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指纹和电源控制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其中,指纹识别模块用于实现用户身份的注册与验证,电源控制模块综合了嵌入式技术、无线射频通信技术、电源控制技术,用于实现实验台电源的控制与实时监控,有望最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技术水平,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基于RFID技术的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是射频无线感应技术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典型应用,可以实现实验室门禁控制、设备电源控制和实验管理的自动化.本文设计了基于RFID技术的实验室管理系统,通过在每个实验室配置读卡器和检测系统,实现实验室的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式管理.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实验室展示系统无法交互式地让操作者和参观者在线了解实验室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创建了一个基于Html5,WebGL和CSS3技术的具有3D结构的网站页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实验室安放传感器,经由网络通信模块和WIFI发射器,将实验室各模块信息及时上传到浏览器端。用户在浏览器端可以实时接收和控制实验室各传感器模块的信息和状态。网页展示以窗帘控制,灯光控制,风扇控制,CO_2控制四部分为例,在WebGL环境下实现实验室360度全景展示。经测试,网页的性能和运行效率满足了设计要求,使用户能够通过移动端或PC机的浏览器登录智能实验室系统,实时通过传感器获取实验室各模块信息并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园林绿地微灌远程实时测控,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与控制节点模块、汇聚节点模块、控制终端和远程控制中心等组成,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传感网络、移动Internet网传送,并解决电源设计问题.园林绿地远程微灌控制系统为实现大规模园林绿地灌溉的信息化、自动化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解决传统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的重复测量、实时监测效果差、数据交换不便等问题。方法:分析了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意义和功能需求,基于物联网对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硬件(包括基于CC2530芯片设计的协调器模块、终端采集节点模块,控制端的继电器模块)和软件(包括ZigBee协议栈以及各节点模块、上位机)进行了设计。结果与结论:系统利用无线射频网络ZigBee技术构建起树型网络,实现对实验室环境的覆盖,通过终端节点上的温湿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采集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烟雾浓度等数据,然后将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给上位机进行处理,实现了实验室环境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使用普通元件,采用传统的电磁继电方式进行控制的1 000W通用负载板的实现方案。这种负载板可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可单电源工作、也可双电源工作,适合于实验室条件下对直流稳压电源做老化实验和进行其它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7.
从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两方面描述了一种用单片机实现手持设备电源管理设计方案:设备关机后,待机电源为掉电模式的单片机供电,使用电源开关按键产生中断实现设备开机;设备开机后,单片机和CPU模块通过串口传输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实现外设电源的动态控制和设备关机;使用查询方式判断电源开关按键的关机动作,通知CPU模块和实现设备的强制关机.这种方法为不具备电源管理的电子产品增加此项功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通过Arduino UNO开发板开发一个功能完善、扩展性强的开放式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以Arduino UNO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联合W5100网络模块搭建本地的WEB服务器,通过A/D采集各引脚连接的实验室环境传感器的数值,使用蜂鸣器、警示LED模块搭建实验室内智能安全检测报警模块,使用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模块搭建实验室内智能灯光控制和温度调节模块,通过网页客户端连接服务器,实现室内环境的实时智能检测和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9.
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远程电路实验教学系统,整个系统由控制模块和一套实验电路板组成,开发了以32位ARM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入以太网,用户可通过网络对控制模块进行设置和控制,进而实现对实验电路板的控制和数据采集.该实验系统允许用户远程进行电路实验操作,有效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可作为电路实验室实验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电火花成形加工脉冲电源的控制策略,研究了脉冲电源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设计。控制系统包括脉冲宽度与脉冲间隔控制电路、短路检测电路、断电检测电路以及单片机的相关控制程序。系统采用上位PC机加下位控制模块的主从式两级控制结构,下位控制模块以89C52单片机为核心,由断电检测和短路检测等电路组成。上位控制软件采用LabWindows/CVI开发,主要实现人机交互及数据预处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DSP控制的数字化逆变弧焊电源.主电路采用IGBT全桥式逆变结构.控制电路以16位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为核心,在DSP最小系统、参数预置与显示模块、电压电流采样模块、保护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等作用下对焊接电源实施闭环控制.设计的数字化显示电路,采用数字面板表进行显示.在参数预置时显示参数预置值,在焊接过程中显示焊接电压与电流.设计了专门的切换电路实现两种显示的切换.试验结果表明,电源输出波形稳定,显示过程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12.
张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8):1920-1922,1927
本文提出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组建开放实验室电源控制系统的一种方案。实现了根据实验预约数据对实验台设备电源进行控制,提高了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解决了开放实验室中的实验设备被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针对较多高校实验室的电源产品存在显示信息单一、损坏率高、维修成本高和过载保护效果较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参数优良、模块拼接式的实验室用高效线性直流稳压电源.该电源实现模块化拼接安装,包含大功率电路、LCD12864显示、控制电路和按键旋钮参数输入电路,各模块电路接口简洁,维修方便.该电源可以实现输出电压在0~25 V线性可调,最大输出电流为5 A,纹波在5 m V左右,电压调整率在0.2%以下.设置了多重软硬件过载保护,性能稳定;实现软件换档,相比传统硬件换挡性价比更高,降低外界干扰导致的误换挡.性能参数高于现有同价位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种实现瞬时均流的UPS冗余并联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不间断电源(UPS,uninterruptiblepowersupply)冗余并联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工程可实现性,提出了一种实现瞬时值均流的分布式控制新方法。基于平均电流法原理,通过连接各并联UPS模块的仅3条低频信号总线(而无需专门的控制模块)实现均流。通过均流回路与基准同步回路的解耦控制,使系统惯性大大降低。只用一个调节器,既调节输出电压、同时又实现环流抑制。并联系统在线性或非线性负载条件下都具有很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均流效果。文中分析了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不间断电源(U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一些重要的设备上,用它为这些设备提供恒定的电压和频率。如果要扩展系统容量,可以使用大容量UPS或用小容量UPS并联这两种方法实现。多模块UPS能较灵活地实现对电源系统容量的扩展,为了增加整个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组成冗余并联系统。本文通过对PSD系统电源技术方案的介绍,首先是对UPS逆变模块的N m冗余并联结构和均流进行介绍;其次对UPS的并联控制方式进行说明;再次对PSD系统电源技术方案的要求作介绍;然后对PSD系统电源技术方案两种设计方案的比较说明,主要是对电源模块设计方法对系统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载波控制模块在采煤机电源应用中的优越性,详细阐述了数码载波控制模块的技术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介绍"口袋"实验室中电源模块的设计原理,并通过单片机对设计电路进行了验证。该电源模块作为满足其他模块需求的供能装置,利用USB数据线与学生个人电脑连接,在电脑中配置有"口袋"实验室的仪器显示界面,可通过电源模块控制界面对电源硬件部分实时调控以及对其他模块供能。  相似文献   

18.
本系统以飞思卡尔公司生产的MC9S12XE/S微控制器为核心,以射频收发模块nRF905、GSM远程通信模块TC35iGSM、人机交互键盘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等构成了外围电路,实现对各个智能家居子系统的远程控制。系统硬件构成精炼,功耗低,价格便宜,使用简单,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课程的课后教学效果,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具有协同功能的虚拟实验室模型,对虚拟实验室若干技术——建模技术、视点控制与电子白板等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并用VRML和FMS具体实现了该虚拟实验室,为实现虚拟实验环境的构建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隋首钢  乔镔 《实验室科学》2023,(4):48-52+57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工电子教育的普及为电工电子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管理系统提出了将智能化与人工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利用python-web开发技术实现系统软件平台设计,具有学生选课、退课、上传实验数据,教师排课、发布实验课程等功能。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技术实现了对学生上传实验数据的聚类分析,将实验数据分为正确、操作错误以及机器故障三类数据,从而实现了学生成绩的自动评判以及设备故障辨识。另外,空调设备模块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技术,通过自动采集周围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实现了空调的自动控制,在综合考虑舒适度与节能的基础上,达到自主调节室温的实验室环境控制智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