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单位一直是翻译学界争论的焦点,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提出不同的翻译单位学说.本文从翻译的本质和主体出发探讨,并分析翻译单位,得出翻译单位是不固定、动态的观点.在动态与静态的张力中,运用可拓逻辑把握翻译单位,是进行翻译批评和翻译教学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翻译批评,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高翻译的整体素质、翻译的整体质量和读对译品的鉴赏能力,是翻译研究的组成部分。但如何使翻译批评具有其应有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因而达到翻译批评的目的,需要相应的理论作指导。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理论可以应用于翻译批评。本拟将语域学理论和翻译批评结合起来,从新的角度来诠释英国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语域学理论,把语域理论的三要素语旨、语场和语式置于语境中进行分析,旨在使翻译批评更理性化、更具客观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翻译批评是对跨文化和跨越历史的翻译活动的有效思考和科学评价,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共生共长的关系迫切要求翻译活动必须有一套系统性、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与之匹配.研究翻译批评模式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翻译批评模式在实现解读还原和语言分析的基础上,兼顾文化批评,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翻译批评的模式被广泛应用,同时,翻译批评模式必须以文本类型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批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的翻译立场入手,结合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译文探讨译者的翻译立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影响。阐明从译者翻译立场来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翻译批评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吸引了译界学者的广泛兴趣,但针对翻译批评的标准问题,学界仍莫衷一是。虽然从最初单一闭合的语文学范式发展到如今动态多元的标准,但标准的统一性和公认度仍较低,这对于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较为不利。笔者在吕俊教授的《翻译批评学引论》一书的基础上,反思翻译批评研究的本体,分析当前翻译批评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价值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翻译批评标准。同时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指出该标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毛毳  邱天河 《科技信息》2007,(34):14-16
中国传统的翻译批评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大多是经验型、内省型的,缺乏客观的依据。将语料库运用到翻译批评中,借助WordSmith工具对同一作品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则是将审美评价和科学判断统一为一体的新的翻译批评方法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不仅为翻译在历史认知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提供了新的参照,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探讨了新历史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渗透和参与。在翻译本体论方面,认为翻译是对历史文本无限阐释的实现途径;在策略论方面,提出厚重翻译是新历史主义厚描理念在翻译领域的策略实践;在批评论方面,指出翻译批评的历史维度和多重视野映射出新历史主义批评观的影响;在翻译史论方面,强调翻译史研究旨在发掘社会能量在翻译文本和社会历史之间的双向流通。  相似文献   

8.
翻译和思维逻辑有极其紧密的联系。逻辑活动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原语和译 语间进行思维逻辑的转换。从三个层面上阐述了逻辑转换在翻译中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词义的作用、逻辑对确定译语 句子表达的作用和逻辑对从篇章结构角度检验译文的正误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翻译批评”以译本为中心,兼论译者、译事与译法,重在译作的评价和引导,但却忽视了“翻译书评”在翻译批评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及应该享有的地位,没有将之纳入“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翻译书评”通过鉴赏与批判,可以起到介绍最新理论成果,引导翻译理论研究方向的作用,为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贡献力量,并可以预防学术垃圾的泛滥。因此,完整的翻译批评体系离不开“翻译书评”的参与和贡献,其地位应该在学科体制内得到应有的承认。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用价值论探讨翻译批评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用价值论研究翻译批评标准的合理性。综合了吕俊、温建平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说明了翻译批评标准的多元性和系统性,指出翻译实践中译者应综合考虑原著与原著作者、译著与译著作者、翻译批评者与批评客体之间等几组价值关系,最后以这几种价值关系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小云  张婕 《科技信息》2007,(15):136-136
本文主要从鲁迅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翻译批评以及重译等方面分析了鲁迅的翻译思想,并指出该理论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理论的基础上,设置了一定的参数,步骤上遵循一定程序,为翻译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本文论述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及其应用,并对模式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3.
黄小军  吴楠 《科技信息》2010,(2):185-185,188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它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如翻译目的和宗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等,见解独到而深刻。这些译论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作深入发掘研究,对新世纪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翻译难,翻译批评亦然。翻译批评与文学批评一样,如今正在呼吁建立新的不同层次的评判标准,以便推进其健康地发展。借助王宏印教授以诗歌翻译为模式新建的文学翻译评判的六条标准,从体制、诗味、语言、文化、倾向和风格六个方面对《声声慢》的三种英译文进行评析,以期获得规范、系统、合理的评判,从而更好地指导诗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蓬勃发展。该理论摆脱了当时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打破了以前原文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赋予了翻译更多的涵义,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翻译批评建立了一种新的动态模式,具有深远影响。文章将在概述该理论的形成及翻译原则的基础上,着重例证其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旨在说明其对文学翻译批评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贾敏 《科技信息》2014,(1):174+170
本文力图从交际翻译视角对翻译测试进行研究,从而促进翻译行业及翻译教学的良性发展。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翻译测试作为检验和促进翻译实践效度的手段,其测试目的应注重交际翻译测试,因此检测受试者在具体社会情境下完成翻译任务所需的语言能力、文化能力、审美能力、翻译能力和逻辑能力,而测试结果也应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进行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7.
科技英语由于自身的特点,在翻译时有些词或句子不能简单、直接地对等翻译过去,还需对原文语言思维逻辑以及译文的技术逻辑进行分析和判断。本文运用作者在从事科技英语翻译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例子阐述了逻辑判断对于科技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以及在逻辑判断方面常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翻译批评“量少质次”,主要囿于“文本批评”,对作为翻译接受主体的读者关注不够。本文首先指出关注读者乃翻译批评的固有之义,接着探讨了翻译批评理应对待读者的态度以及关注读者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小雅·采薇》一节的几个翻译文本对欧美国家的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进行深入采访,从读者批评角度对古诗歌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心理和思维转换.翻译思维的本质是逻辑思维,所以培养逻辑思维对提高翻译能力至关重要.基于翻译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以英语专业学生为受试对象,采用翻译心理操控教学试验法,揭示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所犯逻辑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教学启示.研究发现,翻译认知心理弱、逻辑思维不强是导致学生译文中出现大量逻辑错误的原因.翻译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思维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