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音乐“雅”与“俗”的历史渊源入手,论述“雅”与“俗”之间存在着分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二者又存在着互动性,即“雅”的音乐是由“俗”的音乐演化而来的,而“俗”的音乐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也是可以雅俗共赏的。  相似文献   

2.
张伟  崔晓曦 《科技信息》2011,(21):I0177-I0177
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好的表现了阴柔与阳刚之美的完美结合,是阴阳美的一种实践表现形式,书法之所以美,正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种"势"表现的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韵味,这种韵味有一内在的美感,并且富有灵动性。文人画尤其注重书法,和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可以说是文人画中的点睛之笔,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之间的组合,不但构成了艺术形象中的元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欣赏价值,它的运笔可以体现画家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和创作状态。可以说在文人画中,画面与书法表达的是士大夫们相同的感受或者是创作状态,二者是一致的,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袁跃奇 《科技资讯》2011,(15):234-234
书法是通过对汉字的书写,借助汉字而创造出形象的创作艺术,而作为书法创作手段的书写则贯穿于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既然书写是艺术创造,不仅要讲究书写的技能功夫也同时也要讲究创造的审美效果。书法艺术到底是该讲求"工"还是该追求"拙"?在书法艺术中",工"与"拙"究竟是对立的还是有有统一元素在里面,究竟哪种可以被称作更有价值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萧振鸣先生毕生从事鲁迅文博研究,深识鲁迅文人之趣,又多情转益于古法,其书为文人书法提供了一个正面注脚。文人书法是书法史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当代语境中甚至一度将文人书法视为书法史正统的代名词,这种看法带有极强的"身份"视角,即文人的身份对书法创作有极大的决定作用。在这种"以人论书"的观点下,种种概念褒贬错综复杂,在此暂且不论。只谈萧振鸣先生的身份为文人书法提供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格调高下.无疑是艺术创作取向时所首先关注的焦点问题.是艺术的灵魂.艺术的生命。因此.雅与俗便成为艺术评论家手中的一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利刃。被析为雅的,便是旗帜,便是成功;被判为俗的.便是鄙俚浅陋,便是不值一晒.便是过街老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有些艺术门类里.如书法国画,单是雅与俗这两个字限使足以定其生与死。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在叙事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传统叙事文学通俗易懂的特点,又摈弃了口语中粗俗的成分,融俗入雅,又融雅入俗,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明显的典雅和文人化特色,创造了一种熔经铸史、花娇月媚而又含英咀华、生动活泼的叙述语言。同时小说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显示出幽默、讽刺和诙谐美,所有这些都与作者的身份、经历和创作历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拙"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以"拙"论书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以妍为美、华质相半、拙多于巧、宁拙毋巧的过程,可将其分为萌动期、初始期、发展期、高潮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对"拙"的不同理解,出现了不同的审美格调,也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和不同的创作风格。关于以"拙"论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书法批评的开展,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书法创作和书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王铎书法理论主张"善师古者不泥古",在拥有传统功力的同时,又要拥有创新精神。王铎书法创新观念与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的创新主张遥相呼应。"不规规模拟""拓而为大"与"挥斥八极之势",是王铎在自己"不泥古"观念和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创新主张的基础上,在艺术理论中的进一步拓进。它使王铎在书法临帖与创作中拥有了非凡的实践手段,并使他获得了迥异前人的书法艺术审美个性,而且,它对当代中国的"大幅式"书法创作及日本的"明清调"书风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消长过程乃是雅文学俗化和俗文学雅化的双向互动过程,雅与俗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层面上可以相互转化.中国当代雅文学的萧条,是市场经济尚未完全确定的"前状态"的结果.随着这种"前状态"的结束,雅文学将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之际,文学创作衰微至极;惟"南唐"独以偏安小国而好文尚士,成为乱世作家向往和赴集的乐土.作为南唐文人的杰出代表,徐铉、徐锴兄弟执著地呼唤儒道的权威、把"风雅"、"六义"视为诗文创作的灵魂,然其创作则时有不合于"道"者.他们的诗歌创作将性情与学问并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浅俗风气有所修正,其中展示的学人风采尤值得瞩目.  相似文献   

12.
受晚明艺术"尚奇"审美观念的影响,晚明篆、隶书法创作出现隶书书写奇字、篆书草化现象和书家恣情遣性等新奇独特的书法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其代表性的书法名家有赵宧光、宋珏、黄道周、王铎、王时敏和傅山等。晚明篆、隶书法"尚奇"审美表现形式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极大,它是清代碑学篆、隶书法艺术创作高峰的源头和序曲。  相似文献   

13.
以"雅"俗"观念来评品中国画,是文人画独有的标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画也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化到平民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的审美观念也要及时"转型",才能使中国画跟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充分认识其创作中的审美内涵是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意在笔前”、“意在笔中”、“笔绝意在”三个方面关于“意”的美学内蕴的初步阐述,有助于我们提高书法创作的审美能力,从而正确把握“意”在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晋代书法与唐代书法作为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两个高峰,在创作及审美追求上都各具特色.晋人书法呈现出平和自然、含蓄蕴藉的美的境界;强调情理统一,崇尚刚柔相济、骨肉相称、骨势与韵味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以"尚韵"著称.唐代则推崇雄强肥硕、豪放飞动的阳刚之美,以"尚法"见长.而这种创作及审美的差异性,则主要是由社会文化心理、时代风尚以及创作主体的情感好恶等主、客观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第九回是小说男风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用意并非反思家族失教,而是为了凸显宝玉的博爱之情。学堂是古代男风的多发地之一,第九回的学堂为人物的男风之好提供了适宜的空间背景,并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表征。第九回男风书写有雅俗之分,俗是对传统的继承,雅是作者的创新。在俗与雅的对比中,博爱之情得到了更好的表现,第九回的叙事意义也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说在古代属于俗文学的范畴。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和“五四”文学革命使中国小说形成了雅与俗的对峙。但之后立即开始了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历程。经过 30年代的进一步交融 ,到了 40年代 ,雅小说与俗小说的界限便越来越趋于模糊 :一方面 ,越来越多的高雅小说作家追求通俗化 ;另一方面 ,通俗小说作家也开始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并十分重视汲取高雅小说的一些创作手法。这种雅俗融合的走向是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19.
陇东革命歌谣是中国革命歌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几年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中,陇东民众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之作。陇东革命歌谣实现了民间形式与革命主题的完美统一,实现了文艺的大众化,实现了在革命与传统、主流与民间、雅与俗之间的无缝对接,成为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一种成功的文艺形式与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20.
《梦粱录》中的“小唱”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联系其他资料看,宋代小唱可能经历了由雅而俗的过程:按宋人标准,早期的小唱主要是对大曲的摘唱,较雅;后来主要指宋词的演唱,较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