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范围新经济蓬勃发展给工科教育带来所育人才无法适应新经济的挑战.以地方普通高校齐齐哈尔大学IT类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一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提出产学合作并结合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主动融入行业人才需求和发展,加强规划引导,强化自主创新,加快转型升级,以便培养出更适合新经济要求的新工科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的意义、发展以及具体做法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共同探讨的课题。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合作的主体角度探讨了行业、企业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索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培养速度,扩大培养规模,逐步建立一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专业技能培训为核心,对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4.
产学合作教育既是实现经济、科技、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手段,又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地把握产学合作教育的重点和原则,确立适应高校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和途径,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重点高校产学合作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这些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运行模式都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高校在选择产学合作伙伴及内容上要有所侧重。要充分体现产学合作教育所应具有的高校特色…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中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循环周期大大缩短,各国政府和工业界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能为之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和技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在减少,迫使高等学校寻求社会,特别是工业界的支持,产学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实践表明,产学合作能有效地培养应用人才,加速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以及建立产学合作协调机构,为产学合作营造…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几年来的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特征,我们构建了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合作、能力、素质三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合作、能力、素质三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1、产学合作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反思高等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不适应的状况,我们认为:把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人才市场需要,有利于学生就业,作为办学效果的最主要的标准。高职高专学生,要面向工程技术,应具有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具有将来从事工程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正蓬勃发展,各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本分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提出的挑战,并论述了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途径,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国内的印刷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根据应用物理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科技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大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3+1"框架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对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构建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应用物理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科技研究型"和"工程技术型"两大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在"3+1"框架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对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构建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