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深水条件下提高射流效果,依托自行研制的试验系统,在结构参数一定时,对自激吸气脉冲射流装置中影响装置性能与射流冲蚀效果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运用量纲归一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工作压力、水深和吸气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三者对装置性能与冲蚀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气是提高装置性能和冲蚀效果的有效途径,但装置吸气效率受水深及工作压力的共同作用,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条件下,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在射流轴向的相对冲击力较不吸气时大;水深为10~60 m,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装置相对冲击力呈线性规律缓慢增大,吸气效率呈对数型规律增大;工作压力一定时,自激吸气脉冲射流的冲蚀表面积均较不吸气时大,但二者差距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水水库泥沙处理技术问题和需求的迫切性,运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对不同围压(模拟不同水深)下的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装置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作压力、围压、靶距对脉冲射流冲击力的影响,并对装置吸气量的变化及启动吸气压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流冲击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和靶距的增加而减小;装置吸气量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增大的速度随围压的不同而不同,并逐渐趋于稳定;启动吸气压力随围压增加而增大,且表现出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及其在水库清淤等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锅炉煤粉燃烧往往是通过煤粉与空气混合后喷射进入炉内卷吸高温烟气而预热、着火的,其着火过程的早晚与射流和烟气间的热量交换情况关系极大.而这种交换实质上就是射流流股与被卷吸的气流之间的质量、动量和热量传递的结果,在湍流情况下这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尽管对湍流射流的研究比较成熟,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然而由于射流流场的复杂性,大多数结果很难直接应用于具体的实际情况.如上所述,要计算射流与卷吸气流间的热通量就是一件较困难的工作.有鉴于此,本文对受限平面射流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以模拟炉内冷态流动情况,而重点放在射流流股与外卷吸气流间的热量传递过程的测量与计算.实验的具体做法是用热线风速仪和热电偶测定流场的速度、脉动速度、温度及温度梯度,并结合湍流单方程模型计算出射流流场的热流分布,尤其是扩散热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吹吸气流流线合成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吹吸气流主要是指吹出气流、吸入气流以及有时还有污染气流的合成。一般说来.吹出气流是起主导作用的。迄今所见到的国内外有关吹吸气流合成的文献.主要都出自日本林太郎教授的研究成果。在他的研究中.把吹出气流简化成均匀射流。本文作者认为.吹出气流应该是紊流射流,并由此所绘出的吹吸气流流线合成图以及相应的结果与林太郎教授的研究结果相比较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5.
自振空化射流改善油层渗透率机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利用自振空化射流的振动和空化特性来解除或减轻地层堵塞,提高渗透率。借助高压釜装置对围压下自振空化射流提高污染岩心渗透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喷嘴出口直径、射流压力增加,自振空化射流改善油层渗透率的作用效果增强;处理中低渗岩心比高渗岩心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不同渗透率岩心作用效果不同,对中低渗、高渗岩心射流作用效果明显;空化噪声作用深度随射流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自振空化射流在油井解堵、注水井增注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实验为拓宽自振空化射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旋转磨料射流进行井下开窗的技术路线,建立套管在旋转磨料射流冲蚀作用下的损伤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套管的实际开窗过程,揭示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的机制;旋转磨料射流开窗工艺简单、作业成本低,形成的窗口形状较为规则,可以满足径向水平钻进的要求。研究结果为井下套管开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扇形喷嘴是轧辊冷却系统中的核心元件,但目前对扇形喷嘴的射流速度和流量分布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在对轧辊冷却用喷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喷口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成熟的圆形湍流自由射流理论分析确定了射流边界和射流流量分布计算模型。以GYQ 1981B1型扇形喷嘴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利用自行设计的扇形喷嘴实验台对该喷嘴各项射流指标进行了试验测试,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氧化沟曝气设备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曝气设备是氧化沟的关键设备,曝气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性能。通过对氧化沟的4种不同类型的曝气设备比较分析,认为叶轮吸气式射流曝气具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9.
旋流燃烧室内三维等温流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RNG κ-ε湍流模型进行了旋流燃烧室内等温流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旋流燃烧室内不同截面位置速度分布的计算结果.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中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两者符合较好.该燃烧室采用叶片式旋流器并配置一次和二次空气径向射流.比较了一次空气射流和二次空气射流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旋流器进入燃烧室的旋转气流和一次射流空气在燃烧室头部形成回流区,这将有助于缩短火焰长度和稳定燃烧.一次空气射流深度几乎达到燃烧室中心,有利于气流的混合并增大回流量;二次空气射流深度较浅,其对燃烧室内流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相关几何参数对等离子体协同射流翼型绕流特性与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对流动控制机制进行了阐述。设计了不同高度的腔道,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下腔道出口的流量与射流速度的变化规律,最终选取4 mm腔道高度为最优参数, 设计了以NACA0025为基准翼型的等离子体协同射流翼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等离子体协同射流翼型的升/阻力特性,并对比了前缘吹气与协同射流控制的不同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Re=68 000、峰-峰值电压13 kV、载波频率8 kHz条件下,相对基准翼型,等离子体协同射流翼型将失速迎角从8°提高到了14°,最大升力系数增加了181%。等离子体协同射流翼型的阻力随迎角增大持续减小,在10°迎角之前其阻力大于基准翼型,随后小于基准翼型,升阻比呈现出与阻力相同的变化特性,10°迎角之后全面优于基准翼型。原因是后缘腔道处在较小迎角下产生了正阻力,而随着迎角的增大,其当地阻力变为负值。对比前缘吹气和协同射流控制,翼型失速迎角分别为12°和16°,这是因为协同射流翼型通过前缘吹气效应可以在当地集中注入动量,其后缘吸气可以减小低能量的分离区域,形成较大的环量增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跟踪控制理论,本文研究了具有矢量喷管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控制问题.首先本文建立了基于矢量喷管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表现为矢量喷管推力对飞行器纵向力矩的作用很大,而对速度的影响很小.在相同的控制参数下,本文给出了飞行器的三种不同的跟踪控制模式.基于极点配置和Youla参数化方法设计切换的跟踪控制律,实现了不同控制模式之间的平滑切换,并且保证切换过程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矢量喷管技术在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中的优势,并且指出多种控制方式协调配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进气道/导弹内外流场的CFD数值模型,并对某固冲导弹的纵向特性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数值计算不仅可以直接提取进气道的内流特性,而且可以直接提取进气道和导弹全弹的外流气动特性。对于评估进气道与导弹弹体相互之间的气动干扰特性,也能提供直接的数值依据。该方法简便易行,可望推广应用于固冲等吸气式导弹的总体方案设计中,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空天飞机动力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带液化空气循环子系统的吸气式-火箭组合循环(ARCC)概念.该组合循环发动机集涡轮、冲压及火箭发动机优点于一身,在吸气式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通过液化空气循环子系统液化大气中的氧气,存储供氢氧火箭发动机工作时使用,自身携带少量或不带氧化剂,因而经济性较好.为提高液化空气循环子系统液化比,采用多种措施设计一种新型液化空气循环子系统.计算了液化空气循环热力过程和ARCC发动机比冲性能,结果表明:液化空气循环子系统在整个吸气式飞行过程中具有较高液化比;ARCC发动机在不同的飞行条件下都能得到良好比冲特性,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14.
Nanoscale hydrodynamics: enhanced flow in carbon nanotub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jumder M  Chopra N  Andrews R  Hinds BJ 《Nature》2005,438(7064):44
Nanoscale structures that could mimic the selective transport and extraordinarily fast flow possible in biological cellular channels would have a wide range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Here we show that liquid flow through a membrane composed of an array of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is four to five orders of magnitude faster than would be predicted from conventional fluid-flow theory. This high fluid velocity results from an almost frictionless interface at the carbon-nanotube wall.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主动队列管理算法中TCP拥塞窗口的流体流模型,给出了离散模型和广义预测控制(GPC)算法的表达式;得出了路由器输出队列长度与参考队列长度的闭环传递函数;证明了GPC控制器在满足特定控制参数的条件下,无论网络参数如何变化,闭环系统都是稳定的;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工程有限元法对给定变压器模型进行磁场分析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相应的磁场分布等位线。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每一步的实施细节。最后将用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与MATLAB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实施的正确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射孔完井中二维和三维有限元热流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的基本方法,用热流场模拟射孔完井渗流场,用同一种导热率材料来模拟井筒和孔眼,该材料导热率相对于地层模型导热率为无限大时,能模拟整个射孔完井渗流场。该二维和三维模型,能研究射孔深度、有无钻井污染和压实带情况下,孔眼内流体流速、压实带外边界渗流速度、渗流压力场、全井产量及产能比。并用APDL程序语言编写了二维和三维模型及网格划分的通用程序,为射孔完井优化设计及产能预测提供了实用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同时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简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并联的双稳态非线性悬臂压电俘能器的动力学和俘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并联双稳态非线性悬臂压电俘能器的机电耦合方程。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对非并联和并联的双稳态俘能器的混沌边缘及俘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并联双稳态非线性悬臂压电俘能器可以提高俘能效率;而其工作频带宽度与混沌边缘间的周期运动区域宽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提出了一种具有极点约束的非脆弱最优H2/LQR(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控制方法.根据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纵向运动方程,推出了一种新的飞行器线性不确定模型,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了一种多目标非脆弱控制器.在控制器的设计中,不但考虑了系统的极点配置、最优H2性能和鲁棒保性能3种指标,而且兼顾了因飞行条件不确定性和建模误差引起的控制器增益的变化,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推导了多目标非脆弱控制器的存在条件.仿真实例说明了非脆弱控制器在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中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纸箱自动生产线成形机中所采用的数控吸气时间控制系统,避免了由于吸气时间不准或过长致使纸板切槽、油印错位及被拉破损所造成的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