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刘每 《青年科学》2011,(3):37-37
美国人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核磁共振摄影(MRI)扫描大脑,了解脑部和行为改变相关区域的活动状况,可以预知瘾君子戒烟成功几率。在实验中,28名研究对象被要求观看一系列戒烟宣传影片,同时以核磁共振摄影装置扫描他们的脑部活动。  相似文献   

2.
发现严重疾病不但让人震惊还会带来经济问题先生——我饶有兴趣的阅读了你的新闻故事《聚光灯下大脑扫描的伦理问题》(2005年《自然》第433期,第185页)。作为一名有几分书呆子气的神经科学家,我一直想看一下自己大脑的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因此,当这样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我一把抓住,顺便也帮助测试一下我校新到的一套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后来我才发现,我本该更仔细地考虑一下参与这样一次志愿行动可能带来的后果。扫描结果出来以后,设备管理员通知我说在扫描过程中发现了一点异常。我战战兢兢地仔仔细细看了一遍扫描结果,由于我以前教过神…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我校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团队在《Brain》上在线发表了题为《脑功能网络动态特性的神经、电生理和解剖关联及其在精神疾病中的改变》("Neural,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anatomical basis of brain-network variability and its characteristic changes in mental disorders")的论文,该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扫描技术定量刻画人类大脑各区域的动态相互作用模式,揭示了大脑产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刘晓 《青年科学》2011,(2):56-56
邓丽君的歌里唱道“美酒加咖啡,一杯再一杯”。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咖啡加糖,才是最佳拍挡,是应对忙碌工作的良方。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喝杯加糖的咖啡后,大脑负责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关键脑区变得更加活跃,因此,人们的认知功能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位病人感到右手右腿发麻,就到医院就诊。医生说,你得做核磁共振检查。于是他被缓缓地移进一个巨型磁体的圆柱形空间中。医生开动机器,他听到一阵“啪啪”的响声。这响声是计算机改变磁场的强度而发出来的。大约经过20分钟,他又被移了出来。这时大夫已经得到了10多张照片。从照片上大夫清楚地看到他的大脑内一层一层的情况。实际上,照片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大脑中水分子中氢原子核磁性的强弱。这些氢原子核就像是自然界置于人体内的天然探针。人们用核磁共振成像仪,获得了这些氢原子核探测到的结果,得到了大脑内部结构的图像。我们生存的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区域的MRI大脑结构分割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从核磁共振图像中自动分割大脑结构的方法。根据大脑解剖学知识构造了灰度信息、相对距离信息和相对方向信息等模型,并组合成一个模糊专家系统。为了提高分割结果的精确性,各模型信息被模糊化并经过数据融合以得到高的分割精度,对多组大脑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分割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十一、二岁的少年脑中负责学习的组织构造就已接近成人水平,学习能力也接近成人.据此间媒体报道,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主导的这项研究中,约有500多名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定期接受脑部核磁共振扫描,并参加一系列与年龄相对应的智商、语言能力和记忆力测试.核磁共振图像用于研究人脑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发育过程.科学家把它们与儿童和青少年在每个年龄段的行为与思维能力联系起来,为这些孩子们绘制一幅长期的大脑发育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2,(4):27
据报道,目前科学家正建立一种创新性大脑扫描成像技术,可以"观看"到测试者大脑思维中的动态图像。当测试者观看视频反馈至大脑时,研究人员可通过屏幕看到相应的图像。这是迄今已证实最令人惊讶的"测心术",该项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科学家获  相似文献   

9.
通过核磁共振设备获得多个离散间距的磁共振切片图像,采用CARESU_NET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进行分割,获取胎儿大脑区域图像。采用CARESU_NET卷积神经网络对间断切片进行边缘重构,恢复完整的边缘信息。对边缘重构后的图像组提取边缘像素,生成三维点云,运用泊松重建方法重建点云表面,得到胎儿大脑三维表面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核磁共振图像的三维表面模型直观生动,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的事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千百年来,人类就在探索"梦"的奥秘,可是一直到今天,人类对"梦"的了解还像对人本身的了解一样贫乏。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历经3年,终于绘制出了小鼠大脑的最新3D地图。在这版超高分辨率大脑地图上,可以精确定位单个脑细胞。该论文已于2020年5月7日发表在Cell上。最新的大脑地图是艾伦小鼠脑通用坐标框架(CommonCoordinateFramework)的第3版,因此被命名为CCFv3,可以在网络上公开访问并下载使用工具。为了绘制CCFv3,研究人员利用双光子断层扫描技术一共扫描了1675只小鼠的大脑。处理这些数据时,研究人员先将大脑拆成很多"小块"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10,(23):86-86
<正>数字人"数字人"也称"数字化虚拟人",即在电脑里合成的三维人体详细结构,全部数据来自真实人体。"数字人"能模拟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病理生理变化等。当面对复杂的高风险手术时,医生可通过螺旋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提前对病人进行扫描,然后在计算机中对人体结构进  相似文献   

13.
科学新闻     
《科学观察》2014,(4):10-10
一项新研究显示,婴儿出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他们的大脑每天以1%的速度生长。该研究旨在绘制新生儿在出生头3个月内的大脑图像。研究人员对87名健康新生儿的大脑进行了211次扫描,扫描是在婴儿们仅两天大时开始的。他们发现,婴儿出生后,他们的大脑以非常快的速度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12,(10):8
肚子疼或牙疼时,怎么向医生表达自己的疼痛感觉呢?我们常常要绞尽脑汁寻找贴切的比喻来描述。如今,英国研究人员正构建一份反映身体疼痛状况的"地图"。他们将通过大脑扫描技术观察大脑对疼痛的反应,确定疼痛信号来自身体哪个部位,并测出所遭受疼痛究竟有多痛,从而精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科技》2011,(6):67-67
波士顿与日本ATR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称,人类或可利用MRI(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信息翻译成大脑代码,再通过MRI将其灌输进大脑,这样人类大脑就可以如插入芯片一般。  相似文献   

16.
媒体纵览     
正科技日报发现人脑"意识开关"美国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穆罕默德·可贝斯和他的同事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他们用刺激"屏状核"来控制一个女子的意识。这个女子患有癫痫症,课题组用植入大脑深处的电极来记录不同大脑区域在癫痫发作时的信号。其中一个电极紧挨着屏状核,而这个区域从来没被刺激过。这个发现表明,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作"屏状核"的区域将分散的大脑功能组合在  相似文献   

17.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程度与脑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疑似脑梗死且发病在72h以内的99例患者,全部行CT脑部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实施核磁共振常规(MRI)成像,弥散加权(DWI)成像及脑血管(MRA)成像检查。对每位脑梗死患者的梗死范围予以计算。并且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计算出MRA对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血管狭窄程度的符合率,分析大脑中动脉区急性脑梗死与脑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特异度为90.48%(19/21)、灵敏度为94.87%(74/78)、准确率为93.94%(93/99)。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符合率计算分别是:轻度狭窄90.91%、中度狭窄92.31%、重度狭窄93.75%、血管闭塞85.71%,与CTA诊断结果之间一致性良好,(K值≥0.75)。DWI能够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位置以及范围,而MRA则显示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余凤高 《天津科技》2003,30(2):51-51
爱因斯坦于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普林斯顿医院去世。他的医生,也是他的仰慕者哈维这年42岁。为了对爱因斯坦的大脑仔细探究,哈维在将遗体交还爱因斯坦家属火化之前,悄悄地把他的大脑完整地取出,浸泡在防腐药水里,隐藏起来。 他为爱因斯坦大脑付出了代价 哈维以研究为由,始终不让大脑离开自己的身边,因此他的声誉受到极大影响,以致他不得不放弃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职务。80年代中期,哈维重新开始对爱因斯坦大脑进行研究。他把许多切片分送给德国、委内瑞拉、中  相似文献   

19.
正电脑只要按下删除键,就可以一切归零,清除记录。但是人脑所留下的记忆,却无法逆转,当记忆变成梦魇,我们都感觉无能为力。但有一位科学家,他却独辟蹊径,掌控了记忆开关。他是大脑探索的先锋。主要成就禹永春和他的团队通过对大脑的结构分析和小鼠实验,找到了恐惧记忆形成的根源和大脑杏仁核有关。他的研究可以帮助人类对那些和恐惧情绪相关的脑部疾病进行更深层的理解,对未来脑疾病  相似文献   

20.
<正>献身于科学事业,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并不是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不独成为自然美的探索者和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