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以来,《水经注》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呈现出不断深化、拓展与创新的趋势。研究者主要从文学地位、写景成就、文学渊源、版本、作者生平等方面对《水经注》作了探讨,其中《水经注》写景成就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和核心。20世纪前78年,学界对《水经注》的研究比较冷落,研究成果较少,也缺乏深度;20世纪后22年,研究者的视野最为开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较之以前大幅提高;21世纪以来,研究者基本沿着上个世纪开辟的课题继续探讨,并在研究的广度上有一定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科学著作。一千四百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称之为郦学。历史上有许多郦学学者,如明朱谋玮,清全祖望、赵一清、戴震,近代的杨守敬、熊会贞等,都认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本文则应用现代地名学的原理,研究了《水经注》的写作特色及其内容,认为它是地名学著作;并详尽地阐述了它对地名学的卓越贡献。藉以说明《水经注》的科学属性,从而揭示地名学的科学性质。因之对郦学的研究和地名学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_水经注_的_水坈陵_问题_广州历史地理问题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广州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究广州城市早期、即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作为古番禺城发展阶段的历史地理特点.《水经注》的《(氵艮)水篇》“水(土冗)陵”全文:“(氵艮)水东别径番禺,《山海经》谓之贲遇(禺)者也.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何以名番禺?答曰: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有水(土冗)陵,城倚其上.闻此郡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傥谓番山之禺也.”(参据《永乐大典》影印本和《水经注疏》影印本)  相似文献   

4.
西汉王子侯封地的具体地望,或者没有记载,或者《汉书·王子侯表》与《汉书·地理志》记载常常出现不一致。本文主要根据《史记》相关纪、传、表,《汉书》相关纪、传,并参考《水经注》、《汉书补注》、《史记志疑》、《汉书地理志稽疑》、《校汉书八表》等来考证《汉书·王子侯表》中几个王子侯的封地所在。  相似文献   

5.
《禹本纪》是中国古代地理名篇,太史公将其与《山海经》并举,故为世人所知。但由于其书早佚,其内容与性质究竟如何,长期以来未为学界所知,前人所论也多有不明之处。从传世典籍的零星记载与前人的论述中,勾稽出其基本轮廓,并对其地理价值与《山海经》做了对比判定。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尚能亲见其书,唐以后逐渐亡佚。  相似文献   

6.
我校勘《水经注》的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经注》版本极多,而不同版本间甚有差异甚至抵牾,我一直留意于此。自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校勘此书的计划。我校勘的第一部郦注版本是殿本,其后又有杨熊本《水经注疏》、杭州大学出版社的《水经注校释》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简化字本《水经注》。如今,我正从事毕生校勘经历中工作量最大、校注内容最繁的版本,它是前述《水经注校释》的延续。  相似文献   

7.
北魏人郦道元为《水经》作注,不仅注出各水所经过的地方和古今地名沿革,而且还记载了都邑、风俗、文物、古迹等。不仅记载了地理,还记录了珍贵史料。《水经注》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古代河流分布的水文地理著作,对后代地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话说《水经注》文筠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记载地理状况的专文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完整地形成。那就是后来收入《尚书·夏书》中的《禹贡》。它记述了当时我国九州范围里的山川分布、水陆交通、物产种类、贡赋品级等,为以后的《汉书·地理志》等断代史附录地志的史书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9.
《水经注》中对土家族地区的历史水文地理有不少记载,其中对沅水,漕水,夷水,延江水,江水水系的水文地理的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相关的文献则可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0.
前言成书于公元五世纪的郦道元《水经注》最先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大同的火山。近代研究大同火山的某些文献也偶而简单地提到了它,但对郦氏所述内容的可靠性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所遗憾的是对《水经注》中有关火山的描述,至今未见有客观的和历史的科学分析。本文试图从郦氏其人及《水经注》有关火山内容的分析中,提出他对火山叙述真实性问题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1.
郦道元的《水经注》,蕴涵文献丰富而核以野外考察,博大精深,泽被各个领域,为各学科所援据。问世千多年来,治者至夥,明清更形成郦学;追至晚近,郦学不独于海内方兴未艾,即海外夙亦重视其研究。惟郦注至宋已无足本,且经注混淆,错漏舛讹,不堪卒读。清戴震集古典郦学大成而有殿本《水经注》,使郦注基本恢复旧观,向被尊为最标准的版本。陈桥驿教授《水经注校释》,就殿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勘版本文献之众、辑佚之富、以现代地理学观点方法对郦注所记河流古今变迁与现状之梳理等,都长足胜于殿本,亦远迈郦学群籍。著者毕生治郦智慧结晶,都已集中熔铸于是书之中。  相似文献   

12.
借助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法,筛选“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基于GIS的文化地理研究文献,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发文作者、学科领域和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并进一步追溯核心文献,聚焦研究主题与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该领域研究趋势指向新型地理信息系统,国外研究的高中心性和高突现性文献集中指向批判地理信息系统、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质性地理信息系统;(2)核心文献较多采用ArcMAP制图的分层设色模式及核密度分析法来呈现文化地理信息的制图可视化;(3)基于GIS的文化地理研究具有跨学科的优势及良好的研究前景,今后的文化地理学研究在数据获取上可以借助志愿地理信息系统等开放式的地理信息技术平台,在方法上可以探索空间插值等较为精准的空间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很善于从比较的视野来评价作品的渊源与得失,表达他对影响与创造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他认为外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是必须的,作家要正视这些影响,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相对而言李健吾在审度西方文学时更关注新文学本身的发展。在比较的视野中他所提及的丰盈的人性、艺术的自觉等都是以西方的文学规范来导引、匡正新文学的发展,使新文学的发展尽可能地接近世界文学的水平,进入世界文学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合性、地域性和人地关系研究,既是自然地理学深厚的科学传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自然地理学可创新之所在。曾经在国家开发建设中作出独特贡献的自然地理学,要立足传统主旨和学科基础,针对社会的新需求,在人与自然关系调控、国土整治和资源保育诸方面作出创新性贡献。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要求以全新的思路和途径,建立贴切的“物理”模型,并重视机理研究,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明确界定一定地域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科学问题,尤其搞清不同尺度问题之间的关系,是自然地理学家可创新和可对全球变化作出独特贡献之处。在独特的自然地理区域展开对独特问题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往往能作出创新成果。自然地理学要突出我国特色,重视我国国情,这既是解决实际问题之所需,也有利于加强我国学术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有利于推进高师地理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通过资料分析与文献研究方法,对建国后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结出了目前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并对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的教学提出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善课程结构,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综合能力、实践教学观、技能教学观的培养,加强师范生乡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当前我国犯罪地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报告了我国犯罪地理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我国犯罪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犯罪地理学理论的研究,(2)区域犯罪特征的研究,(3)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4)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其中,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水经·汾水注》对于晋文公谋士介子推所隐之山(介山)有两种解释,一为介休绵山说(在今晋中市介休市),一为万荣孤山说(在今运城市万荣县)。二者之中,介休绵山说流传广于万荣介山说,然对于介子推究竟隐于何山,世人对此却多有争论。通过考证,认定晋文公时期介子推可能隐匿之"介山"为今山西万荣县孤山,而非介休市绵山。  相似文献   

18.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分析工具,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机构、科学领域分布、文献作者和研究热点等维度,对1998-2016年全球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进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LUCC研究日益成熟,文献逐年稳定增长,发展前景依然广阔;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还相对松散,LUCC全球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LUCC研究学科交叉性强,综合集成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自然与社会学科;LUCC研究热点众多,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地表景观、城镇化、森林砍伐等热点受到高度关注;综合性研究是未来LUCC的发展趋势,体现在多学科、多时空、多尺度、多方法的交叉.未来LUCC要在数据标准化、大尺度遥感图像融合、历史地图资料不准确性与当代资料整合,以及LUCC全球分类体系和LUCC成果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觏是北宋初期的优秀诗人,是江表诗人的典型代表,其诗歌创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其诗歌价值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正确、充分的认识。通过对李觏诗歌评价的评述,可知李觏诗歌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