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析了TAP(Tris—Acet.Phosphate)、seTA(se—Tris—Acet)、seP(se—Phosphate)、seTH(se.Tris-HCl)和se5种培养基对莱茵衣藻-se生长产氢的影响,并进行了培养基的含量分析.结果发现,培养基的pH和氮素的含量是影响莱茵衣藻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培养基中醋酸根的含量则有助于提高厌氧产氢过程中衣藻的氢酶活性,从而提高其产氢量.综合考虑两步法产氢对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密度的要求以及最终厌氧诱导获得的氢酶活性,最终选择seTA培养基作为莱茵衣藻-se产氢用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莱茵衣藻的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考察了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及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ris Acetate Phosphate (TAP)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生长有利,最佳葡萄糖浓度为03g/L,藻细胞数和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了12.8%和16.4%。在产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对莱茵衣藻产氢也有促进作用,氢气产量提高了27%。  相似文献   

3.
以甘薯为产氢碳源,厌氧污泥和光合菌群为菌源,采用分批培养方式考察培养基简化对暗发酵光合发酵藕联产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四种培养基中,无机元素Fe和Mo组成的简化培养基C获得了最高的总氢气产率,折合为7.60 mol H2/mol葡萄糖.所有培养基液相产物组成均以丁酸和乙醇为主,丁酸含量占到47.5%~68.8%,乙醇含量占到14.3%~34.0%,呈现出混合型发酵特征.其中,简化培养基C的代谢物中丁酸浓度显著增加,乙醇浓度最低.藕联产氢体系的碳平衡分析表明整个产氢代谢过程的碳回收率在95.7%~9  相似文献   

4.
初始pH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厌氧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初始pH(4.0~10.0)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60℃)厌氧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0为高温厌氧产氢的最佳值,累积产氢量为383 mL,单位基质产氢量为70 mL·g-1.挥发性有机酸(VFA)和乙醇的总量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乙酸的含量越来越大,但丁酸始终占优势.接种污泥在90℃的水浴中加热1 h不能有效地抑制产甲烷菌和同型产乙酸菌的活性,当初始pH 在6.0~10.0时,发现不同程度的氢消耗,并且在初始pH 9.0和10.0时,发酵末期均检测到甲烷.发酵过程中对底物变化的跟踪分析表明,氢气主要在丁酸生成过程中产生,与乙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pH值对产氢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产氢发酵细菌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歇产氢实验,考察不同pH值对YUAN-3生长和产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有缓冲体系的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时,细胞干重达到最大,为0.59 g/L-培养基.在初始pH值为6.0时,平均产氢速率和比产氢率都达到最大,分别为5.75 mmolH2/g-CDW.h和2.32 molH2/mol-葡萄糖.YUAN-3具有一定的耐酸性能,在中性和弱酸性范围能够保持一定的产氢和生长能力,适合作为工程菌株投加到生物制氢反应器中.  相似文献   

6.
CO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鼓泡式光生物反应器,比较通入空气及不同φ(CO2)(1%、3%、5%、10%、15%)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2含量对扁藻生长及光合放氢均有影响,其中φ(CO2)为3%时培养及光合放氢的效果最好,培养的藻细胞10d细胞密度倍增3.8倍,比生长速率为0.134d-1;培养到第7d,细胞密度调整为6×106个/mL,暗诱导12h后,在15μmol/L解偶联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作用下连续光照24h,培养的藻细胞产氢量提高70%,最大比产氢速率为3.24mmol/(g·h).代谢分析表明,φ(CO2)为3%时培养的藻细胞淀粉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倍,CO2作为惟一碳源时淀粉含量与产氢量密切相关.利用CO2培养提高扁藻细胞产氢量的工艺有利于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7.
采用厌氧富集三层平板和螺口试管培养法,根据产气特征从红树林沉积物中筛选分离海水条件下的高效产氢菌株,获得1株兼性厌氧具有较高产氢能力的菌株BH-16.通过形态观察、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摩氏摩根氏菌BH-16.实验表明:在厌氧培养条件下,菌株BH-16的最适起始pH、NaCl质量浓度和培养温度分别为8.0、0.01 g/mL、37,℃.通过间歇产气实验和气相色谱分析对菌株的产氢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H-16大量产氢发生在细胞指数生长后期和细胞生长平稳期;在海水培养条件下,在起始葡萄糖质量浓度为20 g/L、起始pH为7.2时,菌株的总产氢量和平均产氢速率分别为1,120 mL/L和93.3 mL/(L·h).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含量的最佳条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检测了氮浓度对莱茵衣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添加和光照强度增加的梯度上,衣藻的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对衣藻的油脂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控制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后发现,当光照强度为30μE·m~(-2)·s~(-1),氮质量浓度为100 mg·mL~(-1)时,衣藻油脂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9.79%,叶绿素质量浓度为17.08 mg·mL~(-1),最适宜衣藻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不同浓度硝基苯对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明显降低光合色素的含量、光能转换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ETR)、净光合速率(Pn)等方面;硝基苯对莱茵衣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色素合成,降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从而降低藻类的光合作用,引起生长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在参与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各类微生物菌群中,产氢产乙酸菌群在功能生态位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产氢产乙酸过程的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系统的效能。在前期研究中,通过丙酸和丁酸混合培养基,从厌氧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一株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m)的产氢产乙酸菌AX3。间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AX3可在pH7.0、30℃条件下获得最佳增殖,不仅对丁酸和丙酸具有很高的乙酸转化率,同时也可发酵多种双糖和淀粉,并产生一定数量的乙酸。作为氮源,氯化铵比尿素更能有效地促进菌株AX3的增殖。  相似文献   

11.
一株菲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及其对荧蒽和芘的降解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株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的菲降解菌PE1501 1在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初始pH值、菲初始浓度、共基质)下的生长特性,并初步考察了该菌株在液体培养基和土壤中对4环PAHs—荧蒽和芘的潜在降解能力。结果表明,在含菲50 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偏酸性环境更有利于菌株生长,液体培养基初始pH 5.0时菌株生长最好;该菌株能耐受菲的初始浓度超过200 mg/L,但菲初始浓度较高时菌株生长出现较明显的延迟期;添加乙酸、溶解性富里酸或溶解性胡敏酸作为菲的共基质对菌株生长有短暂的促进作用;在液体培养基中菌株能以菲或荧蒽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充分生长,并对荧蒽有一定程度的去除能力,但对芘的降解能力很低;将该菌株接种到灭菌污染土壤中,可有效提高菲、荧蒽或芘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廉价的工业副产物醋酸及乳酸为碳源,对产PHB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考察醋酸及乳酸的添加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PHB产量的影响。将来自Cupriavidusnecator的PHB合成操纵子phaCAB基因簇克隆至pBAD载体,得到产PHB菌株BL21_pBAD_phaCAB,以阿拉伯糖为诱导剂,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重组表达。分别使用LB及M9培养基,对重组菌株BL21_pBAD_phaCAB进行培养,研究其生长速度及PHB产量,探索产PHB重组大肠杆菌最适培养基。以添加0.04 g/L乳酸、1.2 g/L乳酸、0.02 g/L醋酸、0.6 g/L醋酸、0.04 g/L乳酸+0.02g/L醋酸、1.2g/L乳酸+0.4g/L醋酸的M9培养基(均含2 g/L葡萄糖)为实验组,以M9培养基(含2g/L葡萄糖)为对照组,考察醋酸及乳酸的添加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PHB产量的影响。分别取第6,12,24和36小时的培养液,分析其葡萄糖、醋酸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氮型M9培养基更适合产PHB重组大肠杆菌在低糖培养环境中生长。在葡萄糖消耗殆尽后,大肠杆菌能够以醋酸及乳酸为碳源进行代谢,因此在培养基中...  相似文献   

13.
纳米TiO2光催化降解乙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廉价无机盐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光催化剂, 研究其对乙酸的光催化降解过程. 考察了TiO2光催化剂处理温度、 用量、 反应液pH值、 污染物初始浓度、 共存离子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乙酸的影响, 获得了较好的光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单柱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的多种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单柱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结合电导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有机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甲酸、乙酸和琥珀酸).实验过程中,对流动相组成,流动相pH值变化对各种有机酸保留时间的影响作了详细的探讨.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用2mmol/L(pH3 4)的苯甲酸为流动相,多种有机酸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该法用于葡萄酒中各种有机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钙、硅对酸雨胁迫下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在模拟酸雨胁迫下施用碳酸钙和硅酸钠对玉米(metre)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浇施pH30的酸雨对玉米生长无显著不良影响,反而因酸雨中含有N、K、P等营养元素,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施用碳酸钙和硅酸钠有利于防止酸雨诱发的土壤酸化,促进玉米对N、K等元素的吸收,显著促进玉米生长.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絮凝剂由于其安全、高效、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水处理的新方向。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包括C/N、温度、pH以及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且对其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温度、pH、离子浓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充分说明了微生物絮凝剂相对普通化学絮凝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苯氧乙酸类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浮选抑制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苯酚、水杨酸、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分别与一氯乙酸反应制得了一类新型浮选药剂——苯氧乙酸类化合物,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和使用本生阀密封装置,减少了酚羟基的氧化和一氯乙酸的水解反应,使反应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好的选择性.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化合物对方解石均有一定的抑制能力,特别是以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合物对方解石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在捕收剂油酸钠的浓度为1×10  相似文献   

18.
FA和pH值对低C/N污水生物亚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研究低C/N含氮污水实现亚硝化要求的适宜pH值和游离氨(FA)浓度.结果表明:低C/N含氮污水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其亚硝化率最高可达90%;pH值为6.5~8.5适宜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当游离氨刚升高时,亚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迅速,而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滞后,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亚硝化菌逐渐赢得了生长或/和活性上的竞争优势,而硝化菌处于劣势,导致亚硝化现象出现,即处于较高FA环境有利于亚硝化菌的优势竞争;试验得出亚硝化系统适宜的FA浓度为7-10mg/L;而长SRT系统长期运行污泥将会逐渐失去活性;亚硝化现象的出现与消失是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表现导致污泥本质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杆状絮体可能是良好亚硝化现象的特征污泥相.  相似文献   

19.
以罗丹明6G(R6G)为原料合成了罗丹明6G酰肼(R6GH),并通过荧光法考察了R6G和R6GH酰肼选择性识别金属离子、适合的缓冲溶液体系、最佳缓冲溶液pH及浓度、R6G和R6GH的浓度、Hg~(2+)的浓度以及阳离子的干扰等七个因素的影响。实验确定了R6G测定Hg~(2+)的最佳条件为:0.01mol/L醋酸缓冲体系(pH=4.60),R6GH测定Hg~(2+)的最佳条件为:0.005 mol/L醋酸缓冲体系(pH=4.60)。通过14种阳离子的干扰实验发现,阳离子对R6G测定Hg~(2+)的影响大于对R6GH测定Hg~(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R6GH比R6G能更好的识别Hg~(2+),最低检出限为5.0×10~(-12) mol/L。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过氧乙酸在苎麻预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探讨了过氧乙酸用量,温度,时间和pH值4个因素对过氧乙酸预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功、SEM和XRD等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形态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过氧乙酸-氢氧化钠脱胶工艺和传统化学脱胶工艺的精干麻性能。实验表明,当过氧乙酸浓度为2.5%,温度为50℃,pH值为8.0,时间为2 h,苎麻精干麻的断裂强度可以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