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合成的新的高分子膦配位体(—CH_2-CH_()—)n,与RhH(CO)(PPh_3)_3进行交换反应,制备的高分子催化剂在催化已烯-1进行醛化反应时,发现了高分子线团的尺寸,高分子链的极性和活动性,以及溶剂效应等对高分子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有影响,催化侧基在高分子链上的取代程度对催化剂活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PAA-AM-Mn高分子金属络合物,以此为催化剂,在环氧氯丙烷存在下,由甲醇和二氧化碳在热压下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了配位体配比、金属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反应物甲醇与环氧氯丙烷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DMC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VPO催化剂表面结构对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系列添加不同助剂的VPO催化剂的研究,揭示了助剂对正丁烷选择性氧化制顺酐的促进作用.各种助剂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将反应活性和选择性与催化表面结构相关联发现,比表面积和表面氧化还原中心的增加导致活性的提高,可是,高选择性却与催化剂具有适宜的表面酸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4.
以磷鸽酸为活性组分,制备了PW12/SiO2催化剂,考察了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条件实验考察了负载量、反应温度、丙烯分压和裁体硅胶粒度对催化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反应选择性可达99%以上,负载量为35%时催化剂活性达到最大值;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催化剂活性显著提高;由于反应受丙烯溶解速率控制,提高丙烯分压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所考察的硅胶粒度范围内,以100~120目的硅胶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聚苯乙烯磺酸—钯络合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高分子-钯络合物和这两种高分子与钯络合而成的复合型高分子-钯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以这个络合物为催化剂,对一些硝基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的加氢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型高分子-钯络合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两种高分子含有配位基链节的摩尔比以及含有配位基链节的总摩尔与金属的摩尔比,对催化活性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配位转化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二氧化硅双重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催化体系的表面形态、纳米钯粒子的分布及粒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配位转化方法制备的钯粒子与没有高分子保护的钯粒子相比,其在SiO2表面呈良好的球形,尺寸较为均一.高分子在SiO2表面的包覆层厚度、高分子配位基与金属钯离子的比例等对钯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均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纳米钯微粒制备过程中高分子配位基团的结构测定,推测了其制备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7.
Co/Al_2O_3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中的活性和选择性随着金属负载量、制备方法及予处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和分散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补偿效应的存在都说明:Co/Al_2O_3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中是个结构敏感性的催化体系。催化活性随分散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在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中心配位数分布及CO吸附性质的变化所造成的,而平均碳链长度主要由链生长速率和链终止速率来决定。当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中心有着较高的配位数排列及较强的吸附性能时将会产生高的活性,而链生长速率较高且链终止速率较低时将会得到高分子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合成系列新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以H2O2作为氧源,用于苯乙烯氧化反应.研究了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探讨了配体原料组成、活性金属盐、反应温度、双氧水/苯乙烯摩尔比对苯乙烯催化氧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得的高分子金属催化剂对苯乙烯催化氧化,生成苯乙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Co/Al_2O_3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中的活性和选择性随着金属负载量、制备方法及予处理条件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和分散度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补偿效应的存在都说明:CO/Al_2O_3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合成中是个结构敏感性的催化体系。催化活性随分散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在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中心配位数分布及CO吸附性质的变化所造成的,而平均碳链长度主要由链生长速率和链终止速率来决定。当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中心有着较高的配位数排列及较强的吸附性能时将会产生高的活性,而链生长速率较高且链终止速率较低时将会得到高分子量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作者采用配位转化方法,成功地制备了高分子/二氧化硅双重负载的纳米钯催化剂.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催化体系的表面形态、纳米钯粒子的分布及粒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通过配位转化方法制备的钯粒子与没有高分子保护的钯粒子相比,其在SiO2表面呈良好的球形,尺寸较为均一.高分子在SiO2表面的包覆层厚度、高分子配位基与金属钯离子的比例等对钯粒子的尺寸分布及粒径大小均有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纳米钯微粒制备过程中高分子配位基团的结构测定,推测了其制备过程的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以Ga改性的TS-1分子筛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金催化剂,并用于气相丙烯环氧化反应.比较了不同Ga掺杂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影响.反应结果表明:Ga的改性使催化剂上丙烯的转化率由1.8%提高到2.7%;环氧丙烷的选择性由86.2%提高到91.9%.催化剂活性的增加可能是因为Ga的掺人使金颗粒分布更加均匀,以及载体微结构变化引起的配位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大孔硅烷化硅胶上涂敷手性高分子配位体--三苯基氨基甲酸纤维素酯,合成了一类新型手性多相钯催化剂;探讨了其在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及手性诱导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二醇基阴离子作为活插头(可通过水解除去的双配位螯形配位体),对前文提出的合成方法作了重要改进,以期所合成的铁钼辅基模型化合物中Mo~(Ⅳ(Ⅲ))第一配位界内两个不稳定的配位体处于相邻的位置,如厦门模型Ⅲ(或厦门模型Ⅱ)所要求。合成和重组活性评价结果,重组活性比使用乙腈等为活插头的提高2个数量级,化学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接近于天然FeMo-co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甲硫醇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和有机中间体,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和农药等领域。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磷负载量的K-Mo-P/SiO_2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考察其对高硫合成气制备甲硫醇反应的催化性能。通过程序升温还原技术(H_2-TPR)、激光拉曼分析(LRS)以及电子顺磁(ES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与活性组分相互作用,增加了八面配位的钼物种"Mo~(6+)(Oh)"的含量,促进催化剂的低温还原性增强。磷的引入还提高了活性钼物种的分散度和硫化度,有利于催化剂活性Mo物种向MoS_2物种转化,增加了CO的吸附活性中心位,促进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使得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甲硫醇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杨醛对天然高分子壳聚糖改性,再利用席夫碱结构的优异配位性能制备了水杨醛席夫碱改性壳聚糖负载钯催化剂,最后将其应用于催化Suzuki反应,结果表明该新型负载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为前体焙烧得到的镁铝复合氧化物(CLDH)为催化剂,催化乙醇和环氧丙烷反应合成醇醚.系统研究了CLDH的孔结构和化学组成对催化剂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寿命.结果表明,随CLDH碱性增强及比表面积增大,催化剂活性提高,且催化剂孔分布对醇醚产物有择形性.  相似文献   

17.
以Pt-Sn/r-Al_2O_3工业催化剂为基础.考察了催化剂中氧及碱金属助剂含量对正戊烷脱氩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阐明了脱氢活性、选择性及催化剂抗积炭能力与催化剂表面酸性的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一定含量的碱助剂可明显调变催化剂表面强酸中心,有效地抑制催化剂上的酸性反应,使脱氢活性有所加强,进而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脱氢选择性和抗积炭能力.基础催化剂脱氯后再添加碱金属,可获得类似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法制备SnCl2/TiO2固体催化剂,考察了载体制备方法、SnCl2负载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其催化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解法制备的TiO2栽体负载25%SnCl2,在450℃下焙烧2 h得到的催化剂活性最佳,苯酚转化率为39.15%,碳酸二苯酯选择性达到62.32%.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对DMC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的产物产率和产物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大比表面积大孔容的催化剂增加了活性组分负栽量,易于生成大分子的DPC,提高了PhOH转化率和DPC的选择性;而小比表面积小孔容的催化剂,催化活性低,且只易于生成小分子的MPC.傅里叶红外表征结果说明,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SnCl2转变为SnO2是催化剂失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TiO_2-Al_2O_3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获得TiO2-Al2O3复合载体,研究了该复合载体负载Co、Mo后制备的Co-Mo/TiO2-Al2O3催化剂在FCC汽油重馏分加氢脱硫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重点考察了复合载体TiO2/(TiO2+Al2O3)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和载体进行了BET、IR和NH3-TPD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均随载体中T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平均孔径均随载体中Ti O2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酸中心强度和酸量有所增大,但变化量不大;催化剂载体的L酸量逐渐增大.载体表面仅有微量的B酸.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不同交联度的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含膦树脂球,然后与PtCl_2和SnCl_2反应得到高分子催化剂。进一步研究了它催化α-烯烃的醛化反应。结果证明,这种催化剂对正构醛具有极高的选择性(最高达95%)和很高的催化活性。本文还研究了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与烯烃结构,树脂的交联度,催化剂组成,溶剂,反应温度和H_2/CO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