D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长8段储层油藏分布的沉积相、岩石相、岩石物理相等主控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致密砂岩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长8段致密砂岩油藏分布的相控作用及其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段储层发育的油层多为被致密砂体或泥岩包围的薄油层,石油呈叠置连片的准连续分布。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的石油分布主要受沉积相的控制,石油主要分布在砂体厚度和砂地比均较大的优相区;沉积颗粒较粗的细砂岩及以上级别的优质砂岩类地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的石油富集与成藏;相对高孔渗的优质储层控制着长8段储层石油的富集部位;优相带内致密岩体背景下的相对高孔渗砂体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储层石油聚集的最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浊积岩油藏勘探开发进入高程度阶段后,研究对象转为"个体小(单砂体面积1 km~2)、厚度薄(单层厚度2~5 m,累加厚度5~15 m)、橫变快、含灰质(灰地比5%~45%)"的超隐蔽储层,该类储层常规方法描述难度大、精度低。因此,开展了超隐蔽储层描述技术综合研究:①应用谐波拓频技术、属性融合方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个体小"和"厚度薄"储层;②形成了复杂岩性背景下横波估算方法,开展叠后、叠前综合去灰技术研究,刻画灰质发育区有利储层边界。取得了四点成果及认识:①谐波拓频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且具有较高保真性,能够识别追踪厚度10 m储层;②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薄互层储层精度较高,单层厚度5 m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厚度2~5 m储层预测吻合率80.2%;③复杂岩性环境下横波估算方法,较传统的Xu-White模型方法横波估算精度提高了10%;④叠后、叠前联合储层预测技术在东营凹陷去除灰质的精度为84%。综合应用储层描述成果,在四个开发区块共部署滚动探井20口,目前完钻10口,8口井钻遇较厚油层,其中6口井投产后均获商业油流,新建产能约4.0×10~4 t。  相似文献   

4.
华池油田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的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三维建模方法预测三角洲前缘砂体有利储层的分布。方法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SIS)对华池油田长3层段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的砂岩岩相及砂体展布进行随机模拟。结果砂岩岩相模拟的三维实现表明,长31、长32、长33小层中以长33小层砂岩最为发育;砂体展布的三维模拟结果表明,长33小层砂体厚度最大,主砂体主要为东北—西南向展布的条带,主砂体向前伸展并演化为三条次级砂带。砂岩岩相与砂体的三维模拟结果在该区勘探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验证。结论在主砂体上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常常发育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5.
建南地区须四段致密砂岩含气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南地区须四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地层,其中砂体较厚、砂泥岩互层较多,但储层较薄,尤其是地震响应不清晰,为含气储层的预测增加了难度。为此,以工区储层地质特征为指导,从单井岩石物理分析入手,结合采用叠前弹性反演和AVO分析方法对该区须四段的含气储层分布进行综合预测。储层预测分析表明,本区须四段的储层敏感属性参数对为纵波阻抗(Zp)与纵横波速度比(Vp/Vs),经两者融合的储层因子属性的正高值区可解释为储层砂体的有利发育区;须四段气层主要表现为第Ⅳ类AVO异常响应特征,且该层含气敏感属性为泊松比(PR)、流体因子(FF)、相对纵波速度(DVp),并将三者叠加的烃类因子属性的负异常区域解释为储层有利含气区。最后经综合预测可知,须四段含气储层有效厚度分布在28~80 m之间;且在建35-2井、新店1井周缘区域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基础之上,运用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在南大港地区开展储层预测研究,详细分析储层预测方法在本区的应用效果,并结合测井相的研究成果,精确刻画储集层砂体在空间上的展布形态及沉积边界,为寻找有利评价区块、部署钻探井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有色反演、多井约束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反演3种地震反演方法在苏里格气田西区A井区储层预测研究中的储层纵向分辨率、砂体横向展布规律及钻井解释吻合率,认为地质统计反演的纵向分辨率与钻井解释吻合率较高,但是要兼顾有色反演及波阻抗反演的平面规律,综合这3种反演成果,可以精细刻画该井区盒8段储层砂体平面展布特征。该技术手段及研究流程对砂岩厚度较薄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元坝气田须二段储层为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但存在相对优质储层.为寻找“甜点”,应用灰色中心点三角聚类方法,以元坝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为例,考虑油气生成的烃源特征、聚集成藏的古构造特征2个重要过程,同时结合对砂体参数、沉积微相及基本物性的立体认识开展“过程性立体评价”,将储层分为优质、良好和差3类.结合开发实践,三类储层有效厚度数据总体表现为依次降低,与储层划分结论吻合性好,为同类储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靓 《科技信息》2010,(36):I0248-I0248
浊积岩岩性油藏是低渗透油藏的一个重要类型,由于油藏埋藏深、砂体厚度薄、平面分布零散、隐蔽性较强,加上泥岩中灰质含量高,砂泥速度差异小,地震信号衰减严重,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利用常规地震反演只能定量描述15m左右砂包,单砂体定量预测难度较大。利用随机反演技术提高了储层纵向分辨率,可分辨厚度8米的储层。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致密低渗气田薄储层预测精度,对不同年度采集的二维地震数据从道集和提高分辨率角度进行特殊处理,选取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147井区主力产气层盒8段河流相储层做弹性参数敏感性分析,优选出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这3类储层预测敏感因子,确定横波阻抗门槛值在7 000~8 500 g·cm-3·m·s-1之间为砂岩,纵横波速度比小于1.6或泊松比小于0.18为含气砂岩.由此开展二维地震反演和储层含气性预测,指明研究区盒8段砂岩和含气砂岩储层的平面分布特征,为气田平稳开发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岩心观察、岩心分析实验结果及钻井测试资料等,分析了元坝地区须三段的层序地层特征、储层岩性特征、储层微观特征及天然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目的层储层岩性复杂,以西部发育钙屑砂岩,东部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主要特征。岩心分析实验表明:目的层储层物性差,属于特低孔-低渗次生致密砂岩储层;须三段上部3 个砂组天然气相对富集,在富气砂组内有利岩性带、砂体厚度是天然气聚集的基础条件,储层内部发育裂缝和溶蚀孔组合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得了反映砂岩分布特征的速度、密度及伽马等属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并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沉积分析、砂岩累计厚度和有效砂岩累计厚度及储层分布研究。通过物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识别和评价三工河组砂体的物性标准,利用岩性划分标准和地震多属性数据,提取出三工河组砂体和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三工河组砂岩和有利砂岩发育,并以条带、砂坝和席状砂形式展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方向一致。其中三工河组优质储层段J1s21和J1s22厚度较大,具备良好的物性条件,具有较高的产储能力和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南巴构造须四段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针对川东通南巴构造须家河组四段储层较致密的特点,采用地球物理反演、地震属性分析、含气储层地震响应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先进行砂体预测,在明确砂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孔隙度预测,寻找砂体中孔隙度相对高的部分,同时在含气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含气储层预测,最后预测了须四段优质储层的平面分布。该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从砂体预测 → 高孔隙度砂体预测 → 含油气砂体预测,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相结合逐步深入地寻找优质储层,指出有利勘探目标区,可以为致密碎屑岩油气藏勘探提供有充分地质依据的、行之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探讨溱潼凹陷西斜坡古近系阜宁组第三段薄砂岩储层的构造-岩性圈闭识别技术.以断裂系统研究为基础,评价断层的侧向封堵和油气输导能力;针对岩性油藏薄储层预测的难点,建立正演模型分析薄砂体对地震波形的影响.通过敏感参数分析,优选SP敏感曲线进行波形指示反演,识别出阜宁组第三段薄层砂岩的展布特征及一系列的构造-岩性圈闭群.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以储层规模各异、非均质性强的厚薄交互储层为勘探开发目标。主力产层流沙港组沉积成因多样,砂体叠置样式不一,流二段呈薄互层叠置样式,流三段以厚层为主,夹部分薄层。研究区工区断裂较为发育,地震资料有效频带宽度5~60Hz,主频仅为18Hz,依靠常规波阻抗反演体难以进行研究区储层宏观岩性特征的有效识别,同时,如何突破地震分辨率对砂泥薄互储层的约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点。故本文在地震岩石物理响应分析、拟声波(Ni-AC)曲线构建的基础上,引入2种地震反演方法,提高了研究区不同尺度储层的识别效率,实现了乌石凹陷始新统厚薄交互储层定量表征。依据稀疏脉冲反褶积原理,建立了研究区反映波阻抗的声波曲线与反映砂泥含量GR曲线相融合的拟波阻抗地震反演方法,对各体系域砂体的宏观展布特征和有利砂体发育区带进行表征。在研究区首次采用地震协同多井约束的地质统计学反演,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的统计学反演方法,对流二段砂泥薄互储层进行小层级别砂体雕刻,构建砂体定量知识库,为研究区基于沉积微相导向的砂体对比提供了重要参数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山前带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对于这套位于中上侏罗统油气藏之下的天然气性质、来源及成藏模式,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气藏解剖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在-44.0‰~-38.7‰,乙烷碳同位分布在-29.0‰~-27.5‰,属于偏腐泥型的腐殖气,伴生原油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呈现出典型的成熟煤系油特征,并与中上侏罗统油气来源不同,即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数据都证明天然气母质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垂向运移距离短,来自八道湾组煤系泥岩;天然气大量充注前大面积致密储层的形成、下侏罗统异常超压的发育以及源储的紧密叠置,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黎祺  胡明毅  邓猛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422-12430
西湖凹陷X气田是东海最早开发投产的油气田之一,已进入生产后期,油气产量较低,难以维持气田生产经济性。其主力产层主要分布在花港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调整,花港组储量动用程度高,为缓解气田严峻的生产形势,其挖潜方向转向深层,由于该区深层平湖组钻井资料较少,加上埋深较大,目前研究和探明程度总体偏低,制约了该气田的下步挖潜部署。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反演解释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对研究区平湖组P1、P2、P3共3个重点含气层段砂体进行精细解剖,结果表明:平湖组砂体累计厚度较大,横向上连片性好;纵向上P2砂体厚度明显较P1、P3大,反映P2分支河道砂体更为发育。最后结合预测结果划出研究区内具有两个相对砂体富集区带,对该气田后期挖潜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是长庆气区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其储层特征、空间叠置结构及水平井开发适用性对气田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分析表明,神木气田山西、太原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晶间孔及粒间孔为主,储层孔隙度分布于2.0%~10.0%,平均为6.6%,渗透率分布于0.10~1.00 mD,平均为0.83 mD,整体属低孔、致密砂岩储层。测试分析表明,孔隙度5.0%、渗透率0.10 mD、含气饱和度45%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基于密井网解剖,将有效砂体空间结构类型划分为多层孤立分散型、垂向多期叠加型、侧向多期叠置型等3种。研究表明,神木气田不适合开展大规模水平井开发,可在有限地区进行局部式水平井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