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新华同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课题研究已经有好些年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跟随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品味”论》为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并且论文很快就在《文艺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邓新华同志又到北师大童庆炳教授处做访问学者,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课题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这期间的主要成果就是他发表在《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的20多篇论文和他出版的第一部个人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相似文献   

2.
"灵感"最早是西方宗教中的概念,本意是"神的昭示"和"灵气".在中国古代诗学论著和作品中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的"灵感"一词,但是对创作心理状态的描述则颇早。介绍了"灵感"一词的渊源,整理了我国古代诗学论著或作品中与之相关的描述,并进行了归类和分析。探讨了创造和把握灵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陈良运先生的《中国诗学体系论》在经历了十年的检验之后,于2003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第三版,累计印数已过万。这或许是一种标志:一种致力于将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从自在的状态转向自为的状态的努力,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的思想基础是道家思想,从宗炳的“含道映物”到郭熙的“林泉之志”,道家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通过阐释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代表作《画山水序》、《林泉高致》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可以发现,正是老庄的道家思想促成了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批评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有着鲜明的诗学批评祈向。其反对矫饰,提倡以真、朴为美;以味评诗,引申言不尽意说,追求味之无极的诗蕴;反对声律,倡导诗歌自然发生,保持诗之真美。这些诗学观念,展现了清晰的道家思想痕迹。  相似文献   

6.
白璧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方面。而在《卢梭与浪漫主义》一书中,白璧德也讨论了道家思想的问题,主要是在与西方浪漫主义传统的比较中展开进行的,一方面在自然主义、艺术创造上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情感倾向、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存在差异。白璧德对道家思想的阐释是缺乏深度的,反映了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往往是执一种工具性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邹强  王松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44-147
儒家与道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在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与作用。本文从道德的内涵、起源、人性论、价值取向、目标追求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它们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黑塞一生深受中国文化浸染,尤其偏爱老庄。以老庄为代表的中国道家思想不仅影响其生活和思维方式,并广泛浸润其文学创作,成为他构建自身文学审美观的重要精神依据。如万物源道的人生悟境,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上善若水的处世态度,循环齐一的生死之道等。黑塞垂青中国文化精神,并非出于逃逸西方文化之初衷,而是希望经由东方这个他者来更好地反观自身、找寻自我。  相似文献   

9.
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龙 《科技信息》2009,(28):I0224-I0225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又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道家思想对武术的影响颇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道家思想进行研究发现,道家思想中道生万物论、气论、天人合一论、防阳论辨证观、反者道之动对武术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个无序、变化和涨落的物理世界中所频频出现的各类混浊现象及其对混饨的定义、特征等的阐述,生动而客观地阐明了在道家学说中,包含着现代混沌理论的思想萌芽.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言赋或重具体事物的描摹以点出玄理,或以生活指向来展开玄理阐发,具体事物与玄言玄理二者构成玄言赋的“有意无意之间”,这就是如何以文体的“有意”、文学形象的“有意”、探讨理论时进入审美状态的“有意”来把握玄学理论的“无意”;最后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以玄学理论来把握现实生活的“有意”。  相似文献   

12.
引入现代诗学的“张力论”观照中国古代诗学的“情景论”。认为:诗歌“二原质”——“情”与“景”之间存在张力。情景交融是一种“情”和“景”的紧张关系造成的艺术品的超常特性。情景交融中所体现的“情”与“景”之间张力的最大才是中国诗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魏晋玄言赋或重具体事物的描摹以点出玄理,或以生活指向来展开玄理阐发,具体事物与玄言玄理二者构成玄言赋的"有意无意之间",这就是如何以文体的"有意"、文学形象的"有意"、探讨理论时进入审美状态的"有意"来把握玄学理论的"无意";最后在文学作品中达到以玄学理论来把握现实生活的"有意".  相似文献   

14.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5.
清代嘉道时期处在历史巨变的前夜,绵延两千年的传统学术发生着裂变重组,诗学思想也随之悄然变化。与学术精神的经世致用相联系,嘉道诗学突出诗歌的社会现实性;同学术的兼容、开放相一致,嘉道诗学不仅是对古代诗学思想的多元继承和总结,而且为诗学的近代化打开了疆界;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学术精神相一致,嘉道诗学在士人人格崛起的基础上,强调“诗与人为一”的本质论;和创新的学术追求相一致,嘉道诗学倡导求变开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绘画以“澄怀观道”、“含道映物”来体现其美学思想,这就把艺术引向一个从形似到传神,从浓色艳彩到水墨玄色,从技术积累到精神修养的体道过程。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人由“人”及“道”,最终达到“一”的心路历程。文章从形式、风格及修养三方面入手,对这一过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对中国现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从文的文艺观、审美观、对知识的批判及文化重造的构想等方面都体现出与道家思想的内在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8.
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是其"六艺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诗学观点主要体现为"《诗》以感为体"、"《诗》教主仁"、"兴于《诗》".从中发现马一浮的诗学思想有强烈的道德至上倾向,以"识仁行仁"作为《诗》学的最高目标.由此来看,马一浮的诗学思想仍然是以其"六艺论儒学"为基础,以"仁"一以贯之的心性之学.  相似文献   

19.
程雪飞 《科技资讯》2014,12(22):225-225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主线.中国的平面设计发展不过是几十年的时间,如何能够突破现状,后来居上,被世界所接受和认可,也是设计师们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尝试用道家思想的相关理论来解决困扰中国设计师的难题,看看它是如何对平面设计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道家“崇尚自然”、“虚实相生”、阴阳理论、逍遥游重视人的本性的观点对两宋山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