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在艺术上,莫里哀不因循守旧,敢于革新。莫里哀的喜剧创作独具特色,他的喜剧以笑为武器,批判了社会上的各种恶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把各种戏剧因素融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浅谈《伪君子》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5):135-135
作为喜剧作品的典范,莫里哀的剧作影响了许多国家戏剧事业的发展。法国的博马舍,英国的菲尔丁、谢立丹,意大利的哥夫多尼,德国的莱辛等剧作家都曾受到莫里哀的启发。今天,莫里哀的许多喜剧已经译成了各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国舞台经常上演的剧目。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尤其是《伪君子》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成为各国剧坛最为经典、盛演不衰的一部。《伪君子》属于五幕诗体喜剧.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杰作,不仅思想丰富深刻,而且艺术成熟。从剧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也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的特色.并可以从中学习和了解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喜剧,同描写严肃事件的悲剧相反,它是描写生活中可笑的事件。它的基本任务是讽刺邪恶,针砭时弊。正如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所说:喜剧“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的滑稽言行,在戏台子上轻松愉快地搬演每一个人的缺点”。(《西方古典文艺作家谈文艺创作》)这是典型的欧洲古典喜剧观,但主要指的是讽刺型喜剧,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就是这种喜剧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4.
沈健 《世界知识》2022,(4):74-75
<正>2022年1月15日,法国隆重纪念了著名剧作家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莫里哀的杰作如《无病呻吟》《愤世者》《吝啬鬼》早已成为经典,通过戏剧、电影、书籍永载人类集体记忆。莫里哀原名冉·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莫里哀是长子,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十岁丧母,外祖父常带他观看戏剧。莫里哀遵照父意进入大学修习法律,却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5.
莫里哀的喜剧有胆有识,这是人所其知的。他一生受到的攻击是数不胜数的。当他的最著名的喜剧《伪君子》在1664年首次上演的时候,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天就遭禁演。莫里哀给法王路易十四的第一次陈情表上,就道出了为了这出喜剧的上演,有人把这部喜剧说成是“魔鬼的制作”,把莫里哀的脑壳说成是“魔鬼的脑壳”,甚至说“把他烧死赎罪,还嫌不够。”对于这一切攻击和诽谤,莫里哀无所畏惧,一直到1673年他演出最后一出喜剧《无病呻吟》时病倒在舞台上为止,他始终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勇士、据说有一位老军人在池座上观看他的喜剧《可笑的女才子》时,不由得大叫起来:“勇敢,勇敢,莫里哀这出喜剧真棒!”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9,(5)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优美的喜剧了:它能让坐在剧场里的成百上千的观众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和由衷的笑声。但这一次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法国喜剧《居里夫妇》却不能不令人相信:这样的喜剧终于又出现了。这是一出生活喜剧。它不靠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靠充满生活情趣、刻画鲜活的人物性格和富有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观众。其中尤以塑造鲜明的人物性格使人感受甚深。居里夫妇是全世界人所共知的伟大的物理学家。要把这样的大科学家搬上戏剧舞台,塑造其艺术形象,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按照人们的常规思维,一定认为这样的人物必然严肃刻板、不苟言笑、枯燥乏味,不会有"戏"可看,更不会让你产生愉快的笑声。但事实却不然。该剧虽然故事自始  相似文献   

7.
“闹剧化”特征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喜剧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闹剧手法不仅被作为一种语言描写手段,架构和铺设局部性情节、场面的手段,制造、烘托喜剧气氛的辅助手段,而且已被作为刻划人物性格、支撑全局情节结构的主要手段大力使用,并藉此获得极强的喜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和莫里哀是跨越时空的两位戏剧大师,创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喜剧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两位剧作家的喜剧作品,从人物形象的矛盾性、惩恶扬善的斗争性、插科打诨的幽默性、戏弄手法的喜剧性四个方面揭示他们艺术手法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代表作家,杰出的现实主义喜剧大师。他创作的三十余部社会讽刺喜剧,有许多成为不朽的喜剧经典之作。关于莫里裒喜剧之讽刺,方家学者早已多有论述,但有些方面尚嫌不够全面深入。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就此问题作一点探略。 一、以讽刺为喜剧创作的核心原则,高扬久已失落的“旧喜剧”讽刺传统,确立起喜剧针砭时弊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11.
铃声三响,法兰西喜剧歌剧院沉重的帷幕徐徐升超,报幕景抱歉地对观众说,由于工作人员的罢工,演出不能举行了。观众们想欣赏的是喜剧,却不料碰到的是一出悲剧! 戏剧类,对法国艺术家来说是一种艰苦的事业。许多艺术家由于自己的爱好,默默地忍受着它带来的惩罚;有的人由于工作的过度劳累活生生地就死在舞台上。说来令人羡慕,从事戏剧工作的人五十五岁就可以退休,但这并不会替国家增加多少负担,因为这些人能活到六十岁的只不过3%罢了。当你知道一个布景人员从早上八点一直工作到夜半每月工资只有四万三千法郎,一个心灵手巧能制作法王路易十四时代服装的道具人员每月工资只有四万四千法郎,而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13.
中外戏剧文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和体系 ,既有相对的“差异性” ,又有相对的“同质性” ,此“差异性”与“同质性”既反映于题材、主题范畴 ,亦体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创作手法等方方面面。故而两者之间便存在着“同质中寻异趣、异质中求同律”的某些可比性。笔者以为 ,审察中外古典戏剧或许尤其如此 :因为尽管两者彼此间鲜有交流与沟通 ,然而总可能会存在某些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比如元初剧作家郑廷玉的杂剧《看钱奴》与法国古典方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 ,便均以塑造“悭吝人”而见长 ,剧中的两位主人公贾仁和阿巴公 ,早已作…  相似文献   

14.
莫里哀虽然与同时代的许多古典主义作家一样拥护王权,却没有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里唱出粉饰太平的盛世之音,而遵循着针砭时弊、嘲讽社会恶习陋性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采用了喜剧这一艺术样式。并且为实现喜剧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的战斗功用,他找到了特殊而有效的武器——讽刺,讽刺成为其喜剧创作的中心原则和主导表现手法。这一点早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所论及。  相似文献   

15.
欧阳予倩是我国现代在戏剧艺术上的一位"全材";喜剧是他的戏剧创作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主要从爱情、婚姻和妇女问题取材,逐步从单纯的爱情喜剧发展为较广泛的社会讽刺,风格由温婉、轻松的明快、泼辣,结构精巧,喜剧性强,是其喜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其喜剧代表作<屏风后>明显受到欧洲世态喜剧<造谣学校>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是欧洲戏剧美学的时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莱辛共同倡导创立的市民剧(亦称严肃剧或正剧)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新型剧种在形式上打破了悲剧和喜剧之间的严格界限,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同时共存于一个整体之中,戏剧语言是接近大众日常用语的散文而不是雕琢的韵文;在内容上,一反王公贵族作为悲剧英雄,下层人民作为喜剧嘲笑对象的传统,以普通的市民阶级(资产阶级第三等级)作为戏剧的正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6):27
3月11日是英国的红鼻子日,在这一天,被认为一向缺乏幽默感的英国人童心大发,很多人"乔装打扮",把头发染红、戴上滑稽的红鼻子,全然没有了平日的严肃。众多喜剧明星更是活跃在各种募捐现场,顶着红鼻头表演滑稽喜剧,引得观众开怀大笑。不明就里的外国人还以为红鼻子日是英国人的"狂欢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不景气,浪漫喜剧片赚钱。从浪漫喜剧中不但能看出经济形势,还可以推断出最浪漫的职业。金钱买不来真正的爱情,但可以买到一张浪漫爱情电影的入场票。2个小时中我们逃离自己的生活,成为其他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可能就是浪漫影片的魅力。自从希腊人第一次发明了戏剧,观众就一直对精彩的爱情故事情有独钟。在2012年底到2013年初为期近三个月的"大贺岁档"里,共有近50部电影上映,产生了超过60亿的总票房,尤其是在2月14日情人节当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1999,(5)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汇集众多精英投排法国喜剧《居里夫妇》的消息频频见诸海报和众多媒体。乍听《居里夫妇》剧名,中国观众并不陌生,居里夫妇可说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外国科学家。如何用喜剧形式表现这两位极为受人尊崇的科学家?伟大的科学家与平凡的活人如何在舞台上统一?艺术的新探索与剧院运行的新尝试是否有冲突?……带着诸多问题,我们走访了青艺文学部主任、该剧策划、监制罗大军。没有想到罗大军这么年轻,也没想到一个艺术工作者对科学和科学家会这么热情。罗大军快言快语,我们无须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相似文献   

20.
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被称为法国的"悲剧之父",他在自己的戏剧作品中突破了古典主义奉行的创作原则"三一律"的束缚,对戏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以高乃依代表作《熙德》为例,分析了高乃依戏剧创作中对情节统一、时间统一以及场景统一这三个原则的突破,从而指出高乃依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遵守严格的规范,但同时又力求超越,在吸收前人创作思想的基础上自己又有所创新,对"三一律"原则呈现出既服从又超越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