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PDG-2004给出的J/ψ→VP各衰变道的分支比的世界平均值,利用对能量有依赖的η-η′混合角方案,对赝标量介子混合重新作了分析,由此得到η和η′的混合角θη=(-9.0±4.9)°,ηθ′=(-20.8±3.0)°.对J/ψ衰变中DOZI的贡献和SU(3)破坏也作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U(3)×U(3)线性σ模型进行的研究,首先给出了两个混合角描述方式下的赝标量介子η,η′的衰变常数的表达式,然后,以赝标量介子质量和衰变常数fπ,fK为输入参数计算了η,η′的衰变常数以及标量介子的质量和混合角.认为给出的衰变常数值与其他理论研究一致,并且发现标量介子σ的质量约为600MeV,其他标量介子质量在1GeV以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PDG-2004给出的J/ψ→VP各衰变道的分支比的世界平均值,利用对能量有依赖的η-η'混合角方案,对赝标量介子混合重新作了分析,由此得到η和η'的混合角θη=(-9.0±4.9)°,θη'=(-20.8±3.0)°.对J/ψ衰变中DOZI的贡献和SU(3)破坏也作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赝标量介子混合角的问题,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探讨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给出定论,不同的研究方法却给出较大差别的结果。本文通过不同的唯象模型从介子、质子散射、P^0→γγ、矢量介子和赝标量介子的辐射衰变、J/ψ和ψ(2S)衰变等方面探讨赝标量介子混合角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在因子化框架下研究了B(S)→J/ΨP(V)(P(V)表示赝标量(矢量)介子)的衰变分支比.发现衰变分支比与威尔森系数、Cabibbo-Kobayashi-Maskawa(CKM)矩阵和有效参数有关,在选取的有效参数范围内,本文的结果包含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首先在有效场论框架下对η和η'唯象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衰变过程:一种是只含有轻味强子的过程;另一种是有J/ψ参与的反应过程.通过拟合大量相关的衰变宽度和形状因子的实验数据,我们确定了有效拉氏量中自由参数的取值,同时也给出了双混合角机制下的η-η'混合参数.结合通过实验数据定出的混合参数以及格点量子色动力学数值模拟给出的轻赝标介子质量和衰变常数,我们在U(3)手征微扰理论框架下对η-η'混合进行了次次领头阶的分析,并给出了更新的低能耦合常数的数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3×3质量混合矩阵,我们研究了3个主要的标量胶球候选者——f0(1370),f0(1500)和f0(1710)的夸克胶子组成.利用唯象模型计算它们衰变到赝标量末态的分支比,将结果与最新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我们得到f0(1370),f0(1500)和f0(1710)的味组成.同时,对其他几个衰变分支比进行了预言并发现f0(1370)中|N〉的成分较大,而f0(1500)和f0(1710)更接近于纯胶球态.  相似文献   

8.
在幺正手征微扰方法下讨论了粲强子J/Ψ衰变的两种模式.第一种衰变模式是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标量介子的过程,很多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很好的描述,此时其标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赝标量介子-赝标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标量共振态.受此工作启发,这一理论进一步被推广到研究粲强子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张量介子的过程,此时张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矢量介子-矢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张量共振态.讨论了这种新的衰变模式,通过比较理论计算结果和感兴趣的北京谱仪上的实验数据,发现只需要引入1个参数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4个独立过程的衰变分支比,从而表明提出的这一新衰变方式可以合理地描述目前已知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中性赝标介子(π0,η等)衰变到轻子对的过程一直深受理论和实验关注.这些过程的研究对于检验标准模型和寻找超越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有指导意义.这里首先在手征微扰论的框架下详细分析π0→e+e-,发现该过程的衰变率可以确定至一个未知常数.目前尚无模型无关方法来确定这一个未知常数组合.然后在一个矢量为主的模型中计算这一过程,发现模型中参数的存在使得理论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实验值相比,理论预言的不确定性将会模糊可能的新物理信号,同样的分析可以推广至η→e+e-和η→μ+μ-.  相似文献   

10.
在π2(1 670),η2(1 870)和η2(1 645)属于11 D2介子九重态的前提下,利用质量矩阵和非相对论组分夸克模型,对同位旋二重态K(1 D2)的质量给予讨论,二者的结果符合的很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模型估算出D波介子中K(1 D2)与K(3 D2)间的混合角约为零度.而后,通过3 P0衰变模型计算K2(1 770)和K2(1 820)的部分衰变信息并与PDG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建议目前实验上提供的衰变信息还不足以确定二者的混合程度.  相似文献   

11.
在U(3)×U(3)线性σ模型下,我们研究了赝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的辐射衰变过程P→γγ和V→Pγ,其中精确地计算了夸克圈图的贡献.我们发现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标量势和矢量势相等的条件下,利用Nikiforov-Uvarov方法给出了赝库仑势加新环型势Dirac方程的束缚态解和能谱方程.结果表明,径向波函数可用合流超几何函数表示,其角向波函数可用广义连带Legendre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13.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SU(3)手征夸克模型下,应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奇异数为-5的双重子系统的结构,主要分析了标量介子混合角对系统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哪种混合,双重子Ξ*Ω都是束缚态.在手征夸克模型下,混合角为-18°和19°时,Ξ*Ω系统结合能大致相同;但在理想混合下,因为σ场没有贡献,系统的结合能会大大减少.同时还发现,考虑混合角时的结合能远小于不考虑混合角时的结合能.本文工作对标量介子混合角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得到了赝标量场的广义协变方程和旋量场与赝标量广义协变相互作用拉格朗日函数。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包括两个规范场和一个中性标量场的两流体模型.数值得到渐近标量毛AdS黑膜解.模型导入了两个可调节的化学势,从而导入了可控的掺杂参数.研究了特定参数下全息费米系统的性质.研究表明随着赝标量汤川秀树耦合增大,能隙打开,标志着系统衍生出绝缘相.固定赝标量汤川秀树耦合,随着掺杂参数的增大,能隙打开的临界值减少,能隙的形成更容易.并给出了相应的温度-掺杂相图.最后,根据模型参数,将模型分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手征SU(3)夸克模型和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在集团组态下研究了H粒子的结构,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短程相互作用机制即矢量介子交换效应和单胶子交换效应、不同的禁闭势、耦合道及标量介子混合角等因素对H粒子结合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准确的实验信息将有助于检验理论模型,决定如何选取禁闭势和是否需要考虑标量介子混合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手征SU (3)夸克模型和推广的手征SU (3)夸克模型下,利用共振群方法研究了奇异数为-6的双重子ΩΩ的结构。分析了波函数宽度,夸克交换效应以及标量介子混合角对系统结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度越小越容易形成束缚态,夸克交换效应有利于形成束缚态。标量介子混合角对系统结合能的影响很大,不同的混合角下系统的结合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BaBar合作组在分析正负电子湮灭的不变质量时发现的一个很窄的峰结构,该峰结构被命名为D*s0+(2317).首先假定它是S波的DK分子束缚态,利用Bethe-Salpeter方程研究了其结构并研究了其同位旋破缺衰变过程D*s0+(2317)→Ds+π0,同时在末态考虑了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s0+(2317)可以具有DK的分子束缚态结构,而且η-π0混合效应对衰变宽度影响非常明显,D*s0+(2317)→Ds+π0衰变宽度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其它的理论模型也对D*s0+(2317)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认为D*s0+(2317)可能存在其它形式的结构,并且得到的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因此的结构存在多种形式,或者是几种结构的混合.该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实验进一步确定D*s0(2317)的结构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CELO实验组发现,在B介子衰变中η有很高的单举产率,其分枝比的实验值比标准模型理论预言值高出大约一个量极.有许多作者对此项反常进行了研究.Atwood和Soni认为,如果考虑QCD胶子反常,并把gg*η顶角耦合因子H(k2,q2,m2η)取为常数,则可以给出和实验相符的结果.但另外几位作者指出,如果考虑αs和压低因子m2η/(q2-m2η)对gg*η耦合的影响,那么Atwood和Soni给出的理论预言值将降低为实验值的大约1/30.如果目前关于αs和压低因子m2η/(q2-m2η)影响的理论估计是基本合理的,那么新物理的贡献对解释CLEO实验结果将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标量势和矢量势之和为零意味着原子核具有严格的赝自旋对称性.作者在赝自旋对称性条件下,求解了第二类Pschl-Teller型势中运动粒子的klein-Gorden方程和Dirac方程S波的束缚态解,并给出了相应的束缚态能谱和相对论性波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