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成语,能有助于学生以简驭繁地掌握文言文知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本文对成语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所能取得的效果作了初步的探析,对改进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学习内容及构建古代文学名著的知识体系的阐述分析,具体地探讨了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途径,对高职语文文言文教学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4.
探讨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反向导译法,从译文入手,学生分辩后与原文对应,在这基础上,让学生四步对译。词类教学比较法,介绍古今词的比较,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比较以及以今义证古义之方法。教学中的朗诵分三步:默读、轻声诵读和有表情朗诵。 相似文献
5.
肖佳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3):77-80
中学文言文教材注释对中学生很具权威性,而中学生在文言文注释问题上又缺乏鉴别能力,因此,笔者对中学文言文教材注释中一些注而不确或当注不注的地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吴志忠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F06):30-31
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加强诵读,帮助理解;动手,动脑,提高能力;训练说话,活跃气氛;举一反三,正确迁移;巧设情境,激澜促趣。 相似文献
10.
陶艳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99-103
汉语实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在这一现象中,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情况,给中学生阅读文言文造成了障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提高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就必须解决实词这一障碍。汉语实词的发展演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本文旨在探求词义各义项之间的内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古今词义进行辨析和沟通,指导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实词,提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俞宏继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4,(2)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比原教材减少了60%,仅仅通过18篇文言文的教学,要达到《大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显然增加了教学难度。本文从笔者教学实践中总结了“抄、识、读、记四步教学法”,此法便于操作,对培养严谨踏实的教风与学风极有好处,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吴志忠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7(z1):30-31
要教好文言文,就必须端正思想,更新观念;师为主导,生为主体;加强诵读,帮助理解;动手,动脑,提高能力;训练说话,活跃气氛;举一反三,正确迁移;巧设情境,激澜促趣. 相似文献
13.
李亚军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Z2):84-87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应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思想上要勇于开拓,力求提出独特的、新的教育活动思路,行为上善于探索,潜心实验,不断总结和不断进取.在教学中不断抛出新观点,给学生以震撼,激励他们去发现、思考、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文言文教学要联系"形训"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提出形训在教学中的几个方面的作用:(1)掌握汉字的形声系统;(2)区别字体字义;(3)推求词的本义;(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知识、匡正谬误。 相似文献
15.
文超成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3):113-114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18.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但是文言文较其它文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的,所以一提到文言文的复习,很多学生都觉得无从下手,这样文言文的复习教学也就成为复习课教学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然而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做法是坚持师生双向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精选内容、强化基础、塑造人格、提升能力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