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九世纪中叶,亚洲各国处于历史转折时期,许多国家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只有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倒幕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国际、国内的许多条件,但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下级武士改革派的领导。下级武士改革派能认清当时日本所处的内外形势,吸取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教训,顺应时代潮流,立志改革,学习西方。他们与部分朝廷公卿及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以西南强藩为基地,利用人民群众力量,坚决开展武装倒幕,终于推翻了腐朽的德川幕府。  相似文献   

2.
江户中后期,幕藩制社会无论在经济构造还是政治体制上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济上幕府和各藩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治上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幕藩体制进入到危机期.与之相对,江户初期的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的绝对优势地位,也开始受到农村商品经济和各藩独立领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而发生动摇.为了解决危机,幕府在经济上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商品市场统制,利用株仲间控制全国的商品流通,压制商品经济在农村和各藩的发展;一方面又开始转变初期"重本抑末"的倾向,积极地吸收商品经济的成果振兴幕府经济.因此这一时期幕藩体制已开始成为商品经济自由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日本明治维新的骨干和领导力量是下级武士。那么,下级武士为什么会由封建制度的阶级支柱,转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骨干和领导力量呢?本文拟从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下级武士的经济、政治地位低下德川幕府明令划分日本社会为“士、农、工、商”的所谓四民等级。士即武士,是统治阶级,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占有全国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德川将军是日本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全国二千三百万石中的六百八十万石”。将军之下是上级武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日本取得了巨大权益,幕府软弱无力,不能保证列强在日本的利益顺利实现,列强希望日本出现更友好、更有力的政权.倒幕派既有实力,又主张开国,他们掌权符合列强的愿望.因此,在倒幕运动中,西方列强采取了"中立"政策.  相似文献   

5.
从1192年到1868年,日本处于军事封建贵族(武士贵族)专政时期,共经历了镰仓幕府(1192—1133)、室町幕府(1336—1573)和德川幕府(1603—1868)三个幕府的武家统治时代.德川幕府统治的265年间,武家统治发展到了顶峰.德川幕府的政治体制──幕藩体制集武家统治之大成,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可以说由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开创,德川家康及其继位者们完成的幕藩体制,创立了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独特的封建国家统治体制。一、幕府政治──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幕藩体制的核心是幕府.幕府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占绝对优势,这是幕府的权力基…  相似文献   

6.
江户中后期幕府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幕藩体制的危机,18世纪末19世纪初,幕藩制商品流通机构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是以大阪为代表的特权性质的中央市场逐渐衰落,而以广大农村小商品生产的发展为基础的民族性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加之幕末各藩的成功改革以及开国贸易给日本国内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幕藩体制及其商品流通机构最终瓦解了.  相似文献   

7.
日本军国主义形成于“幕府政治”时代,军国主义力行者和军国主义传统的缔造者,就是日本民族精神、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的主要创造者——武士.明治以来,长期被统治当局和众多日本知名学者誉为“大和魂”的武士道,驱使武士将穷兵黩武作为财富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幕府政治依赖和坚持军国主义,为军国主义提供政治舞台与社会空间,为近代和现代军国主义奠定起坚实而广泛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重要因素是资本有机构成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则日益贫困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种两极分化现象,很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目前,有些同志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不存在了;有些说相对贫困化还是存在,但绝对贫困化是不存在了。我们认为这两种看法不妥,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1847年,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就已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规律,但他只提“无产阶级贫困化”,没有区分为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两  相似文献   

9.
南京幕府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京幕府山地区进行植物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基础上,进行该地区植物区系基本组成分析。幕府山植物区系特点为: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过渡性,具有明显的北亚热带性质。把幕府山与相似纬度的安徽琅琊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总体上相似,主要是温带和热带成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秘书理论体系在宋代《册府》中已较为完整地建立了起来,这个体系由秘书主体理论、秘书客体理论、秘书环境理论三大板块构成。对古代秘书理论中的主体概念──幕府也作了特定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这一研究成果,否定了当代理论界普遍认为的中国古代秘书理论体系出现于清代幕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贫困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但自它产生以来,就受到各种歪曲和误读,由此导致一些人对其产生怀疑或否定。事实上,马克思的贫困化理论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和丰富的内容,恩格斯、考茨基、列宁等人都对它有所阐发。我们结合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通过对这一理论发展历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马克思主义贫困化理论仍然是正确的,在当今世界,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念经历了由群众理论到执政为民理论演进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包含着执政为民理论的基本因子,列宁执政时期初步奠定无产阶级政党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石。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党的四代领导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进一步阐述执政为民的理念,最终明确执政为民的科学定义,丰富了执政为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启蒙所构筑的自由在现代性条件下显示出了内在的悖论,如何超越现代性从而真正实现人的自由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阿伦特认为超越现代性的唯一出路是"政治的回归",而马克思则以历史辩证法来超越现代性为人类的自由的实现奠定现实的基础。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指明了自由实现的真正道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在阿富汗历时9年零2个月的战争,其中约有6年时间是在联合国主导下的政治谈判中度过的。相关各方基于自己的利益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上迟迟不愿做出让步达成和解。苏联态度的转变是最终达成日内瓦协议的关键。日内瓦协议的不完整性、模糊性为阿富汗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纵观闻一多一生漫长阶段的探索,他之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历程的巨大反差即从艺术的忠臣转变为人民的忠臣,从绅士转变为斗士,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呼喊这种根本性转变,就较之鲁迅在知识分子中更具典型意义。因为,闻一多转变的认识意义超越了他个人的范围而成为人们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象征。因此,我们纪念闻一多,作为知识分子就要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和最终愿意跟着中国共产党走而为人民根本利益勇于赴汤蹈火的不怕牺牲精神,作为各级政府则应汲取闻一多转变的经验和教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这就是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今天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16.
1949年中国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由于外交冷落,内政混乱,经济凋敝,台湾岛内人心惶恐,局势动荡,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危机四伏,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从1949年到1953年,退台后的中国国民党当局被迫采取“和平渐进”的措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改良性质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不但缓解了国民党败退台湾时的经济危机,也为其在岛上的政治统治奠定了基础,这次土改可喻为国民党败退台岛后的一棵“救命稻草”,它具有重兽古白政治素涵.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学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哲学。他的学说从"礼"入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仁学"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政治伦理思想的基调。充分认识孔子的哲学思想,深入挖掘其中的政治哲学,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开发人的潜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延伸,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潜能的开发功能,应在发掘人的个性优势、培养人的积极心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培养人的创造精神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览我军政治工作的时间洪流,清晰、准确地观察历史主流和构成这一主流的每一个支流。在分析和评价某一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文献对于特定的历史时段的部队指战员具有何种影响时,要把对文献的价值判断置于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中。要注意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军人军事实践活动选择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帮助军人开阔思路,以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军人军事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要反对把军队政治工作历史文献作为各种精神的或意识的想象史,要根据事物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进行理论研究,注重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和革命军人的军事实践活动,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超越,为当前我军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服务,为战斗力生成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从中、韩、日三国受中国伟大的作家鲁迅的影响及现当代的韩、日两国的研究热点展开研究,分析并概括出韩、日两国不同政治及文化背景下鲁迅研究的不同特点。认为韩国从"殖民地斗士的思想与精神"和"反封建的领袖"两方面来研究鲁迅,表现出人类的情怀,东亚意识和人类意识,研究主题由"革命家鲁迅"转移到"文学家鲁迅",发展了研究纯粹文学的趋势;日本通过丰富的考证和资料奠定了研究鲁迅的理论基础,并形成了新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